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一地
生活是平凡的,平凡才是生活。在这个省会城市,在平凡的生活中,过了十年。十年的日子,教会我许多的东西,让我更加认识别人,也更加了解自己。十年一地,淳情似酒。
人这一辈子有几个十年呢?不多。十年的时光,生活在一个地方,能说它不是故乡?不能。
大学一毕业,我来到临近京津的某个省的省会,此后十年间,我与它朝夕相伴,直到另迁他处。在这里,我择业,成家,育子,交友,一点点积累着生活的平淡与欢乐,打发着长长短短的时光。
常常回忆起那里,那里的风土人情。很多人写回忆的东西,总是能抓住一些很有意义、很新鲜的事情,我搜肠刮肚许多的日子,结果非常狼狈,实在没有那些让读者胃口大开的东西,倒是平常日子的许多平常事,让我想起来蛮有意思,不妨说出来,不妨看一看。
那个城市的吃食很有特点,这个可以称“很”的特点,其实是没有特点。没有特点的饭食挺好,想吃啥差不多都能吃到,有时别管它是否名实相符。九十年代初刚来时,偶尔会坐上公共汽车到一个叫“红星酒店”的地方去买大包子,这种大包子在当地很有名,有名的原因大致有三条:一是个大分量足,绝对薄皮大馅;二是现做现卖,是还没有“麦当劳”之前的绝对快餐:三是国营饭店的东西,在当时国营与个体交锋正酣际,不少人是铁杆的“国营派”,囫囵吞枣地认为国营的东西最实在。三条原因中没有一条说它风味如何的,说实话也真是没什么特色,可就是会坐着车去买,买回来再熬上一锅绿豆汤,于是一顿狼吞虎咽就得了,这样的饭亲切香甜,虽无风味,却颇多滋味,至今想起来仍口舌生津,想一想可能有六七年没再吃“红星大包子”了,听说那个饭店正重建改造,不知道将来还会不会留给“大包子”一个位置。到了90年代中期,“川府小吃”和“东东云吞面”又让这个省会城市激动了一下子,虽然它们都是“外来和尚”,但是当地人心胸宽广,来者不拒,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能正是因为本地吃食没有什么特色,大家才会有如此胸怀。“川府小吃”其实就是四川各种风味食品的大排挡,记得当时食客如云,用餐时分,不排队是不会有座位的;就是排队也未必能在十几分钟内落座安稳。开始时的饭菜基本是川汗川味,那种麻辣令人感觉口中含火,胃里冒烟,于是众人纷纷提意见,呼吁调整口味。商家权衡之后,顺应民意,逐步向当地百姓的口味“改进”。越改百姓越爱吃,越爱吃饭店越改进,到最后改得还是不是“川府小吃”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老百姓有这么一个消费得起、吃着舒服、与家常饭又不同的去处。“东东云吞面”的结局也一样,最后成了一个大“馄饨摊”。没有几年,两样小吃逐渐衰落了,再也难寻当年好风光。不过,你方唱罢我登场,新的吃食总是接踵而至,食客如云的场景并不鲜见,渐渐地“红星大包子”“川府小吃”之类也便成为这个城市饮食界的一段过往云烟了。
那个城市曾经有一尊伟人像,汉白玉的雕刻,虽说不上精致,却也气派。高高的伟人像矗立在城市的中心,面南背北。虽说伟人已经故去许多年了,但这个城市的人还愿意留着这尊雕像,平时上下班从雕像下走过,觉得很塌实,就像有自己的老人在佑护着大家。终于有一天,雕像对面建起了一座政府大楼,二三十层的样子,气派得很。楼前绿草殷殷,花朵绽放,喷泉处处。相 比之下,只有一条马路之隔的雕像却显出不少的陈旧落伍,处境尴尬。可是,事情继续朝着雕像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没过多久据说要在此处建政府广场。所谓的政府广场曾流行一时,很多城市都在仿效,不过样子都差不多,其实也就是个免费的公园罢了,只是没听说过什么地方的广场上还会有伟人雕像。忽然有一天,政府公告说的确要建广场,要拆迁伟人雕像。于是在那之后的几个星期天里,雕像前面游人大增,拍照留影的人更是得排队。如今,广场修好了,看着哪里都顺眼,没有谁是尴尬的。伟人雕像拆走了,拆到哪里我不知道,想打听一下,有可能再去看看。
在那个城市,记者是我的职业。职业者,谋生之事也。在我看来,谋生之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干着就觉得是在谋生;另一种是整天为别人的事情忙活,干着干着忘了自己在谋生活。记者属于后一种。有一回早起到医院抽血,完了想找个地方吃早餐。围着医院转了两圈,没找到一处看着干净的小吃摊。经人指点,又跑了一站多地才勉强吃上一顿放心饭。回报社后,感觉发现了一个不错的新闻线索,于是赶紧找领导汇报,而后又深入到医院所在的街道、市饮食服务公司和一些早餐摊,采访了一大堆材料,包括医院周边餐饮布局问题、水电供应问题、市场管理问题等等,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一清二楚。稿子写得了,发了头版,而且评了个好稿,挣了200元奖金。社会影响也挺大,医院所在街道的工商部门积极采取措施,没多久他们的通讯员来了篇稿件,说现如今就医者吃放心早餐不再头疼,我暗自得意,琢磨记者行业真不错,写着好稿拿着奖金还为别人解决问题,干得。事过半年,偶然一个机会,方知道在医院附近开了一家“放心早餐店”的人竟是我大学一个同年不同班的同学。他得意地告诉我,看了我的稿子后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商机,因为稿子详细地介绍了医院周边饮食存在的问题,免了他许多的市场调查,所以他很快就找到街道和工商部门,提出了办一家饮食规范、卫生达标的“放心早餐店”的请求,对方正在想办法解决新闻单位的舆论压力,于是双方一拍即合,而且为他开业省去许多的麻烦。这个“放心早餐店”开张后效益如何呢?我几次追问同学,他笑而不答,只是反问我一个问题:“我一直奇怪着呢,你这个大记者发现这么个挣钱的好机会,干嘛不自己干呢”?我竟无言已对。过后老长时间,脑子里还总是浮现两个画面,一个是那家熙熙攘攘的早餐店,一个是我从总编那里领到好稿奖200元。
生活是平凡的,平凡才是生活。在这个省会城市,在平凡的生活中,过了十年。十年的日子,教会我许多的东西,让我更加认识别人,也更加了解自己。十年一地,淳情似酒。
张忠宁/中国保监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