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业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文 王珏麟/宁波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保险行业虽然经过四十来年的发展有了巨大进步,但通过纵向和横向对比来看,笔者认为,国内保险业目前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一判断来自于以下理由:
一是专业化的保险公司发展不充分
我国保险市场主体到2019年末已达到229家,保险集团、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寿险公司、财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还有保险代理公司、保险经纪公司,保险公估也已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但经过仔细分析我们发现,国内专业性的保险公司还非常少。
纵向对比,通过研究中国近代保险史可以发现,在民国时期创建发展的专业性保险公司还是比较多的。例如经营信用保险的有中国第一信用保险公司、中国人事保险公司;经营船舶保险的有中国保险船舶联合会;专保装卸等险种的有上海协和浦江保险公司;专保简易寿险的有邮政储金汇业局保险处;专保水险、意外险的有中国海上意外保险公司、中国航运保险公司;专保意外责任保险的有中国航联意外责任保险公司。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内也开始逐步出现了专业养老保险公司、健康险公司、责任保险公司、农业保险公司、航运保险公司和专业的自保公司。笔者认为,随着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国内专业性的保险市场体系将逐步形成,国内保险市场也将进入更为理性竞争的阶段。
横向对比,目前全球海上保险市场规模约300亿美元,包括英日德美在内的海上保险大国占据全球约60%的市场份额。作为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上海港,目前其航运保险只占世界航运保险市场不到1%的份额。中资保险公司承保的全部国际航运保险业务不足全球市场的3%。由此判断,国内保险市场深耕细作的空间还很大,专业化将有助于中国保险市场把“蛋糕”做大。
二是国内再保险业发展不充分
翻阅民国保险史,1929年前,民族保险业由于资本数额小,承保力量和限额受到制约,国内公司承保的大额业务往往通过分保形式转给外商保险公司,致使利权外流。由此民族保险公司开始走向联合经营管理之路。1929年12月,成立四行联合总经理处。1933年6月,由肇泰等九家保险公司成立华商联合保险公司,这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的再保险公司。鉴于抗日战争前每年流出外汇占当时全国保险费收入75%的现状,华资保险公司陆续组建了太平分保集团、大上海分保集团、久联分保集团、五联分保集团、十五联分保集团、华商联合分保集团,不仅加强了同业团结,也为华商保险业自主经营奠定了基础。反观目前的中国再保险市场,竞争并不充分。在“新国十条”的催生下,国内中国再保险集团独家经营的局面开始打破,再保险经营增加了太平再保险公司、人保再保险公司、前海再保险公司,还有今年8月刚刚获批的中国农业再保险公司;香港保险市场目前只有中国太平再保险公司和华夏再保险公司经营。在中国保险市场进一步向外资开放的形势下,外资再保险公司根据中国再保险市场变化,正进一步调整分保市场,对中国再保险市场具有一定的冲击。因此我们应借鉴历史,加快国内再保险市场的发展,以期烛照未来。
三是国际化发展不充分
在中国保险史当中最早记录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是1876年,保险招商局在日本长崎等地经营保险事务。此外,华通保险、华安合群保寿、中国保险、太平保险、上海联保、四海通、先施置业、永安水火、永安人寿、陆海通等保险公司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日本、英国、美国都设立过保险机构。可以说,国际化程度在当时还是相对比较高的。新中国建立后到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只有太平保险、中国保险在东南亚、日本、欧美等国设立保险机构,确保了涉外保险业务的保留和发展。2014年1月10日,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复星国际以10亿欧元出价,在竞标中击败了对手美国投资基金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赢得了葡萄牙最大保险集团80%股份的控股权,占据该国保险市场26%的份额。复星国际通过此次收购控制了葡萄牙国内最大的保险公司,特别是后者旗下资产包括医疗保险公司以及旅游和交通保险公司,这将有利于国内保险的专业化。复星国际计划将其业务扩展至非洲和中国。尽管此前有中国平安投资富通股权一事,但笔者认为复星国际此举才是中国保险业真正走向国际化的标志性事件,由此中国保险业开始逐步走向海外开拓保险市场,扩展国外保险业务,从而为客户提供全球性的延续服务,为中国“走出去”发展战略服务。2015年年末,中国保监会修改《保险公司设立境外保险类机构办法》,取消了“保险机构在境外设立代表机构审批”的规定,为国内保险公司加快走向国际化扫除了政策障碍。
四是责任保险发展不充分
2006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这被认为是保险业的“国十条”。时间已经过去了14年,我们回过头看,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这两方面已经有了显著的进步,国内相应地成立了中外合资的农业保险公司和5家健康保险公司,泰康人寿等保险公司则致力于城乡商业养老保险。虽然国家也成立了一些责任保险公司,但在健全安全生产保障和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方面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这说明国内责任保险业务的竞争并不充分,国内保险公司关注点还是在蓬蓬勃勃的车险业务发展上。由于车险业务的发展能直接带来现实的保费,能够满足现有保险公司的利益,因此国内保险业发展其他业务的动力并不足。随着车险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和转型发展,责任保险必将会逐步发展起来。
以上四个不充分说明了我们在国内保险市场精耕细作的程度还远不够,在国内保险业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这同时也说明,中国保险业还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作者系中国保险史研究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