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关于青春的故事

八月 11, 2022/ 0 评论

邵诗育/黑龙江分公司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青春,发生着不一样的故事,都有着别样的精彩。

爱讲故事的何师傅

“那时候的路不好,查勘车只有一辆,定损单要手写,审批手续要邮寄,遇上冬天出现场,数码相机的电池经常要放在怀里暖一暖才行。”

在出外勤的路上,何师傅总会靠在副驾驶座椅上,喝着保温杯里的热茶水,转着已经“包浆”的对讲机,讲述着他那个年代的华安青春故事。

“那时候,黑龙江省还没几条高速公路,没有高铁,没有长途交通工具,员工也没有私家车。哈尔滨到佳木斯300公里的路程,要坐整整一夜的火车才能到达,到了再转公交车。遇上山沟里的重损,我还坐过牛车,反正只要是交通工具我都坐过,不然就靠“11”路车了。完成定损,再按原来方式返回,来回至少两夜一天。”

师傅慢条斯理地讲,徒弟们聚精会神地听。

“看到你们,就像是看见当年的自己。年轻真好,那时候就是不知道累是什么滋味。”

已经后移的发际线,稀疏的头顶,但说到青春这个词时,眼中依旧跃动着不一样的光。时光如线飞去,查勘车里,少了那个年少的查勘小何,却多了一位爱讲故事的党员——老何师傅。

嘈杂的噪音刺激着耳膜,汗水沿着脸颊流进泡面的碗里,伴随着绿皮车驶向远方的哐当声,整理一下已经被汗水浸透的查勘服,计算着工号里剩余的任务数量,耳边回响着家人的叮咛……这也许是那个年代,每一位华安查勘人关于必修课最初的记忆。

张总的吉普

在千街万巷车水马龙的繁华之前,家用车还是一个相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十分遥远的名词。

因为工作需要,作为中支公司负责人的张总,选择了一辆看起来成熟稳重,却与他年龄并不相符的吉普作为通勤工具。

像无数拥有第一辆车的年轻人一样,最初,这辆吉普除了代步,还被贴着“风与自由”“梦想与生活”的标签。一尘不染的车身,干净整洁的内饰,每天早上八点它会准时出现在公司门口的停车位上,但随着早会结束,九点钟声敲响,又消失在所有人的视线中,驾驶员却不一定是张总本人。

七年里,它用25万公里的里程,跑遍了整个主城区、郊区的大街小巷,副驾驶位置上不是“诗和远方”,而是一箱箱、一摞摞沉甸甸的红色保单。

老查勘们总会讲起:“张总的车,真好开!”“那时候哪有什么电子保单,都是纸质的,要给客户送去,晚一会下单生意就难谈了。”“查勘车只有一辆,但总不能耽误出现场啊。”

谁也没想到,当初张总为了便捷生活购买的这辆交通工具,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便捷了公司的业务拓展。

新来的“韩大爷”

漫长的冬天,是哈尔滨最长的季节。三九天里,刺骨的寒风,漫天的大雪,落了叶的杨树,在寒风中摇曳,不那么向往夜生活的冰城人早早就选择了足不出户。

夜晚九点钟,早已过了本该锁门的时间,分公司值班大厅的灯却还亮着,守在前台的是新来的小韩,这是他替值的不知道多少个班。

小韩,是公司近几年引进的高学历“春蕾”员工,硕士研究的课题是动物学,昆虫资源管理方向,毕业后选择了与本学科可以说是毫无关系的金融行业合规岗。但凭借着高学识、高颜值、高情商的“三高”光环,他很快适应了环境,工作和日子过得是风生水起。

有一天,他靠在篮球架上,对一群球友漫不经心地讲:“我想挑战一下自己,参加那个号称最难的司法考试,做个持证上岗的合规人!”那天在场的所有人,都以为这是一个不着边际的玩笑。

但从那时起,他在下班之后,就主动承担起了分公司的值班任务,被亲切地称呼为看门的“小韩大爷”,其实他只是想要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而他正用付诸实际的努力奋斗,向大家证明这不是一个玩笑。

人生90%的选择是被动的,剩下的10%让我们有了梦想,有了坚持下去的方向。青春不止有梦,更有行动。

故事正在继续

路上,那辆吉普车还在飞驰,最近,又担起了后勤车的任务。

前台,日常值班的小韩大爷,热情地和下班同事打着招呼:“下周二合规部法律培训,记得参加”。

会议室里,何师傅整理整理白衬衫,放下手中播放演示的激光笔,看着座位上奋笔记录的新学生们。

“这个是高铁报销的流程,这是线上投保的链接,这是智能定损系统的网址,这是移动查勘的app,你们用手机照相然后上传就行……培训有一周了吧?今天几号了?”

“师傅,今天4号,青年节。”

“哎呦,好日子啊,你们的节日……啊,不,是咱们的节日!”

是的,不同的时代,不一样的青春故事,却有着一样的主题,始终不忘的初心。

(本文获评“高擎五四精神的时代火炬”主题征文优秀作品)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