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年味——杀年猪

五月 15, 2023/ 0 评论

杨格敏/广西贵港中心支公司

我的家乡位于广西桂平的一个小村庄,这里丘陵起伏,果树婆娑,修竹茂林,池塘如镜,平静安详。疫情消散年已近,倦鸟欲返巢正暖。临近过年,在外打工和上学的年轻人都回村了,村子里的车和人都渐渐多起来。农村是宗族社会,整个村都是本家人。不管在外面做什么工作,回到村里都是叔伯兄弟、姑嫂姐妹,碰面叫一声“花名”,无比亲切,不觉间满是一种松驰感。

族里的二叔公说:“今年各家的人都回来了,难得这么齐整,不如杀两头猪过年。”发哥家是养猪的,就从他那里捉,费用按各家人头分摊。

大家一听,热血那个沸腾啊!族里多少年没有集体杀猪过年了!那些还在外地上班的人,在微信群上看到要杀年猪都炸开啦,个个跃跃欲试,恨不能立即插翅飞回去。

农历二十八那天,几个大汉摩拳擦掌去捉“二师兄”,一个个张牙舞爪大呼小叫,竟把其中一只猪惊吓得跳出猪圈,逃出大院,引发一场追逐战。一群人抄板凳家伙,把猪团团围堵在院子的角落里,人猪对峙分外眼红,慢慢靠近围拢……不料,“二师兄”身手敏捷,横冲直撞地突破了围追堵截,撒腿跑了。一群大男人却斗不过一只猪,大家都快笑疯了。发嫂说:“还是我来吧!”说罢,提了一桶猪潲在前引诱,壮汉们用竹竿在后面赶,猪才“哼哼唧唧”扭着大屁股慢吞吞地进入猪圈。大家快速关起门来,一拥而上,将猪按住,猪一下就被结结实实地绑住手脚动不了了,只发出惊天动地的嚎叫。

动弹不得的猪在大木板上嗷嗷大叫,只见屠夫佬一刀插入猪脖子,这真是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血喷涌而出,马上用大盆接住。紧接着,开水烫皮,刷刷刮毛,刀起刀落间,屠夫佬的这把杀猪刀在手上耍得如行云流水:开膛破肚,骨肉分离——猪头、猪脚、五花腩、瘦肉、排骨、猪下水、猪肝、猪肺……一样样分类摆放在一张大长桌上。

杀完一只,还有一只!

这场面,堪称现代版庖丁解牛,既血腥彪悍,又让人莫名兴奋,围观者众,小孩子们更是又害怕又忍不住要围观。这种具有强烈冲击力的名场面就这样定格在他们年少的脑子里,年纪越大离家越远记忆越深刻,成为一种念想。

广西的男人个个天生是厨师,围裙一系,做杀猪菜不在话下。大院里忙忙碌碌、人声鼎沸,这边架起大铁锅“咕噜咕噜”地炸扣肉,那边用米酒和瘦肉煮着肉酒,浓烈的酒香和肉香直钻鼻子,另一个锅还在熬着猪肝瘦肉猪杂粥——这种只有杀猪时才能吃到的粥绝对是今天聚餐的灵魂所在,吃一次想一年!女人们边洗菜洗碗边聊天,传递乡村新闻。孩子们在追逐打闹放炮,老人们在避风处堆起木头烤火,大黄狗摇头摆尾地讨骨头啃。仅半天时间,杀猪菜的香味已飘到村里每个角落。

开席前照例要集体肃静,按辈份大小,列队祭拜先祖,二叔公也照例要领诵古老的族训:

“珍宝公列祖列宗在上,桂平梁门,大洋一脉,男女老幼,继承祖德,爱国爱家,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姐妹亲和,勤俭持家,知书识礼,光耀门楣……呜呼尚飨!”

焚香,叩首,奠酒,鸣炮,一时礼毕。

开席啦!气氛马上又沸腾起来。小伙子们端着大盆,高声吆喝着“闪开闪开!上菜啦!”每桌摆一盆满满的大盆菜,热气腾腾的,料足到你无法想象,扣肉、排骨、猪脚层层垒叠,每一筷子下去都是惊喜。大院里满满当当坐了八桌,男人们少不了要猜码斗酒,码声震耳欲聋,聊天说笑,热火朝天。

老人们感慨,好久没有人这么齐了,上一次是三年前的清明祭拜众山。希望大家过年过节能回的尽量回来,人多气旺。年轻一代虽说通讯发达手机方便联系了,又怎么能比得上相逢一场,酒杯一碰来得畅快呢?!

一顿杀猪饭当然是吃不完两头猪的,麻利的屠夫佬早就把猪肉一袋袋装好,家家户户人人有份,大盆里吃不完的菜也都打包,吃饱喝足后,大家提着肉高高兴兴回家准备过年了。

老家的年味,从杀年猪拉开帷幕,刺激我们的味觉,填满我们的肚子,更承载一代代游子的乡愁。每每想起回家过年,首先想到的就是大口吃肉、纵情喝酒的那一顿杀猪菜,还有孩子们雀跃地跟着大人们提肉回家的兴奋心情。小时候过年,最想的是吃肉收红包,现在最想的是回家。千里迢迢,万家灯火,最幸福的是有人在家等你归来,人间至美是团圆。

踏上万里归途,过年回家!

(本文荣获华安保险“相守聚温情 新春共团圆”2023年春节征文比赛优秀奖)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