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流行病影响:增加保险价值覆盖死亡风险

十一月 24, 2020/ 0 评论

2020年,新冠疫情的蔓延让人们更加关注人身健康保障计划,同时,也暴露出目前全球家庭保障计划的缺失问题。许多家庭面对失去家庭“顶梁柱”成员而导致的家庭财政危机,缺乏相应的财务保障计划。瑞士再保险研究院预计,2020年全球范围内的死亡风险保障缺口将从2019年的4300亿美元进一步扩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公司必须要了解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保险产品的决定性因素,以缩小死亡风险的保障缺口,助推社会整体复原力的提高。

新冠肺炎疫情凸显了保险在保障社会弹性以及复原力方面的关键作用,截至2020年9月17日,全球因感染新冠肺炎而死亡的人数达到937391人,虽然这其中老年人所占的比例较大,但对劳动年龄人群仍然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例如,在新冠肺炎死亡率最高的美国,15-64岁之间的死亡人数占到美国总死亡人数的21%。这些劳动人口大部分在各自家庭中担任着“顶梁柱”角色,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大部分家庭都缺乏足够的经济储备以及相应的财务保障计划,当“顶梁柱”成员意外去世时,很容易陷入财务困境。瑞士再保险预计,与2019年相比,2020年全球死亡风险复原力将显著下降(见图1)。在这场全球现代史上最严重的大流行中,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超高死亡率与死亡人数使得许多家庭资产减少。但这场大流行也从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对于购买保险的兴趣,这也将有助于增强社会整体抵御未来冲击的能力。

图1:全球不同地区死亡率弹性指数

根据瑞士再保险研究所的死亡率弹性指数研究显示,从2018年到2019年,全球死亡率弹性指数44.4%略降至43.6%,这意味着“顶梁柱”成员死亡后,在用以维持家庭生活的资金中,在2018年只有44%是有保障的、能够为剩余家庭成员提供经济援助的,例如人寿保险、社会保障福利或家庭储蓄,这一数据还在有所下降。在全球市场中,新兴市场的死亡率弹性指数为29.2%,仅为发达市场指数(57.6%)的一半左右。其中,复原力最高的是亚太发达地区,弹性指数达到66.9%。与2018年相比,大多数地区2019年的死亡风险复原力还都有所下降。

由于经济衰退导致的死亡率过高和家庭资产减少,新冠肺炎疫情将使得2020年全球死亡风险保障缺口进一步扩大。2019年,全球死亡风险保障缺口同比增长1.7%,达到4270亿美元的新高点,延续了过去20年以来的上升趋势(见图2)。这主要是由于亚太地区死亡风险保障缺口扩大造成的。在新兴的亚洲市场中,中国的死亡风险保障缺口在2019年扩大了12%,主要是由于家庭债务的快速增长。在亚洲地区的发达市场中,韩国的家庭金融资产和人寿保险的保险金额均出现下降趋势。

图2:不同地区的死亡风险保障缺口(亿美元)

近20年来,随着新兴市场的市场占比不断增加,新兴市场的低死亡率弹性指数不断拉低全球死亡率弹性指数,导致全球指数从2001年的50.3%不断下降。此外,北美和新兴欧洲市场的弹性指数也有所下降。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北美市场的弹性指数下降了5.2%,这是由于工资替代需求和债务的增长速度快于金融资产的积累,而保险市场的发展则几乎停滞。而在新兴欧洲市场,弹性指数的下降主要归因于工资替代需求的增加。与2001年相比,拉丁美洲和亚洲的大多数国家(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现在对死亡风险的承受能力更强,这主要是由于人寿保险覆盖面在不断扩大。例如,在巴西,人寿保费在2019年同比增长13%。在发达亚太地区,归功于带有储蓄功能的产品,中国台湾、中国香港、韩国和日本的人寿保险普及率都位居全球前列,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地区的寿险普及率在过去几年几乎都没有增长。近年来,在新兴亚太地区市场中,积极增长的趋势也发生了逆转,这是全球死亡风险保障缺口扩大的关键因素。

风险保障(尤其是死亡风险保障)是人寿保险公司的核心价值主张,但迄今为止,人寿保险市场消费者大多更关注储蓄型业务,在人寿保险保费收入中只有相对较小的一部分保费是来自风险保障型业务。然而,自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储蓄类产品的销售情况受到低利率影响较大,因此人寿保险公司开始转向对生物识别技术的投入,期望以此助力保险发展。目前来看,储蓄类产品在人寿保险保费总额中的比例从2008年的86%下降到2019年的81%(见图3)——鉴于许多家庭仍然缺乏针对死亡风险的保障计划,这将有可能是保障型产品发展的机会。

图3:不同产品类别的寿险保费

瑞士再保险最近在亚洲10个主要市场进行的消费者偏好调查显示,影响消费者是否购买死亡保障型产品的关键因素,包括保费金额高低、保额多少、保险期限长短以及退还保费的可能性。此外,大多数消费者也更青睐于购买带有附加服务的保险产品(例如健康检测),而不只是单一的寿险保单。同时,随着消费者对数字交互技术接受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寿保险公司应该着力于数字技术发展,开发线上工具,以便在购买过程的各个阶段与消费者进行即时互动,从而更好地了解消费者对保险产品的实际需求。

来源:瑞士再保险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