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之道

四月 23, 2020/ 0 评论

文 笪恺/董事会秘书兼首席风险官

每年三月,因为有特殊节日的原因,与女性相关的主题不觉中增加了许多。《华安保险》编辑部向我约稿,要我以女性的身份写点什么。

一群人,可以根据不同标准或分为男性、女性,或分为成年人、未成年人,还可以分为老年、中青年和少年……突出女性,倒让我半天找不出话题。干脆不说女性话题,说说平衡之道吧。

说到平衡,眼前会浮现出天平。如果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那么天平应该是平衡的特殊模式。利用平衡原理,天平可以衡量物体的重量,自古以来也是公平公正的象征。所以我认为,平衡自然也包含着公平公正的意味。我们时常面临的平衡问题复杂多样,好比无形中压在肩头的担子,两端的重量既不相同也非恒定不变。要平衡,考验的是分清轻重及找到支点的调节能力。从公平出发,平衡是动态的、和谐的、美的,如阴阳八卦图。

联想起我练瑜伽,一般平衡体式我都做得不太好,即使通过练习进步也很缓慢。究其原因,是缺乏核心力量,平衡体式对应的肌肉无知无觉,无法启动。教练经常拍打着我身体的某个部位,反复说:“用力,对抗我!”刚开始,我只能无奈地回应:“用不上力,用不上力!”多几次练习后,方能体会出那里还真有一块可以发力的“肉肉”。我也有很惨痛的自不量力以致失去平衡导致骨折的经历,至今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这次惨痛的教训让我深刻体会到平衡是核心的能力,是量力而行的明智,需要真诚的态度、用心的体会,更需要苦练功夫,否则在得与失、风险与收益之间,难免偏颇失衡。

今年央视的《主持人大赛》新闻类晋级总决赛中,有一题是看图进行即兴论述。这道题的难点,是在只看到一幅图片的局部时,参赛选手就得展开话题,待图片放大呈现更多信息时,则要随机应变继续作出针对性的论述。这考验的是选手的判断力和平衡局部与全局关系的能力。在未见端倪的情况下,做出不带观点、实事求是的探究和描述,是较为妥当的做法。不然一旦剧情反转,选手就只能在慌乱中挽救前面的冒失。这是处理的技巧,不复杂,稍加留心应能练就。但仍有选手在此处失分。可见,见了局部就迫不及待、不顾全局,是不少人常会出现的失误。技巧虽不是最主要的,但它蕴含着方法论,能坚持正确的方法,就不会出现尴尬和生硬的衔接。

这道题更体现选手水平的是根据图片展开的论述。论述是否深入、精辟,让选手们的水平高下立见。在端枪人与熊对峙的图片题中,最走红的其实是董卿的点评,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是:“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健康在于平衡,发展在于平衡,对抗有时也是一种平衡。”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