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海不看海

三月 29, 2024/ 0 评论

文/浓香 北京

『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据说中国沿海的江浙沪地区,属于那种靠海不看海的地方。确实,打开卫星地图可以明显看到江浙沪地区沿海海水含泥沙量大,尤其是南通、上海、宁波、舟山、台州等地,这与青岛、大连、厦门、三亚、烟台等地湛蓝的海水形成鲜明对比。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组织对全国22个城市32个海水浴场开展水质监测,江浙沪地区拥有接近1/5的大陆海岸线,重点监测的海水浴场仅有3个,两个在苏北连云港,一个在浙江舟山。

原因主要有三:大江大河带来的泥沙多、大陆架地区海水浅、潮汐及洋流作用的搅拌使泥沙扬起久久不能沉下去。江浙沪地区是长江、淮河、钱塘江等河流的入海口所在地,这里成为了各条江河肆意吞吐泥沙的场所。据以往数据统计,长江每年的泥沙携带量平均在3.5亿吨左右,随着国家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最近几年长江的输沙量有明显降低,2022年长江年输沙量只有6650万吨,但仍然是中国含沙量第二的河流。此外,淮河和钱塘江年输沙量也有着百万吨左右的量级。著名的钱塘江大潮,观其水大多也都是泥黄色。

每每漫步在东海之滨的青岛海岸线,望着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内心感叹着造物主的神奇和精妙,同样“观沧海”,有的地方却是“靠海不看海”。

靠海不看海,是一种顺应天地造化的人生态度。天地万物,非人力可以肆意改变。所谓愚公移山,更

浙江盐官钱塘江一线潮

多宣扬的是一种精神,战天斗地的精神气,而不是逗引刍狗去搬动太行。尊重自然界的原始面目,也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有人异想天开,把泥沙俱下、浑浊不堪的海边造出什么湛蓝的海景,个中代价一定非常之高。反倒不如拍拍屁股,到可以看尽蔚蓝风光之所在去一饱眼福。这个道理不难懂。难懂的是人生哲理,也许你就生在书香门第,但就是入不了那个圣贤之门,也就不要劳心费力拼命苦读,反倒不如做一些自己喜欢、擅长的非书香之事更实际。这种“靠海不看海”的情形,似乎令人匪夷所思,其实想明白了就是一种客观存在。所以虽然江浙沪地区沿海海洋大多呈黄色,却并不妨碍有着潮汐森林、钱塘江大潮等壮阔景观供人观赏。人也是这样,读书不成才,也许转个弯能成个大商贾呢。

靠海不看海,是一种内心强大的自我约束。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很显然,靠海看海也很正常。然而在有些情形下,却是检验一个人定力的时候,比如这靠“粮”吃“粮”。近年来针对粮食购销领域的腐败问题专项治理,先后起底问题线索3.33万件,立案1.94万件2.5万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和组织处理3.5万人。足可见,“靠粮吃粮”风险很大,最好还是“靠粮不贪粮”。中国纪检监察报题为《纠治靠粮吃粮》的报道称,对涉粮腐败问题线索开展大起底,一大批粮仓“硕鼠”“蠹虫”被严肃查处,其中包括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徐宝义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原党组书记、局长张务锋2名中管干部,40余名厅局级干部。靠啥吃啥,似乎是权利与私欲的最佳结合。从人性的角度看,靠啥不吃啥就算得上一种“靠海不看海”的思想境界,这种境界给人带来的当是风平浪静、心安理得。

靠海不看海,是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从容淡定。看了,也见了,就不再为世间万物所扰,平心静气颐养天年。有人身居闹市而心不乱,有人身居高位而心不惑。“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这句冰心写给海的告白,也道出了许多人的内心,道出对于大海绵绵不尽的眷恋。许多人将对海的思恋早已融进了思想深处,靠不靠海其实早已无所谓,看不看海也没有很大关系,这就是唐代诗人和凝曾写下的“频风轻剪浪花时”的思海、恋海:浪花像云堆到脚边,散开一阵清凉,感觉此时的“不看海”更能让人保留一份难得的遐想。

靠海不看海,靠的是机缘,看的是美轮美奂,不看的是通透无边。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