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 心理中蕴含的职场智慧

一月 29, 2022/ 0 评论

胡艳丽/深圳

为什么自己在职场兢兢业业,关键时候总能看到问题痛点提出解决方案,却不被上司重视?为什么对朋友掏心掏肺,却总是被误会曲解?为什么有人总能在高难度谈话中主导话语权,实现自己的目的?为什么有人能力不强,却总能在职场上长袖善舞,灵活运用各种资源助自己成事儿?

不同寻常背后的心路轨迹

其实,你所遭遇的一切,都不是什么新问题,在三国中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全都经历过,就连号称神机妙算的诸葛亮都曾因摸不透刘备的心思,而空叹奈何,就连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之间,也并非始终心无芥蒂。曹操这个大BOSS也犯过关键错误,关云常也有脆弱时刻,个中缘由究竟如何,不妨来听听心理学家、作家陈禹安,从心理学的角度巧解三国,透过三国看职场,透过三国看人心。

陈禹安的“心理三国”系列,尽可能综合史书《三国志》和小说《三国演义》中可相印证、相互解读之内容,从心理学的角度选取三国中颇具代表性、性格迥异的六位代表人物:关羽、诸葛亮、曹操、刘备、孙权、司马懿,讲述他们各自不同起伏跌宕的人生经历背后,那些心海波澜。系列丛书内容对人物内心的描写,虽为推导,却将心理活动合理贯穿于前后,让那些“不同寻常”有了心路轨迹。

陈禹安将专业的心理学术语渗透到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案例中,在带领读者回到三国历史现场同时,纵横捭阖勾连古今,巧妙打通古“职场”与现今商业“战场”的时空通道。在每本书的附录中,再重新对每一个场景中所涉及的心理学术语进行解析,帮助读者记忆重温,复盘所知。对于初入职场的读者而言,这是告别校园的青春成长手册;对于久居职场心力交瘁的打工者而言,或许有醍醐灌顶之功,多年的委屈曲折,一下便明白了因果由来;而对于正在创业或者带领团队的领导者而言,这是一套提升之书、自我警醒之书。心理学在现实中有妙用,但非大智慧、大定力者不能娴熟运用,勿以“厚黑”之心学机巧,多以同理之心学理解、学包容。多一些懂得,就少一些误会和冲突。

忠义名下无不可为之事

不妨先来看看书中刘备的故事:话说这一年,刘备尚是懵懂少年,与小伙伴嬉戏争闹时,不知因何小事触发了他的心理防御,无意中说了一句“等我长大了,一定要乘羽葆盖车”的话。顽童逞强无知之语,恰被叔父听到,自动联想到了当年有风水先生曾预言刘家“必出贵人”,便以为这句话要应验在刘备身上了。从此这位叔父对刘备百般关爱,不断强化、暗示刘备他年必有作为。就是这个虚无的预言,却成为刘备日后不甘沉沦,即使身处逆境仍有绝地反击勇气的精神支撑。

陈禹安以“自我预言效应”来阐释促使刘备成为一代枭雄的心理起点,有时候奇妙的心理预言真的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助力人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在现代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多给孩子一些心理期待,多给他人一些正向的心理暗示,经常能起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这个心理小窍门,不论是对于教育引导孩子,还是职场鼓励员工、激励同伴,都事半功倍。

再来说说诸葛亮的故事:作为荆襄名士的诸葛亮在隆中一直在布一个局,那就是以退为进,自比管仲乐毅,又高调宣称自己不出仕。经一众人物的口口相传,刘备自是“三顾茅庐”,而著名的“隆中对”评点天下,更是让诸葛亮的出山自带光环。那么凤雏庞统相对于这位卧龙先生就憋屈得多了。有时候心理作用就是这么微妙,一切都在看似不经意间发生,而先入为主的印象,往往能够主导很多自以为理性的人做出非理性的判断。

诸葛亮如愿得到刘备的器重,后来就顺风顺水了吗?其实历史比演义复杂得多,诸葛亮曾几次劝刘备夺荆州,皆被刘备拒绝,后来还一度被刘备冷落。陈禹安解析这是因为当年初出茅庐的诸葛孔明看清了天下,却唯独没有看清刘备的心。刘备因仁义之名在现实中得到了太多的好处,但同时他也不得不受名声的“标签约束”,不敢轻易下手。其实,只要给刘备一个冠冕堂皇,能够自欺欺人的理由就足够了。比如劝刘备抢占西川这是万万不可的,但“入川援手”却是非常可行的,虽然其实质上并没有任何区别。

这也是职场上那么多良策忠言不被采纳的原因所在,没有摸清领导的心思,就不知领导的痛点、心结所在。一旦投其所好,把准领导的心理脉搏,又何愁好的建议不被采纳?

英雄亦凡人,凡人亦传奇

很多时候,推动历史风云演绎的并不仅仅是那些著名战役,还有关键人物在面临“高难度谈话”时,其思维、口才、心理推导的能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就如同今天的职场,有些人吃力不讨好,有些人却左右逢源。其实这里有很多心理学玄机,在暗中起作用。再能攻善打的人,一枝独秀难免遭人嫉妒,自己越是能干彰显他人的平庸,越是在艰难时刻难得援手。有些人,即使业务能力平平,但善用心理学,能摸清摸透领导、同事、协作伙伴的心理难点、痛点,也总能巧妙化解困境。

话题回到为何诸葛亮与关羽始终心理有隔膜,其实主要原因还在于刘备不会平衡将相关系,从“三顾茅庐”初始就埋下了关、张心理嫉妒的种子。诸葛亮与关羽将相不和不时角力,也间接影响了一场又一场战役,甚至影响了三国历史的走向。刘备纵然善“心理兵法”,但还是没参透将相和的重要性,若及时化解二人心结,定鼎天下的人未必不是他。

盖世英雄也如凡人般有这些小家子气?正如作者所言,“英雄亦凡人,凡人亦传奇。三国不仅仅是一段历史,也是千百年来人们将自己的道德偏好、价值判断投注其上的一个心灵样本。”读懂三国,并非要理解历史人物,而是要透过三国人物,了解今天我们的思维模式。虽然我们的职场和三国的战场,并不能类比,但人心却千年未变,书中那些故事总能触到我们的痛处,也总在让我们清醒,反思自己曾经都犯过哪些错,说了哪些不该说的话。不论如何,清醒的疼痛也总比混沌的快乐要好。

读懂三国,了解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在与他人日常交往中,避免由于无心之失而踏入他人的心理雷区;在职场上知道如何进退得宜,避免好心办坏事;让每一次努力都能找到一个支点,让每一次起跳都能安全着陆。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