在路上
文 罗媛/甘肃分公司
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
——题记
“教你玩,到我家,厚土墙内是我家,墙上花椒枝头挂。满院大枣树,几间土屋是我家。推门进,到了家,奶奶不在家,爷爷在家扣脚丫,夕阳已西下。”叔叔告诉我,这就是他们小时候的儿歌,唱出了那时的临夏。
我出生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是大西北一个落后荒芜的地区,而临夏又是在大西北里,比起穷来绝不认输的地方。她位于黄河上游,东临定西市,西倚青海省,南靠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濒兰州市,是甘肃西南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汉藏贸易枢纽。同时她也是中国两大回族自治州之一,州情的基本特点可以概括为 :“一多三穷”。“一多”是多民族多宗教,全州有回、汉、土、藏等31个民族,州内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五大宗教。“三穷”,就是民穷、县穷、州穷。临夏则是“三区三州”之一的深度贫困地区。
1999年:“不自知”我们在路上——老听爷爷给我们讲临夏的历史悠久,是远古人类生息繁衍地之一,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两千年前秦汉王朝就设县、置州、建郡,古称抱罕,后改导河、河州,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古丝绸之路南道之要冲唐番古道之重镇,茶马互市之中心,是明代著名的四大茶马司之一,有“河湟雄镇”之称。
还是孩童的我们,听着历史小小的眼睛里是大大的自豪,因为没有便利的交通工具,很少离开这片“桃花源”的我们,以为世界就是眼前这样——小小的城市,没有公交车,没有出租车,没有大商场,没有游乐园,街上的回族阿姨都会围着纱,从来没有见过她们穿裙子的样子,同龄的孩子因为民族的不同,少数民族的女孩很少上学,从小就要肩负起带弟弟、给家里做饭的重任,到了15岁就会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男人度过她的一生。
上了学的表姐每次开学回来,都会哭着说她的小伙伴这个学期不来上学了,已经嫁人或者出去打工了。因为性别歧视和传统生育观念,那时候农村的未成年少数民族结婚很普遍,自然也不会重视教育的意义,愚昧的思想和不自知的心态让我们在前进的路上落后了远远一大截。
2010年:“走出去”的我们在路上——2010年,是“十一五”的最后一年,也是临夏交通事业突破的一年,是跨越式发展的一年,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受惠最多的一年。这一年,全州上下认真贯彻州委、州政府“强基础,抓教育,兴商贸,育产业,保民生,促和谐”的发展思路,达成“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制约是交通,临夏发展,必须道路先行”的共识,结束了临夏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通江达海,打开交通瓶颈,一直是我们的夙愿。正是因为我们走出去了,才知道世界这么大,原来我们这么落后。
贫困落后就像烙铁一样深深印在我们的身上,庆幸的是,国家在逐渐出台各种政策扶持少数聚居地区教育,经济,交通,农业等等方面都在改善,各类小企业拔地而起,教育零收费,高考少数民族加分,在临夏也开始能看到高楼大厦、游乐园,人们嘴角开始洋溢幸福的微笑,虽然我们还是贫穷,还是落后,但我们毕竟走出去了,我们在进步、在奋进!
2019年:“引进来”的我们在路上——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生态文明建设和文化旅游资源两大优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发展理念,依托牡丹文化月、临博会、一线明星演唱会等重要节会平台,临夏加快培育生态经济,将旅游业打造成县域经济发展支柱型产业。
2018牡丹文化节期间,游客、车辆成倍增长,各景点、酒店客房爆满,“农家乐”生意异常兴旺,各项主要旅游经济指标增幅明显,旅游产业已成为我们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2018年,张学友、张杰的演唱会,朗朗的钢琴演奏会,国家篮球赛等等演出活动都在这里成功举办,让我第一次感觉到我们真的快要脱贫了。
这几年的夏天,临夏的街道尤为拥挤,路上再不是单一而熟悉的乡音,看新闻知道了我们2018年接待游客2098.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6.39亿元,旅游综合收入增速居全省第一。2019年的前7个月,临夏州累计接待游客已达1442.9万人(次),同比增长21.21%,旅游综合收入69.41亿元,同比增长28.54%……春有河州牡丹,夏有唐汪杏川,秋有临博美食,冬有和政冰雪,临夏的旅游正保持着“井喷式”的发展。是的,我们做到了引进来,正是因为新中国的发展,国家大力的政策扶持,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临夏州视察调研,到东乡县布楞沟村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做出了“把水引来,把路修通,把新农村建设好”的重要指示,汪洋主席4次到临夏蹲点调研精准扶贫工作,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坚强的后盾,有力的支持,才有“引进来”的临夏。
现在的我们,虽然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但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饮水思源、感恩奋进,负重自强、顽强拼搏,坚信我们的发展会与全国步调一致,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因为,我们一直在路上!
(本文系华安保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奋进新时代 追梦华安人”主题征文大赛三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