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兴企,阅见未来
文/李漓沄 人身险部
最近读到一段话,感触特别深:“不要混日子,混个一天两天,看不出差别,三个月以后,坚持学习与混日子的人差距非常明显。”人在不同阶段,就要考虑做不同的事情,达成不同的目标,我认为,人到中年,更需要考虑未来生存、发展、提升的问题。否则,人生就像坐过山车,中年成为了最高点,再往前就是下坡路。虽然青春不再,但仍要斗志昂扬、坚持学习、努力追求、不断进步,让自己的人生持续上扬。
作为华安人,当前大家最关心的应该就是公司的发展问题了。经历了2023年的危机,公司似乎又回到了原点,处于非常关键的困难时期,如何扭转局面,怎样持续健康发展?是摆在大家面前的巨大难题,再次翻开李光荣组长的《民族保险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确实感觉如组长所言,发展的理论方式和方法都在其中,对现在的华安保险也仍然适用。
一、关于用人
公司无论是要转型,还是要发展,首先要从人谈起,用对人就是效率。用什么人来做事?是有本事的人来干,还是没本事的人来干?标准就是“四个说话”——用资本说话、知识说话、本事说话、事实说话。股东是以资本说话,员工是以知识说话,分支机构负责人是以本事、业绩说话。于华安保险而言,经营管理团队的选择尤其重要,如果让一个完全没有航海经验的人做船长,可能会把整艘大船引向大海深渊,将所有人置于漩涡之中。李光荣博士指出:“非常之时,用非常之人,成非常之事”,公司在成立之初扩展规模的时候,这是一条发展战术;目前公司处在关键时刻,这更是关系到是否能力挽狂澜、扭转乾坤的重要一环。因此,选好人,用好人,是决定能否做成事的关键。当前的华安保险需要德才兼备,既懂业务、具有较高管理水平,又忠于事业、有社会责任感的管理团队来有力带领大家继续战斗。
二、关于队伍
除了领航掌舵的领导团队,打造一支能战斗的铁军也至关重要。40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让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华安保险是一家成立28年的老牌险企,员工的老龄化问题也在逐渐显现。华安也一直是非常讲人情的公司,对曾经战斗过的员工不离不弃,有很多优秀的员工把自己的青春、毕生精力奉献给了华安保险,许多老员工仍然斗志昂扬,“老翼伏枥,志在千里”,恪尽职守,在其位、谋其职、尽其事。但确实也有部分人,失去了理想、斗志,不愿意再卖力,总在认为自己资格老,倚老卖老却缺乏主动性和学习力。这种队伍结构亟须改变,队伍的活力也需要提升,需建设队伍健康发展的循环生态,打造一支有核心竞争力且价值观正确,有战斗力的铁军。关于队伍建设,领导提出了要:“移交一批,请退一批,重用一批,引进一批”,也十分期待公司未来能够切实贯彻落实,在“四新三理”的文化引领下,建立一支能战斗的华安保险“新四军”。
三、关于创新
公司近几年基本没有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产品,创新业务事业部持续盈利十几年,如今业务也已经在萎缩,市场份额逐渐被其它公司取代、超越,“创新”二字不再闪耀。企业的发展必须要实现不断创新,推出具有特色的产品,保持核心竞争力。曾经的诺基亚、摩托罗拉辉煌一时,引领整个通讯行业,现如今已是销声匿迹,就是创新能力不足导致覆灭的真实案例。站在时代发展风口浪尖上的小米,从制造手机开始,不断扩大到家电产品,现在已经造出了汽车。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发出当前时代最需要的产品,解决社会需求,改善人们生活,才能更好融入这个时代,唯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持续健康发展。十多年前,华安保险的金龙理财险引领市场,食客安心餐饮险异军突起,学贷险一枝独秀,但现在,我们已经拿不出一款不同于市场、值得骄傲、能够支撑公司品牌的创新产品。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我们需要能够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产品、创新的服务模式,唯有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竞争力,才能不被市场淘汰。
四、关于服务
2023年,华安保险的整体业务规模达到历史新高,但亏损也达到历史之最。事实证明,规模与利润不是正比关系。亏损背后,存在资源配置缺乏、风险管理薄弱、客户服务不到位等等问题。近几年,最受关注的“数据真实性问题”引发的资源错配,决策偏离,是导致亏损愈演愈烈的罪魁祸首。而造成数据不真实的深层次原因——是公司的基础架构建设存在问题。现行的架构体系,使总部对机构缺乏垂直管理手段,总部的管理举措无法穿透到分公司及三四级机构,让机构在数据上有做文章的时间和空间。公司虽有追溯考核办法,但木已成舟,事后问斩无益于挽回损失、促进发展。以公司目前的基础,结合当前监管形势以及行业发展趋势,建立“集约一体化”管理模型,是快捷高效、节省成本且能够有效实施解决华安保险理赔管理上“人员缺乏、管理穿透、服务提升”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议未来公司顺应这一趋势,完成服务转型和集约化建设。
五、唯有向前
鞍马犹未歇,战鼓又催征。非常之时必出非常之人,非常之人必成非常之事。军号已吹响,航船将再起帆。我们都是华安大家庭的一份子,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中,让我们荣辱与共,为这家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倾尽全力!不懈奋斗!
(本文荣获华安保险“开卷兴企,阅见未来”征文比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