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的故事
文·浓香/北京
有人说,保险是一个有故事的行业。
说这话的人,不可谓不了解保险。人生的悲欢离合,几乎都能在这个行业找到鸿泥雪爪:从呱呱坠地到牙牙学语,从十年寒窗到成家立业,从身体康健到颐养天年,从人际交往到行旅天下,从打理财富到慈善关爱,人一生的故事背后,都支撑着保险的身影;保险滥觞,无不伴随着冷暖炎凉。保险是一种文明,它教给人们未雨绸缪的思想、分担风险的智慧;也是一类工具,无形之中遮风挡雨、化险为夷。
然而,保险的成长充满曲折和探索。人类的发展历史,是绝对的曲折坎坷,这种曲折和坎坷其实印合着某种宇宙定律。类似浩瀚宇宙,任何一颗行星的运动都会充满超大概率的不确定性,其中的偶然也是一种典型的不确定性。巨大量中的不确定性,一定会呈现微小量的偶然,这样的偶然也是相对的。例如行星A“偶然”掠过地球,这样的“偶然”也是相对地球。没有地球的参照,这种掠过也仍然是不确定的之一而已。不确定性,可能是宇宙的普遍规律,正是此等不确定性的状态,影响了包括地球在内的各种变化,都具有这样的性征。地球和地球上的居民,都一直生长在无法统计和描述的不确定性气氛中。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就有大量对不确定性的感悟和描述。比如“虚无”思想,《庄子·刻意》:“夫恬惔寂寞,虚无无为,此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质也。”《文子·九守》:“故静漠者神明之宅,虚无者道之所居。”《淮南子·俶真训》:“是故虚无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古圣先贤确有对宇宙以及人类历史巨大不确定性的直观感悟,这样的思想是有科学依据的,并不像后人讥讽的“颓废思想”那样,那是简单机械和不严肃的。
当然,不确定性笼罩之下人类所产生的无助、恐惧、无力、逃避、颓废、极端等,都会影响人类能动性的发挥,也会在一些历史条件下呈现负能量的现象。保险从诞生开始,也是充满不确定性,历经曲折的发展轨迹。保险机制的完善,是一单单的合约锤炼,一辈辈从业人员的聪明智慧,一个个国家的诸多探索和推动。当然,人类历史上任何一个行业的诞生,都如同西天取经一般,非历经九九八十一难不可。八十一难的横空出世,叫做飞来祸端,描写得很到位,意思是难以预料,充溢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保险的发展,不仅如此,也在管理着不少“不确定性”。
保险所管理的不确定性,不单是对“因”的防范,更是对“果”的救济。保险本身的存在,就蕴含着很大的风险,根源仍然是不确定性。随着“保险”这个行业为越来越多人所熟知,也常有人因为有了保险而忽视保险在不确性面前依然存在其脆弱性,从而放松了对风险的警惕。其实,风险最大的敌人不是本身,而是忽略、忽视和不重视。
北京大学保险系的全称叫做“风险管理和保险学系”,说明人类管理抵御风险的手段,应当不止于保险、不仅于保险,否则保险会承受灭顶之灾。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寻找规律的历史。规律,是打败不确定性的“奥特曼”。但是,规律求索之难,世间罕见,甚至付出巨大的人类牺牲,必须聚合人类极大的智慧和文明成果。历史上保险的作用,总是起伏波动很大。有人盛赞,比如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如果我办得到,我一定要把保险这两个字写在家家户户的门上,以及每一位公务员的手册上,因为我深信,透过保险,每一个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免除遭受永劫不复的代价。”前苏联的赫鲁晓夫也说过:“我对资本主义向来没有好感,但保险制度却是资本主义唯一可取的地方。”但是,反对保险的也不在少数。两个态度,都不能说没有道理。有很多时候,畅谈保险多么好,除非目的营销,其实并无益处。为什么?保险解决不了的困境,管理不好的风险,弥补不了的损失,仍然是人类必须面对的各种苦厄。我想,最理性的结论应该是:在人类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之前,保险最好。
保险,会改造人的心性吗?很多保险从业者尊崇这样的座右铭:大爱。如果进一步琢磨,进一层发现,保险职业与大爱的关联是包含经济因素、市场价值的。但是市场机制的特性,如果能与道德层面的成化紧密结合,也不失为职业的荣耀。但无论如何,保险改变心性的结论,并不那么坚实有力。有人坚持保险的巨大教化功能,证据是从业者以及客户都喜欢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似乎自从踏入此门,境界就高人一等。细细想来,这难以成立。按照王阳明心学思想,一个人的成长必须“知行合一”。保险充其量是为人的善意之心提升提供了机会环境,改变心性还是要“知行合一”,不断磨练,自我荡涤低俗恶念。保险行业的不肖之徒、贪恶之辈何其多也,保险不该为其背锅,但不改造自己,天天喊口号也不是好鸟。
保险有故事,故事后面也有世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