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十年、未来十年, 客服工作的变与不变

十一月 24, 2020/ 0 评论

文 王韫/山东分公司

今年,是我在山东分公司工作的第十一个年头,从入职客户服务部调度岗,到现在任客户资源管理室室主任。虽然期间兜兜转转地在营销、业务序列其他岗位也有过工作经历,但和客户服务部结下了最深的缘分。在过去的十年里,这里,不仅有我的成长和工作,也有我的爱及生活。

也许大部分加入华安保险的90后同学们,都没听说过客服条线曾经有这样一个岗位——调度岗。我大学毕业实习就是从调度岗开始的,95556电话坐席会把客户报案的信息生成在系统中,之后分配到各分公司,调度岗再根据报案信息以电话的形式通知一线的查勘人员。

这份工作听起来挺简单,其实不然。为了保证第一现场查勘的即时性,调度岗必须时刻掌握每一个查勘人员和定损中心的位置。所以,工作没多久,一张清晰的市区地图就刻进了我的脑海里。上面还有很多真正地图上根本没有标出来的4S店、快处中心,甚至还有查勘人员常去的快餐店。在十年前还没有普及智能手机的时代,我绝对称得上是“人肉GPS”。

如果出现重大事故,或者遇到暴雨、下雪等恶劣天气,就更是考验功底的时候了。大案岗、稽核岗人员必须在重大案件出现后迅速得到信息,以便第一时间介入。除了熟悉地理位置之外,调度岗还要掌握每组查勘人员的处理进程和进度,以及公估、协勘资源的调配。有些情况下,调度岗也必须和客户直接联系,指导客户报交警、施救或者安抚情绪。

因为和一线查勘定损人员沟通频繁,也让我有机会更深入了解他们的工作——他们是平均年龄二十五岁左右的男孩子,很少能坐在自己的工位上,驾驶查勘车的时间常常超过其他岗位同事一天的工作时长。除了派工之外,我还要督促每一位查勘人员关注所负责的赔案在系统内的处理进度。派出去的案子,再到立案、定损环节都要逐笔电联告知,全部门要上下一条心,内塑素质、提升指标。当然,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山东华安的客服指标也名列全省同业前列。之后的几年,伴随业务量的激增,我们的查勘和定损人员队伍也越来越大,从分公司到中支公司,客服管理的条线和层次也变得日益清晰和明确。

2016年,我又回到了客服条线,开始新的起点——车险核价岗。在这期间,我感受到客服工作的最大变化,就是科技和网络的支持和应用。“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方向,不仅体现在销售端利用移动设备承保、缴费等,大数据的使用,也在后台和理赔一样发挥着巨大效能。目前,我们的核价工作支持后台分类型、分功能,已经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区别使用,完全告别了以往核价要咨询合作汽修单位、配件城的历史。

在核价岗位工作期间,我还参加了总公司组织的配件系统升级调测工作。一方面,自己从中得到学习、拓展了视野;另一方面,这项工作也不只是一个系统的测试,提升的是对于机动车核价的精确度和时效,是全国各地报价资源的信息统筹。科技赋能,建立了有效的三方合作网络。我们有事故车,有配件供给需求,通过三方平台的介入和引用,承修单位不仅没有认为我们的供货渠道协助衔接双方优势,满足双方所需。通过公司的平台,基于客户的满意和信任,共同成就了一个多赢的局面。于是,以山东华安核价平台为核心,我们搭建起了包含汽修、专供、专造以及客户在内多触点网络。

根据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配合分公司的安排,我在客服条线开启了工作3.0时代——客户资源管理室。这是新成立的科室,设立之初,分公司总经理张华对我们的要求很简单——“投入成本和资源,为客户做好服务”。但客户资源如此庞大,个体的需求千差万别,服务谈何容易?

一次对客户的回访让我思考良多。那位客户当时致电95556坐席,说明要求安排救援。救援单位赶到后,发现车辆陷入泥地,施救需要绞盘等专业工作和措施,虽然这超出了标准服务范畴,但我们依然要求合作施救单位进行施救。次日,在我进行例行回访拨通这位客户的电话时,客户表示,当时因为有急事,他快速驶过水洼时车辆侧滑,一下子陷到了泥地里,车辆高速失控发生侧滑,万幸的是车没事人也没事。但自己下了车,站在雨里打电话的时候手还是哆嗦的。当时能想到的就是投保时记得有救援服务,于是拨通了华安保险的客服电话,没想到,救援来的那么及时,过程那么顺利。

让服务落到实处,解决客户的实际困难,这时的我更认识到,保险服务的意义不只是事故发生后的及时赶到,还有在事故没有发生之前,给予客户最直接和必要的关爱。这种关爱可以是资源,包括救援,或者其他服务形式,也可以是我们公众号里的一则重要天气提醒、一份额外的胎压检测服务、一项免费的酒后代驾。这些举措客户不一定能用上,但也可能在关键和恰当的时候就是客户在某时某地的急迫所需。

过去十年,华安保险的客服工作在科技助力下取得了体验和效率上的长足进步。科技赋能,让理赔有速度的同时,更应该让服务有温度。山东华安要求客服序列员工要做到“以服务为中心,以理赔为补充”的观念转变,全面、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理赔以外的客户服务工作中。客服部的关键是服务,理赔仅仅是服务最末端的产品,未来的十年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做好更全面的服务,才是保险公司未来的立足根本。我们,在服务的道路上,在思路转变、服务搭建的过程中,即使面临着各种困难,但更应充满期待。

(本文在“我为客户服务代言”主题征文中荣获二等奖)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