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长征起步 ——读《苦难辉煌》学习长征精神有感

十一月 21, 2019/ 0 评论

文 陈伟光/客户服务部

在祖国70华诞之际,全国上下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神州大地沐浴在红色的海洋中。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全国人民一同欢庆的大喜事。在这样的难忘节点,我重温了金一南的《苦难辉煌》,愿与各位同仁分享其中的阅读感悟。

二万五千里长征犹如一座基石,承托起了中国红军的无畏和新中国的诞生。历史证明,正是凭借着长征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创造出了无数骄人的世界奇迹。抚今追昔,伟大祖国沧桑巨变;继往开来,长征精神源远流长。

战胜绝望

1934年春,共产国际派出代表带着莫斯科拟定的反围剿作战计划到中国,准备让江西苏区贯彻执行。完全不清楚国内战争情况的顾问们,在遥远的莫斯科就为中国制定好了行动计划,一切都是纸上谈兵,无法应用。不管计划有多么的详实,真正的胜利不会来源于理论的推演和概念的堆砌,只能来源于充满大苦难、大牺牲、大波折的实践。《苦难辉煌》一书提到“长征的胜利不是靠鼓掌鼓出来的,而是靠在绝望中不断的坚持,靠着一股永不放弃的精神,九死一生闯过来的。”

我认为,我们回顾历史,以史为鉴,并不仅仅要去给胜利者鼓掌,去歌功颂德,更应该去分析当时经历者所面临的各种绝望,以及如何去面对绝望的那份心情。不同的人面对绝望,有着不同的应对。最初中央苏区的政委,到后来上海地区的两任书记,以及最后的张国焘等,在面对绝望的时候,这些党内高层的信仰也发生了动摇,搞机会主义、审时度势,希望投靠成功概率更高的一方,而不是“坚定信心”“一条道走到黑”,美曰其名“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当时放弃共产主义理想的战士们,选择了站到三民主义的阵营中,选择屠杀曾经并肩作战的共产主义兄弟姐妹们。他们当时肯定想不到最后的胜利者会是中国共产党,是他们曾经奋斗过的战线,是他曾经取得了甚高地位的一方。

生死存亡

220-p03924

长征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死亡大追逐,国民党的40万中央军紧追突破第五次围剿的红一方面军9万余人,并联合粤系、桂系、湘系、川系地方军阀围追堵截,在出发仅一个月,到达湘水时,红一方面军就已经只剩下四万多人,牺牲两万多人,而两万多人则当了逃兵。

当时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层是博古、李德和周恩来,在战略转移(大逃命)的过程中,屡屡犯下致命错误,等被追赶到贵州遵义地区时,红一方面军仅剩不到两万人。在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重新检视之前的错误判断和错误决策,重新选举最高领导层,把毛泽东、王稼祥、周恩来确定为最高决策领导。

当所有人看到自己认可的领导站到最高决策层时,大家都松了一口气,在绝望中看到了曙光,都以为接下来在毛泽东的带领下大家会顺风顺水,早日摆脱国民党和地方军阀的追杀,可以安居乐业扎根下

220-4685

来。但实际情况是,当时刚刚恢复领导权力的毛泽东,求胜欲望过强,没有客观全面评估川军的军事实力,导致接下来屡屡战败,只能被迫四渡赤水,日行百里,来回穿插,逃避国民党中央军、滇军、湘军的追捕。

四渡赤水

共产党人再次陷入了绝望,很多人对新的领导层失去信心,部分人员包括当时的司令员林彪直接上书中央,要求撤换毛泽东的领导职务。

茫茫的九州大地,共产党人找不到一块可以安身之地,也一直摆脱不了后面穷追猛打的国民党中央军。假如红一方面军被国民党消灭,党中央就灭亡,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层就会从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等产生。通过四渡赤水,毛泽东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又回到了红军队伍中,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也得到了恢复。四渡赤水的成功之处在于“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对决策进行修订,方能一次又一次的化险为夷”,这一经历同时也锤炼了红军顽强的斗志,以及战胜死亡的决心。

大智大勇

ph3087-p00479

南渡乌江后,红军将何去何从?经过内部的激烈争论,最终局面暂时稳定下来,继续选择往贵阳、昆明等地绕行,通过川滇交界的崇山峻岭穿行到川西去。我们打开地图可以看到,红军选择的这条路线本来就是一条死路,很多大山常年雪封,悬崖峭壁,河多沟深。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带领遗部也是逃到川西高山中,后因无法过江陷入绝路而全军覆没。

当时共产党人在绝望中选择了一条更绝望的路。有句名言是这样说的,人的一生虽然漫长,但紧要的关头只有几步。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也是一样。天佑中华,共产党人得人心,有天时地利人和。“大渡桥横铁索寒”,军神刘伯承利用四川本地人的便利,通过伪装在渡口从守军处弄来六艘小船,让全军渡过了滔滔的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的追敌,成功挺进川西,并建立起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友谊和合作,帮助红军在绝境中完成了重生。

伟大从来都是以苦难作为代价的。伟大领袖的真正英明之处,往往并不在于善于提出建议,而是善于采纳建议;不在于他们的预见,而在于他们的实践。在这段极其艰难的时期,我们的领袖者所表现出来的“勇”和“智”,是果断面对困难、挫折和失误的“勇”和“智”,是迅速修正主观设想使之符合客观现实的“勇”和“智”。

当机立断

1935年6月25日,代表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的毛泽东和代表红四方面军的张国焘在四川懋功成功会师,但工农红军历史上最兴奋的会师,最后却演化为了最严重的分裂。在两个方面军会合后,总兵力达到10万人,但80%以上都是四方面军的,因此张国焘的个人野心膨胀了,逐渐否定中央的战略部署。9月9日,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彻底分离,一个向北,一个向南。当天下午,叶剑英把张国焘的一份电报秘密传阅给了毛泽东,提示中央要赶快离开,否则会出现危险。10日凌晨2点,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领红一方面军紧急北上,向陕甘方向进发。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后来红军逐渐在陕北找到革命根据地后的心情。10月19日,中共中央在陕甘攻占多个天险,跨过岷山后到达吴起镇,后又东进到了瓦窑堡,长征终于取得了胜利。胜利之时,毛泽东作诗《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473-p06683

磅礴的字里行间,蕴含了多少的感慨与沧桑。20世纪的世界东方,最激动人心的是救国与革命,是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共产国际和日本军阀四股力量发生的猛烈碰撞。二万五千里长征,正是这四股力量在中国大地思想冲突与实力较量的结果。

经历长征炼狱千锤百炼而成立的新中国,在1949年,开启了我们新的长征,70年的快速发展,让一个东方古国从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中华民族从沉沦而奋起、由苦难而辉煌的命运转折。国产客机C919上天,国产航母002下水,量子卫星升空,港珠澳大桥飞跨三地,北京新机场竣工被列为新世界七大奇迹,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高铁里程数世界第一,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这一系列伟大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成果,也是长征精神延续的体现。

今天我们取得的成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越是在成绩面前,我们越不能忘记那二万五千里的硝烟与战火,越不能忘记那一路的狭道天险和艰难险阻,越不能忘记那无尽的英勇牺牲和义无反顾。

历经艰难而不倒,不屈不挠,披荆斩棘,奋勇争先,苦难辉煌,这是富含生命力和战斗力的坚韧,这是长征精神的展现,这是新时代事业宝贵的精神财富。

(本文系华安保险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奋进新时代 追梦华安人”主题征文大赛三等奖作品)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