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杯敬此年 漫漫亦灿灿

五月 15, 2023/ 0 评论

张珊/甘肃分公司

年,是生命的计数,人生的影子,而年味,则是人间的喜怒哀乐,是活着的声光色影。除了放鞭炮和聚餐,所谓过年的味道留给今人的记忆真是不多了。如今,我们物资富足,也钝化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悟。年味是春夜,是冬雪,是乡愁,是花灯,是烟花,是家园……我们在寻找着年味,也是在寻找着自己。

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

家和故乡永远关联在一起,承载一个人十几年的青葱时光。

结束一年的工作,我坐在归乡的火车上,时间仿佛突然慢了下来。看着车窗外被莹莹白雪覆盖的风景,既有“月是故乡明”的期待,又有“近乡情更怯”的紧张。

故乡的亲人在过去一年中过着怎样的生活,我未曾熟知,也无从想象。有些人,看不到,便仿佛不存在;看到了,便是揪心的爱与疼痛。那种深入骨髓的血缘,是父母紧紧握着你手时的颤抖和温度,那熟悉又陌生的乡土,自小长大的不再年轻的伙伴们,再过一年,又不再是眼前的模样。

年三十前一天,我陪着爸妈去置办年货。虽然现在买什么都很方便,但采购年货依然是小城过年的仪式感,是在兰州见不到的小城烟火。狭窄的商业街从早到晚炊烟袅袅,就是我们对人间气息最直观的理解。各式各样的小摊争奇斗艳,烤肉的红炭燃了,粉蒸肉的罩笼热了,酸菜炒米的锅里冒出香气,夹杂着各种叫卖声,摩肩接踵的人群缓缓移动,各种烟雾和味道萦绕交织,整条商业街都沉浸在华灯烟火的过年氛围里。漫步在这条熟悉的街道上,蓦然回首,仿佛能看到少年时的自己,跟在父母身后张开双臂雀跃欢颜置办年货的样子。

大年三十清晨,一家子就忙活起来,大伯姑姑两家陆续赶来一起过年,有追着给孩子穿新袄的、教吉祥话的,有数着新钱整理红包,准备送亲戚礼品的。最热闹的还是厨房,“叮叮当当”中还夹杂着长辈拉家常的阵阵笑声,一边唠着,一边为年夜饭忙碌准备。

奶奶坐在轮椅上,满是笑容。来到家里的亲戚们纷纷去拉她的手,夸句“老太太气色不错”,奶奶就乐呵呵地一直说:“好,好得很!”

见到重孙辈,奶奶就招手唤过来,抖抖索索地从夹袄口袋里摸出红包塞到重孙们的手里。家里几个孩子都小,拿了红包被大人教着说一句“太姥姥新年快乐!”就转身跑掉了。

人多热闹,这一天过得很快,忙活了一天的年夜饭就这样端上了桌。大家打开电视一边等着春晚,一边唠着家常,忙了一年的大家也仿佛卸下千钧重担,从鸡毛蒜皮的琐碎中品味家的味道。

一大桌子人,奶奶坐在最中间,她的存在是有仪式感和象征意义的,意味着一个大家庭的完整和兴旺。家有老人是一宝,镇得住家财风水。大家看她端坐正堂,心中便是安定的。奶奶也知道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始终笑吟吟地弓着背窝在轮椅上,逗着小孩玩闹。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说到小孩,他们最期待的便是过年放烟火,尤其在年三十守岁的这个晚上,更是烟花不断。新年钟声敲响前,我带着五岁的侄子走到小镇广场,这里已经挤满了人,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烟花没有一刻间断,漆黑的夜空被花火划出一片光亮,年幼的侄子拍着手在我身边蹦蹦跳跳,嘴里喊着:“过年喽!过年喽!”

年味好像在这一刻达到了高潮,酬谢旧年,祈盼新岁,人们在这一刻许下心愿:唯愿新年胜旧年。
这大概就是我们归乡过年的意义吧?与家人在琐碎中共同许下对新年的期待与祝福,没有什么比此刻的团圆更有意义,更值得纪念,毕竟“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年初一早上的鞭炮让人没有懒觉可睡,窗外鞭炮的声此起彼伏,互不相让,这一天的饺子也要早早下肚。妈妈早起包好了饺子,热气腾腾的饺子瞬间让我睡意全无。爸爸边吃边唠叨:“刚煮饺子的时候,才发现好多人家比我们早早的吃上饺子了呢。”

我好奇地问:“爸,你咋知道?”

我妈回嘴:“去人家家里瞧过了呗。”

我笑得咯咯咯:“是趴人家窗户上看的吧!”

我爸噗嗤一声:“你们现在这些90后真是什么都不懂啊。初一下饺子前得放鞭炮,你听人家院里的鞭炮‘噼里啪啦’响,就是在给街坊邻居听呢。”

我瞪大眼睛:“还有这事?”

“初一的饺子吃得越早,表示日子过得越是心(新)盛,来年肯定越过越好。”妈妈解释道。

我这才知道,张灯结彩的春节除了热闹和团圆,还有这么多讲究。从腊八开始,人们就开始计划辞旧迎新,腊八过了就是小年,北方人的小年在腊月二十三,南方在腊月二十四。我们家地处西北,在我的印象中,过年的氛围就是从二十三开始逐日拉满。有民谣唱:“糖瓜祭灶二十三,二十四,扫扬尘,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贴花花,二十九,把猪杀,大年三十捏饺子。”

趁着这个话题,爸爸还告诉了我许多之前发现却不懂也没在意的年俗细节:比如年三十吃完团年饭,家人们陆续休息了,可全屋必须依旧灯火通明,这是除夕夜讲究亮灯守岁,在漆黑的大晦之夜,人们用红色的灯火驱走黑暗和时间变换带来的紧张不安,保护家人周全,迎接新年的黎明。我想,我们的民族也许就是在这些默不作声的符号里,感受着同样的心情,与遥远的时空和逝去的时间紧密相联。
这也是大家一年一度情感、愿望的释放日,这一天,人们让旧年的郁闷与压抑,在送旧的鞭炮声中随风而逝;新年的期冀、新年的祝福循着迎春的鼓点落入彼此的心田。

春节民俗的文化内涵,更是先民在岁末年初,通过种种虔诚的祭祀和仪式,达成天地万物的沟通和交流。眼见家家户户贴春联挂灯笼,红彤彤的一片伴随着鞭炮声响,我心里忍不住感慨,几千年里,无论时间如何更迭,冥冥中总有一股神秘的力量,令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重复这一仪式。

窗外的鞭炮声依旧不绝于耳,很快又将是一个美丽的春天。

火树银花合 星桥铁锁开

元宵节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相比七夕,元宵节更像是中国的情人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的便是这浪漫的节日。年味这场大戏,自腊八起开始筹备,经过小年的彩排,在除夕开始隆重登场后,终在元宵节这天浪漫地落下帷幕。

灯月遥相映,人间共良辰,火树银花不夜天,今年的元宵节我邀同事蓝蓝一同度过,看社火赏花灯,也是另一种滋味。

元宵的“闹”,除了有夜晚灯会的阑珊灯火,还有热闹的特色社火。打锣鼓的、扛旗的、举灯的、扮狮子的、跑旱船的,社火队伍游蛇般出行。点起鞭炮,在烟火缭绕里、炮声鼓声里,欢笑喝彩里,狮子舞得更加威武霸气,气氛愈演愈烈,狮头高大,威威生风,狮身虬髯有力,舞姿随着欢快的鼓点摆动,引得喝彩声阵阵。

老家在满洲里的蓝蓝看得大为震撼:“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传说中的社火,我们那儿是没有的。”

“社火好似西北地区独有的特色,五花八门,丰富多样,各地又有所差异,就图一热闹。”

正在感叹之时,胡琴“咿咿呀”响起,秦腔同族的小曲声中,船娘子顶着用红绸、纸花、彩灯、明镜等装饰得艳丽不凡的旱船华丽出场了。旱船中的船娘子,在幽暗灯火里忽隐忽现俊俏面孔,腰上系有绸带,调住旱船两边的船舷,使旱船能跟随身体的摆动而舞动,凌波微步,恍若仙子,船工则丑角装扮,插科打诨:“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引得一声朗似一声的喝彩尖叫。

社火结束,便到了赏灯时节。中山桥上挂满了红彤彤的灯笼,行人如织,黄河两岸的烟花今晚更是没有停过。我不禁好奇,这元宵的神秘来处。“说起来,这元宵节不只是年味儿的‘休止符’,也不应该寡淡得只剩为‘汤圆节’。若从宗教信仰细谈,它是道教三元论中的上元节;要是从市井习俗上详聊,它是花市灯如昼的灯节;而如果从历史传统上深究,它还是古人‘连手窥潘安,分头看落神’的情人节呢。”蓝蓝一边看着中山桥上如一颗颗熟透般红杏的灯笼,一边为我答疑解惑。许多关于春节的文化与情怀就是这样,渐渐成为沉淀在岁月长河中的琥珀,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漫天璀璨的烟花,疫情过后的第一个元宵节显得格外热闹。立春与元宵紧连在一起,立是开始,春是希望,元是冬尽,团圆福长。希望每一个华安人都有足够的运气和勇气,去见未来不同的风,也期待华安保险在未来的日子里,越来越好,把时光雕刻成不一样的山川河流!

烟火起,照人间,举杯敬此年;

烟花落,四季平,举杯贺新年。

愿每一位华安人,新的一年所得皆所愿,所愿皆所得,岁岁长喜乐,万事皆顺意。

(本文荣获华安保险“相守聚温情 新春共团圆”2023年春节征文比赛二等奖)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