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有乾坤

九月 3, 2019/ 0 评论

文 浓香/北京

因为经常走步的缘故,用耳机的次数比较多比较频繁,也比较费。最近买了一副价格比较贵的,希望可以耐用一些,而且据说具有很好的收听质量,最大的买点就是所谓去噪功能,具有听音响的效果。果然,带到耳朵上后,喧嚣的世界一下子安静下来,只有手机上下载的音乐在耳边回响,确实仿佛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欣赏美的音乐。不用不知道,安静原来这么美妙、这么动人,享受了安静之后,心绪平复下来,焦虑感减弱,不由得从内心感叹科技的魅力。其实所谓科技,就是给了你安静的享受。如此看来,安静原来也可以成为消费宠儿。

关于安静,“安静地”想想,如今很多消费跟追寻安静有关。比如外出旅游时,人们已经习惯先看看客流量,人太多太拥挤的地方,不管风景如何美就可能不会去了,看人山人海喧闹无比,哪还有心情看景呢。反过来,那些人烟稀少,风景名气不怎么大的地方,反而吸引人们在那流连忘返。都市里一些饭馆和茶店,都会设立专门安静的包间和茶座,这些地方往往格外受到青睐。三五知己,泡上一壶香茶,于安静之地畅谈,不亦乐乎。据说环境安静的楼盘,价格越来越高,拥有一处环境安静、不嘈杂的住所,相信已经成为太多现代人的梦想。更有意思的是,一些寺院推出了禅学班或者是短期打坐修行,由僧侣引导大家每日安静坐禅,轻声诵读经文,冥思苦想人世间的事情和道理,在鸦雀无声中安抚浮躁的心灵,在青山绿水间享受静谧的医治。

人们对安静的追求,体现了一种心灵和思想的需求和渴望。安静,自古以来就是疗治心灵、养分思想的妙药。诸葛亮说:“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水流深,不显不露。一个静字,竟是如此意蕴丰富:它既是一种形象,一种修养,一种文化;又是一种常识,一种礼貌,一种习惯。学会安静,乃是个人修养的提高。柳宗元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在一片安静之中,一派奇异景象组成的肃杀之气,令作者的内心世界得到充分暴露。安静和景象之间彼此呼应,中国文人的思想和文笔,凝固成了千古绝唱。王维的“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不像一首诗,简直就是一幅画。动与静在这首诗中达到高度的融合。从这两首诗中,可以觉察到诗人们的一片情怀,都是在安静独处的环境中,得到畅快淋漓的宣泄,寄情于山水间,一般都是静山静水。

人们对安静的渴求,也是对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反思。回顾一个都市人一天的日程,早上是被恼人的闹铃惊醒,嘈杂赶走了睡梦,有人说一天的坏心情就是从那一声声闹铃开始的。繁忙的公共汽车和巨大轰鸣的地铁,你所有的交通工具都是淹没在喧闹中。特别是在拥挤的公共汽车里,各种口音、各种吵闹、各种抱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伴随你的上班路。公司里,就像战场,无数个电话、问询、会议、头脑风暴、交流,安静就是奢望。尤其是在一片喧闹中,心情也会随着工作强度收紧,长此以往的内心不再安静。好容易下班了,全家人的各种信息、话题、感触、不满纷至沓来,安静离家庭越来越远。几乎在合上眼睛进入睡眠前,是没有安静之时、安静之处的。

于是,安静成了新鲜物,成了商品,成了奢侈品,制造安静就可以得到商机。不少地方建设农家乐,以前是图热闹,那些路边人多的地方,生意会好一些。如今这个情形发生很大改变,游客们开始喜欢环境安静的农家小店了,尤其是只闻鸡鸣犬吠的乡间,炊烟袅袅,孩童无拘无束地玩耍,这样的农家乐令人神往,流连忘返。在我国河北渤海湾附近,那里原来是一片一望无际的盐碱地,荒凉至极,除了半截人的芦苇蒿子秆几乎寸草不生。然而如今,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盐碱地上耸立起了一座座大学校园。为什么呢?因为这里独具的安静,适合读书,适合校园安家。经过土壤改良和基础设施建设,巨大的空地被用来建设校园,安静正是莘莘学子的喜好之处。

安静,不光是外在的环境,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也可以说是一种心态。《道德经》上说,静为躁君。静能克服人身上的躁气。老子还说:“守静笃。”意思是使生活清净,坚守不变。“笃”是极度、极点的意思。我们的智慧、道德,都从清净、宁静的心自然流露出来。每天吵吵闹闹,每天心浮气躁,不可能开智慧。《大学》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可以说,静是安定、思虑和有所得的基础。静,不仅是一种智慧,静还是产生智慧的土壤。所谓静生百慧。道教言:“灵台清静,静能生定,定能智慧生。”佛家也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儒家亦认为“静能生慧。”《昭德新编》说:“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曾国藩年轻做事,难免有心烦气躁之时。他的老师理学大家唐鉴先生送给他一个字——“静”。从那时起,曾国藩每天都要静坐一会儿,许多为人处世、治学从政的体会和方法,获益良多。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整天慌里慌张的人,难成大事,就是因为缺了“静”和“安详”的智慧。

人到中年,见闻增多,阅历渐丰,人脉繁富,办事有方,这是好事。但同时人也变得思虑过重,欲望太多,精力分散,神志纷披,则又不是好事。如何让复杂变得简单,让纷繁复杂变得清澈,让分散变得集中?这需要静以修心,“静”是去“躁”、去“繁”,返璞归真的良方。只有守静的人,才能发现生活中的幸福和美。浮躁的人、脚步匆忙的人总是会错过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或许会经历人生岁月的蹉跎或道路的泥泞坎坷,但保持淡泊的处世态度,泰然处之,就能在纷繁中找寻自己的心的超然和安宁,不受世俗的干扰和冲击,人生也更豁然开朗。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