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誉,国人新词汇

一月 29, 2022/ 0 评论

文·浓香/北京

Highline walker in blue sky between two buildings concept of risk taking and challenge

2021年2月18日,农历牛年上班的第一天,银保监会就印发了《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试行)》(下称《办法》),可见监管部门对新形势下银行保险业的声誉风险管理十分重视。

《办法》力图通过建立健全中国特色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体系,为推动银行保险机构完善声誉风险管理、加强公司治理、实现科学稳健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坚强保证。这个规定明确提出了构建声誉风险管理体系和制度的初衷和目的。

声誉,声誉风险,声誉风险管理,这些十分新鲜的词和概念近年来出现在人们面前。

说起声誉,顾名思义是声望名誉的意思。这个词早就散见于古文典籍之中了。《史记·三王世家》里有“‘臣不作福’者,勿使行财币,厚赏赐,以立声誉,为四方所归也。”唐骆宾王《答员半千书》说:“而欲图侥幸于权重之交,养声誉于众多之口。”清唐孙华《送吴振西北游》诗曰:“望实如君真不愧,即看声誉动公卿。”古人用“声誉”这个词,常常指人的德操名望,本身就是一个褒义色彩很浓的词汇。即使到现代,大致也是如此。吴晗在《他们走到了它的反面》云:“他是一个新诗人,散文作家,古典文学

Finger of businessman touching and drawing face emoticon smile on dark background, service mind, service rating. Satisfaction and customer service concept.

的研究者,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声誉。”秦牧《艺海拾贝·茅台、花雕瓶子》:“中国有声誉卓著的‘八大名酒’。”这里的声誉,似乎更强调品牌和影响力,适用对象大大扩延了。

在西方,声誉更多的是一种经济范畴的词汇,表达的是对企业组织某些行为的界定。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早在1763年就从古典经济学的角度将“声誉”定义为“契约得以实施的一种保障”,意思是如果人们做生意,就要和有声誉有信誉的人做。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很多经济学者研究企业声誉,并把它作为企业管理科学中的重要门类。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的《公司声誉》,主要讲述了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声誉的竞争已经采用横位经济前进的驱动力,在商品交易中,事前评价生产商的声誉已经逐渐形成惯例;而对服务商,他们唯一能提供的就是声誉。安达信的丑闻为全世界企业留下了一个深刻的教训。一个在业界具有崇高地位的公司,虽然其拥有大量的业界精英以及百年的辉煌,但是在声誉毁损后很快就陷于消亡,如果公司能够一直保持良好的声誉,会来带许多意想不到的发展机遇。公司声誉在企业经营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如2000年6月格林斯潘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所说:“在今天的世界,产品的经济增价值越来越体现于无形资产。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公司的声誉的研究。”

声誉风险,被作为现代市场要素的“无形要素”之首。在金融市场中,声誉风险是风险管理中有很重要的意义,良好的信誉是一个银行多年积累的重要资源,是银行生存的基础,是保持良好的投资者关系、客户关系和信用关系的保证。那么声誉风险是什么?2009年原银监会在有关文件中概括为:声誉风险指的是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所产生的利益相关方面对商业银行做出评价的风险。在国际上,美国金融监管当局将声誉视为风险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监管机构对银行声誉进行有效评估,并指出声誉风险是监管机构在风险评估中必须考虑的基本指标。声誉风险不同于其他金融风险,它很难直接计量,也很难与其他风险分开,独立处理。良好的声誉风险管理在提高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增强竞争优势和实现长期战略目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产生声誉风险的原因相当复杂,有可能是非常简单的风险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可能是商业银行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一起作用所引发的严重的声誉风险。在现实中,声誉风险的发生具有叠加效应和偶发效应,任何预判和前瞻都具有不确定性因素。但从概率上来说,主要包括民事诉讼类,银行商业银行未能履行其义务,给客户造成损失,导致民事诉讼类,前些年主要诉讼集中在冒用存款和盗窃信用卡等;消费者权益保护类,在零售的柜台业务投诉引起与客户的误解或纠纷;涉金融犯罪类,商业银行的金融犯罪会使公众怀疑银行的商业管理能力,从而损害银行的声誉;监管处罚类,金融机构因违反财务管理法律法规被银保监会、人民银行等金融管理机构给予行政处罚,并因违反财务管理法律法规被审计、税务、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给予处罚,容易造成公众负面评价和负面影响;涉评级类,由于在市场中权威评级机构占有特殊地位,影响力巨大,所以一旦银行的评级下调,也可能会导致市场投资者和公众的负面猜测,从而引发银行的声誉风险;涉谣言类,市场传言有时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产生致命的影响,尤其是在金融危机蔓延阶段,市场上任何不利甚至荒谬的传言都可能导致“挤兑银行”。

声誉风险,是金融机构的老命题,但对很多金融人来说时时会有新感受。做好这个风险的管理,需要韧性,更需要智慧。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