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期望这些书陪你进入新的十年
有人说,每个人都只能活一次,但阅读,可以让你体会千百种
不同的人生。是的,尽管时空更迭,书籍始终仍是这个时代之下的
人们认识世界、提升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无论是不求甚解,还是细细品读,阅读总是件“开卷有益”的事。
关键词:人生宝藏
书籍:《去生活:松浦弥太郎的生活巧思》
作者:松浦弥太郎
推荐理由:
疫情之下,我们被限制出行,取消聚会,关起门来,就只剩下自己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了,这也让朋友圈的厨艺得以突飞猛进。其实,生活上多花些时间和心思,收获就会不同。
松浦弥太郎,是影响数百万日本青年的生活美学大师,被称为日本“最会生活的人”。《去生活:松浦弥太郎的生活巧思》一书中提到,“心思诀窍”是人生幸福的种子。即便是再小的事情,花心思之后,就能发现诀窍。而诀窍是一种让生活变得更加美丽的魔法。
烹饪、打扫、洗涤这些事,是构成日常生活的基础。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关注生活上的细节,找到诀窍,内心会得到不一样的层次感。不要小看了生活,也不要小看了自己。
关键词:认知身体
书籍:《生命之书》
作者:舍温·B·努兰
推荐理由:
《生命之书》是努兰医生个人行医生涯和人生经验交织而成的记录与反省。作者以医生的身份带领读者开启一场探索生命的旅行,以医生的双手揭开生命的神秘面纱。以疾病为切入点,从循环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讲到生殖系统,用作者处理过的真实病例,让读者知道各个系统如何运作。
本书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人体的精妙,更讲述了使生命延续,以及人存在的意义。在医生眼中,见到的多半是人体脆弱的一面,但也一定会见证人体对抗疾病时展现出的强韧生命力,各个组织之间的紧密合作,达成完美协调平衡状态的“身体的智慧”。我们的身体不仅仅是一部超级复杂而精密的机器,更能够不断适应和调整,一次次重回平衡状态,一切为了生存。
关键词:治愈
书籍:《外婆的道歉信》
作者: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推荐理由:
七岁的爱莎有个古怪又疯狂的外婆,会埋伏在雪堆里吓唬邻居,半夜从医院溜出来带着爱莎翻进动物园,在阳台上用彩弹枪射击推销员,基本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个四处惹麻烦的外婆却是爱莎唯一的朋友,也是她心中的超级英雄。不管什么情况下,外婆都会站在爱莎这边,为了她去跟全世界拼命。
但就算是超级英雄,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外婆不幸得了癌症去世,留给爱莎一项艰巨的任务——将外婆的道歉信送给她得罪过的九个邻居。收信人包括一个总在不停洗手的怪物,一个管东管西的烦人精和一个酗酒的心理医生。这一趟送信之旅让爱莎渐渐发现:外婆和邻居们的故事,比她听过的所有童话都更加精彩。
这是一个关于爱、原谅和守护的故事。
关键词:科学新知
书名:《时间的秩序》
作者:卡洛·罗韦利
推荐理由:
科学并不总是枯燥乏味的,在这本书中,严肃烧脑的物理知识变得极具诗意。习以为常之处,探索世界的惊人真相,用诗意语言、前沿物理学理论探索时间的本质,颠覆我们的常识与直觉。
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非未来?时间“流逝”意味着什么?是我们存在于时间之内,还是时间存在于我们之中?卡洛·罗韦利用诗意的文字,邀请我们思考这一亘古难题——时间的本质。
在我们的直觉里,时间是全宇宙统一的,稳定地从过去流向未来,可以用钟表度量。可罗韦利向我们揭示出一个奇怪的宇宙,在这里,时间的特质一一坍塌,在最基本的层面上,时间消失了。他告诉我们,我们对时间流逝的感知,取决于我们的视角……
关键词:商业经营
书籍:《非对称风险》
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推荐理由:
黑天鹅遍布的世界中,反脆弱的关键是认清非对称风险;坚持风险共担,是应对不确定性的核心原则。
什么是非对称风险?简单来说,就是风险和收益不匹配、不对等。这种不对等机制往往被滥用,造成各种寻租造富机会。其中典型的就是金融危机中的华尔街银行业,也就是塔勒布所谓的“罗伯特·鲁宾的勾当”。
塔勒布,被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深刻的思想者之一。本书是塔勒布“不确定性”系列丛书中的思想结晶,探讨了人们应该在实践中亲历风险,规避生活中隐藏的非对称性风险,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塔勒布的理想世界,其实是一个小世界,用更能风险共担的不同层次小世界来对抗对脆弱的非对称大世界,这也许是未来预防非对称风险的重要一步。
关键词:时代下的人物
书籍:《大变革:农民工和中产阶层》
作者:李培林
推荐理由: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现从一个落后农业国家向现代工业化国家的华丽转型,其时间之短、起点之低、范围之大,均为世界历史仅见。其中,几亿农民工的形成和中产阶层的成长,是推动这一大变革的中坚力量。
本书是作者在其多年系统研究基础上形成,用规范的社会调查方法,得出了很多反直观的结论。例如,关于农民工社会态度的变化、二代农民工价值取向和行为规则较其父辈的变化,既出乎意料,又发人深省。
在未来发展中,“农民工”可能与“乡镇企业”一样,成为一个过渡性概念,他们终将成为“新市民”,继续推动中国的巨变;而“中产阶层”,不管围绕这个概念有多少争议,他们也将在中国正在展开的创新发展中成长为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