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8,关注“次生”灾害

六月 18, 2019/ 0 评论

文 Swiss Re 译 于丽丽

一些简单的赔付管理通过机器自动完成后,保险公司的赔付评估人员有了更多的时间,专门处理复杂的赔付案件,从而提升了工作效率和客户赔付的体验。

2018年,全球共发生304起灾害事件,其中包括181起自然灾害和123起人为灾难,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估计达1650亿美元,保险损失达850亿美元,其中半数以上是中小规模次生自然灾害造成的累计损失。
表1显示了自1970年以来经济损失与保险损失之间的差额,即保险保障缺口,也就是灾害造成的、但未受保险保障的财务损失。2018年,全球保障缺口约为800亿美元,在过去27年中,经济损失增速略高于保险损失增速。按照10年移动平均值计算,1992年至2018年间经济损失增长了5%,而保险损失增长了4.7%。

次生灾害:切勿掉以轻心

2018年,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中小规模的次生灾害事件,这些灾害的影响不可低估。随着城市化及易受灾地区资产集中度的增长,通过对长期气候变化的观察,我们预测次生灾害造成损失增加的趋势将会一直持续。

在保险行业中,次生灾害通常被视为高频率(即发生的频率高于地震和飓风等原生灾害)、中低严重程度的损失事件(相对于原生灾害造成的损失而言)。次生灾害可能独立发生,例如河流洪水、骤发洪水、雷暴、旱灾和森林火灾,这些灾害往往是原生灾害的次生效应。例如2012年,飓风桑迪(原生灾害)相关的许多损失源自于该飓风引发的大型风暴潮。其他次生灾害还包括热带气旋引发的暴雨、海啸和滑坡等。(详见表2)

次生灾害对保险业的影响

巨灾风险的保险定价主要受原生灾害的影响,然而在2018年,次生灾害造成的保险损失也很高。调查显示,如果考虑主灾害的次生效应,将近62%的自然灾害相关保险索赔是由次生灾害引发。考虑到气候和土地使用趋势,保险公司应更多关注次生灾害的损失份额,这些损失将对盈利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随着人口密度、财富集中度和沿海风险敞口的增长,保险公司必须采取措施应对更加频繁发生的中小规模灾害事件。这意味着,保险公司需要开发更有效的风险测量、监控和建模方法,以管理自然灾害结果的波动性。这种灾害后果更多取决于频率而非严重程度,但随着环境和社会变化,其频率和严重程度都在呈现大幅上升趋势。如果缺少对上述损失事件及相关增长趋势的重视,将会逐渐导致日益严重的市场资源错配。

在过去10年中,保险业依赖于日益复杂的概率损失模型,用于预估地震等重大原生灾害。然而,能否做出准确的损失估计以获取可持续盈利,并不完全取决于使用现有模型的能力。未建模的次生灾害在损失估计中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如果能够注意这一点,将有助于保险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风险评估面临的困境

除了个别情况外,保险公司通常会专注于原生灾害,例如北大西洋飓风。次生灾害风险建模学科尚未得到同等重视,而它也更加复杂:

易遭受原生灾害的区域一般界定清晰,例如临近地震断层带的地方容易发生地震。许多次生灾害却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例如深入内地或远离河流平原的大型城市中心发生强降雨。原生灾害通常以相似的方式影响大片区域,而许多次生灾害却非常局域化。人们需要庞大的数据量以及强大的计算能力,才能对多次影响某一区域的灾害概率进行建模。

许多次生灾害还受到不可预见的人为干预影响,例如,人为干预自燃、围堵和扑灭行动都会影响森林火灾的规模。另外,虽然有关森林火灾滋长、蔓延和持续的大气和土地条件的科学承保水平已非常高,但仍难以将烟雾/灰烬释放、扩散和累积转换成损失数据。

以上因素有助于我们了解目前为何缺少相关保险解决方案,为克服这些问题,帮助缩小现有的保障缺口,保险业必须更好地了解高频率次生灾害,并将其纳入理赔监控、风险评估、定价和管理中。

承保能力充足,保险业面临机遇

根据瑞士再保险估计,去年非寿险(再)保险的总承保能力超过2万亿美元。2017年和2018年自然灾害的累计保险损失为2190亿美元,两年的合并保障缺口为2800亿美元,显示出保险普遍不足。这说明,保险业还有更大空间发挥社会风险吸纳的功能。保险公司还可通过长期投资活动,尤其是如果能加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力度,将有助于增强社会经济韧性。

各地区的未保险巨灾损失比例各不相同:发展中国家的比例通常较高,因为这些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巨灾风险缓减措施通常赶不上经济增长步伐;发达国家也有保障不足的领域,特别是那些已知灾害发生风险中等或较高的地区。为把握上述灾害相关的频率、严重程度和不断上升的风险,保险公司必须采取新方法,包括更多地运用科技手段,例如卫星成像、社交媒体数据等,开发更加有效和高效的建模工具,更侧重实时而非事后捕捉趋势和环境变化。

现实中,让个人购买地震等罕见灾害的保险比较困难,但是,如果极端天气相关的灾害相对频繁,且与个人和政策制定者的时间跨度一致,这将有利于缩小保险的缺口。次生灾害保险(强降水、滑坡等保险)会促使客户意识到保险的价值,进而购买一些综合自然灾害保险,这将有助于在相对较不成熟的市场发展保险文化。

目前,市场的风险吸收能力比以往更加充足,保险公司应更积极地将高频率次生灾害纳入理赔监控、风险测评、定价和风险管理活动中。还应专注于培养消费者的风险意识,并拓展产品的可获得性及定向分销。

公共部门在灾害风险管理中担当重要角色。在这方面,保险公司也可向公共机构提供相关成果研究,这些知识可以为公共政策战略提供需要信息,以制定风险缓减措施,最大程度减少灾害造成的财务和生命损失。重要的是,依托更有利的监管环境,保险公司可通过投资活动,尤其在长期基础设施项目领域,帮助增强经济韧性。

来源:瑞士再保险公司网站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