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险等量』到『风险减量』
几百年来,保险与风险相伴相生。假如没有风险,也就没有“保险”。传统保险的基本理论和经营逻辑是“等量管理”,即通过保险制度去集合广大投保人的保险基金,在扣除了运营管理费用之后进行二次分配,通过这一逻辑实现“风险共担”与“雪中送炭”。
随着时代进步,现代保险业正在从“等量管理”进化到“减量管理”时代。希望通过对风险的集合管理,从简单的“险后”补偿转向“险中”的响应以及“险前”的预警,以此构建风险减量管理新的商业模式,从总量上降低社会风险的暴露及成本,为投保人和社会创造更高价值,实现“未雨绸缪”。在保险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当下,保险保障的供需两端也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做好风险减量服务,不仅对维护社会稳定、降低社会风险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也更有助于保险公司在寻求新的增值服务和商业模式上开展有益探索,加快产品服务创新,增强客户黏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23年初,原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财产保险业积极开展风险减量服务的意见》,也为保险公司深耕风险减量服务提供了权威参考和指引。
“善除患者,理于未生。”为着力减少风险隐患、降低重大风险损害,各家险企纷纷出招,不仅“治已病”也“治未病”,从传统的“灾后”补偿转向“灾前”预防预警、“灾中”快速响应、“灾后”精准理赔,积极探索从风险等量管理向风险减量服务转型的路径,为建立公共安全体系和防灾减灾救灾贡献保险力量。
本期《华安保险》,我们聚焦“风险减量服务助力防灾减损”这一话题,梳理分析如何通过保险力量更科学应对自然灾害的发生,并与业内专家学者一同探讨:保险公司如何运用科学技术、丰富服务手段更好助力防灾减损。同时,我们也将华安保险近年来开展的相关探索实践案例与您分享,为实现“大灾之后无大损”“止灾于日常”献智出力。而在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当下,助力增强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助推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提高,也可以让保险这个行业,更能彰显其社会价值与发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