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常识”带你重新认知社会

十一月 1, 2019/ 1 评论

文 胡艳丽/深圳

我们喜欢用常识理解世界,常识让世界变得简单、规整;我们喜欢为这个世界总结规律,因果清晰、条索分明的世界,让人相信只要找对路径,总能达成心愿通往成功。殊不知,在社会领域,常识多产生于偏见,它比掷骰子还不靠谱。

假如你拥有脑洞大开的潜质、可以理解常识以外的事情,不妨看看这本由澳大利亚著名学者邓肯·J·瓦茨所著的《反常识》。书中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似乎在嘲弄着“专家”们的职业能力,讽刺着人们的自欺欺人,但书中所揭示的常识“失灵”的原因,总能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现实生活不是化学实验室

社会生活中并不存在1+1等于2的恒等式,也没有因A推导出B的直接逻辑关系。很多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都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次莫名其妙的意外足以令整个事件走向发生逆转。

以保罗·里维尔从波士顿到莱克星顿的午夜狂飙为例,他激励了当地的民兵组织,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从此接受世人的崇拜;但人们已然忘记,在当晚另一位骑手威廉·道斯也做了相同的事,不同的是,他们经过的路线不同、遇到的人不同、当地民兵组织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这些偶然性因素导致了大相径庭的结果。有人将差异产生的原因归结于里维尔是一位优秀的“连接者”,而道斯不是,历史无法重演,如果他们当时互换了路径,结果是否会相同?

人们习惯于为已发生的历史事件,寻找合理的解释,但其实任何注解都是后知之明。这也正是为什么专家解释起历史来总是头头是道,而预测未来总是错漏百出,英雄气短。没有人可以准确预知什么样的偶然事件会影响未来。

从大历史回归到小调查,民意测验的结果也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书中示例,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在A国仅有12%的公民同意捐献器官,而在B国有99.9%的人同意捐献。两国的社会文化、捐献政策、公民素质究竟有多大差别,为何面对同一件事会有如此巨大的不同?当研究者穷尽脑汁去为这次调研结果寻找合理解释时,调查问卷设计者给出了答案:两国的基本条件相当,区别只在于调查问卷的格式不同,A国的调查问卷默认选项是不同意,B国的默认选项是同意。有些事情的真实答案就是这样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很多所谓的社会调查,设计者完全可以通过取样、设计问卷格式、选择发放时间、使用不同的问话方式等,操纵结果。社会调查,其结论并不像看上去那么靠谱,但它又比仅凭拍脑子想答案,离真相更近一点。

金子不发光才是常态

在社会生活领域,很多事情并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不变的规律。今天的成功原因,也可能是明天的失败之果,今天的不合时宜,也许就是明天的适逢其时。

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成功者崇拜现象,作者在书中一针见血地指出,成功往往归因于运气。成功是成功,能力是能力,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例如一个人在投资领域,连续多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被人们誉为股神,而在之后的几年却一直业绩低迷,常常被人嘲笑,那么这个人究竟是一位出色的投资者,还是平庸的投资者呢?并不独投资领域如此,企业管理同样如此。此一时,一位企业领导者带领企业弯道超车,实现快速发展,人们盛赞他的战略战术;而彼一时,市场发生波动,企业业绩跌入谷底,于是那一批赞颂他的专家开始将他之前的优点当作缺点来进行分析;市场风云变幻,若干年后,这位曾被批得一无是处的企业领导者又带领企业实现了逆风翻盘。其实人始终是那个人,他的性格特质、管理风格、战略战术并未发生大的改变,变化的只是周遭的环境。

迷信成功的领导者,就跟迷信小行星撞击地球一般不可靠。太多的外力因素总会改变事情发展的轨迹,这个世界只存在过去英雄,没有人可以准确预见下一个十年,谁主江湖沉浮。

蒙娜丽莎的微笑迷醉了整个世界,但为何那些在艺术水准上与之旗鼓相当的作品没有这样被世界瞩目呢?相较其他杰出的作品,它特别在哪?

答案令人啼笑皆非,既不是因为画作超薄油彩的技巧、神秘的主题,也不是因画中人美而不艳的面容,这些都只是为蒙娜丽莎那一抹倾世微笑加了一点分,并不是使之成名的关键因素。“蒙娜丽莎”成名之路的起点是源于一次偷窃,卢浮宫的一名员工,认为这幅画作应属于他的祖国意大利,于是这幅画作开启了它充满惊险的“奇幻”之旅……后来,“她”又经历了被泼硫酸、扔石子,被马塞尔·杜尚恶搞等经历。当然,所有的遭遇都转变成了蒙娜丽莎惊艳世界的筹码,拥有了同水准作品无法启及的地位和名声。

事情的真相就是这样。这世间并不存在“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定律,那些发出光芒的金子,只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被摆放到了合适的位置。这中间有太多的偶然因素,大多数的“金子”都将一生沉睡,籍籍无名。即使伟大如乔布斯,他与苹果公司的成功之间也未必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他只是代表“苹果”接受世人崇拜的人造偶像。

这个世界没有标准答案

人是社会动物,即便你很了解一个人,在他独自一人时,可以准确对他下一步的行为做出预测,但当他和一群人在一起,彼此相互影响之时,你无法预测他接下来会做什么。人和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而微妙的。

书中有个音乐实验室的案例,两组被试者分别在网上对一批不知名的音乐进行排名,A组无法看到他人下载音乐的数据,B组可以看到。如果两组人员不受他人的影响,独立做出评判,那么两组对音乐进行的排行结果大致相当。但在B组中,一些幸运的音乐作品在实验早期获得了几次点击,结果这种优势不断被扩大,而早期无人问津的音乐到最后也是门前冷落。可见,人们的选择总会在无形中受到他人的影响,音乐榜最终排名的结果和音乐的质量并不呈完全正相关。

因此娱乐明星的成名,某位画家、作家的名垂青史,其自身的实力固然占据了一部分原因,但更多的还是缘于机遇。如果时间的车轮可以逆转,很多故事再回到起点,即使当事人付出一样的努力,却未必会取得相同的成果。

评价一件公共事件,有人对当事人持批评态度,有人持肯定态度,难道人们的社会认知南辕北辙?答案也并非如此,很多时候是出于人们的主观偏见,一旦心中有了倾向性答案,大家就会不自觉地做证明题,为了证明而证明,那些不利的证据自动被人们屏蔽了。作者在书中指出“证实性偏见和动机性推理,它们极大地阻碍了我们解决分歧的能力”。想想看,生活中你对不喜欢的人,是否会找出一百条不喜欢的理由,他的优点是否被你无意识屏蔽了?对一项正在发酵的公共事件,你是否会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凭直觉做出判断?

照相机呈现真相,但有限的镜头装不下广阔的世界,那些被屏蔽掉的部分,往往比冰面下的冰山体积还大。对于一起事件的解释,笔锋转左是公平正义,笔锋向右,则可能是欺世盗名、多行不义。

人生并非显而易见,成功没有一定之规,社会发展、经济变迁,并非遵循既定的轨道,偶然性事件也可以成为个人,甚至是社会变革的拐点。多一点反常识思维,帮你识破那些假因果、伪论证,你会在这个世界行走的更从容,发现这个由人、从、众组成的世界,与大自然一样奇妙、丰富、多元,它会以你意想不到的方式运转。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