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责任·我的梦

十一月 21, 2019/ 0 评论

文 邵诗育/黑龙江分公司

如果说,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走进华安保险是偶然;那么,在我的人生旅程中,爱上华安保险,则是必然。

一 责任担当的故事

初识华安,是在大学时代。
大学同寝室的小磊来自贫困家庭,父母在农村又多病,学费是东挪西借的,第一学期他就打了几份工,然而依然无法解决学费问题。我很想帮他,可哪怕是最难的时候,自尊心极强的他,都拒绝接收任何同学的资助,哪怕是我这个最好的朋友。直到有一天,他告诉我,通过一家公司的保险担保他拿到了贷款,再也不用为学费担忧,终于看见他那如释重负的笑容。减少了打工份数的小磊,开始专注学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现在他已经成为杭州一家公司的部门负责人,贷款也早已还完。后来我才知道,这家公司就是华安保险,这项业务叫学贷险。

我的父亲在北大荒工作,他的身上有着上世纪60年代生人固有的传统观念。一直主张毕业后要“对口”就业,最希望我能到山东沿海地区工作。曾经,就业是我和父亲无法统一的话题。但当听到我准备入职黑龙江华安时,他竟然出乎意料地欣然同意了。面对我的不解,父亲告诉我:农垦也有好几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是通过华安的学贷险完成学业的。父亲感觉这是一家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而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企业生命力的根本,到这样的企业工作,他放心。

走进华安,我没有进入学贷部门,但还是怀着崇敬与好奇了解了我们的学贷险业务,从开创至2018年底,仅黑龙江分公司就为近62万人次、48亿元的国家助学贷款资金提供了风险保障,帮助23万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当我把这个数据和小磊分享时,我们想到了同一个词汇 ——责任。

二 履责担当的重任

心系华夏,勇于担当,是华安保险对国家和百姓沉甸甸的担当。这份担当,不仅仅体现在学贷险这样的公益险种上,更体现在20多年来向社会赔付的300多亿赔款上,体现在非典、海啸、地震等等灾害面前华安人的全力支持上,体现在参与扶贫、扶智助学的点滴行动中。

入职华安保险的三年里,我一直坚守在人伤岗位,记得曾经参与过这样一起案件,当事人重伤入院,因为无力支付巨额手术费,家属来到公司哭诉申请先行赔付,家属那无助的眼神让我至今难忘。我和同事来到伤者家中调研,顿时被伤者家徒四壁的境况震惊了,经请示公司,我们立即启动了先行赔付程序,得到赔付款的当事人家属甚至几次要跪地答谢,这一时刻,更让我感慨所从事行业的责任在身。虽然最终,虽然最后伤者的腿还是没能保住,但他出院时,还硬是坐着轮椅,带着家人,来到公司答谢帮助过他的每一个人。

三年里,我所经手的每笔案件都各不相同,但每一起案件背后,都连着一个或多个家庭,如果没有保险,很难想像这些家庭将面临怎样的境遇。尽管在处理的过程中,也会有争议和分歧,但当最后圆满解决时,我们看到的,是保户经历灾难后,难得的安定眼神。

每每在这个时候,我的内心是感动的,不是为自己做了什么感动,而是为华安保险承担起的这份社会责任而感动。

“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保险企业”是华安保险的企业愿景,这份愿景不是一句空话,正在一件件负责任的行动中得到践行。

而我,作为一名华安人,也正以自己的努力,去参与圆梦中国。作为入职只有3年的新人,对华安文化的理解可能还谈不上深刻,但我心中的华安梦是:全体华安人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成为国家稳定发展的一块基石,哪怕深埋地下却不忘初心,奋勇前进。

三 我和华安共青春

翻开华安保险的历史,成立至今23年,这家企业正是青春年少时;环视我的同事,80后、90后甚至00后,多是青春好时光。恰恰,我们和华安共青春。

青春是一个多梦的年代,青春更是一个拥有更多梦想资本的年代,青春华安如此,青春的我和同事们一样如此。

曾不解分公司的年轻同事,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自愿加班到深夜?如此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地对待每一件工作。在曾经的我眼里,这不是年轻人的世界。直到我自己也成为和他们一样的人,才懂得这就是华安文化,这就是自觉承担起的责任,这就是华安人,这就是青春华安。青春的华安人,已经把自己的梦想和华安的梦想融为一体。

作为一名工科毕业生,刚参加工作时,我觉得自动化专业与人伤业务中间隔着一个太平洋,哈尔滨中心支公司和黑龙江分公司团队的传帮带,硬是在这个“太平洋”上架起了一座桥,让我能够快速成长为合格的员工。

如果说,最初选择华安,更多的是为寻找一份安身立命的职业,那么融入企业,在被责任文化熏陶成真正的华安人的今天,能够奉献华安,做一个能够对华安负责、对华安有用的人,通过报效华安来报效祖国,则成了我的梦。

而华安人对祖国的爱与责任,就是你我的华安梦。青春华安正用“责任、专业、奋进”的步伐,去投身中国建设,在圆梦中国的路上,有青春的你我付出的一份力量!

(本文系华安保险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奋进新时代 追梦华安人”主题征文大赛优秀奖作品)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