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花式电信诈骗,该如何守护自己的钱袋子?

十月 22, 2023/ 0 评论

梁红艳/财产险部

电信网络诈骗,是近年的社会热议话题,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发展成为发案多、上升快、涉及面广、民众反映强烈的犯罪类型之一。北京师范大学编制的《2022年电信网络诈骗治理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的电信网络诈骗呈现出“诈骗手段蹭热度”“诈骗对象精准性”“诈骗损失多样化”的新发展态势,给受害者带来多重伤害,也给反诈工作治理带来新难度。

2022年12月1日起,我国在这一领域的首部专用法《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被社会称为“利刃出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也在2023年6月30日-7月31日期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反诈防诈意识。作为风险转移和损失弥补的“专家”,保险行业也在通过针对此类风险的保险产品——个人账户资金损失险,帮助广大消费者利用保险转移及应对可能发生的电信诈骗损失风险。

Q1:什么是电信诈骗?常见电信诈骗手段有哪些?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编造虚假信息,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通常以冒充他人、仿冒各种合法外衣和形式或伪造形式以达到欺骗的目的,如冒充公检法、商家和厂家、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银行工作人员以及其它各类机构工作人员,或是通过伪造和冒充招工、刷单、贷款、手机定位、招嫖等形式进行诈骗。
根据上海市反诈中心发布的《反诈白皮书》显示,电信诈骗受害者平均被骗年龄为31.5岁,其中90后、00后合计占比近六成,兼职刷单、冒充客服、办理贷款、投资理财是发案率较高的四种电信诈骗类型。

常见电信诈骗手段主要有:

1.电话欠费:不法分子冒充电信部门工作人员、警务人员致电事主,告知其身份信息被冒用捆绑了欠费电话及银行账户,涉嫌洗钱,事主可能被判刑。有的事主急于澄清自己,便将电话号码及存款情况告知不法分子。此类诈骗多使用019、00019开头的网络电话或“一号通”捆绑的电话。

2.刷卡消费:不法分子通过短信告知手机用户,称其银行卡刚刚在某地刷卡消费,并提供查询电话。用户如果回电,即被告知银行卡可能被复制盗用,应到ATM机上进行加密操作,逐步被引入“转账陷阱”。

3.通知退款:不法分子冒充税务局、邮政局、银行等部门工作人员,谎称要进行退税、退多收款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存到其指定的银行卡。所用号码多为00019*(国际ip电话),其提供的电话号码一般为4006*付费电话或铁通“一号通”电话。
4.虚假中奖:不法分子以公司庆典或新产品促销抽奖为由,通知受害人中了大奖,以兑奖须交所得税、手续费、公证费等费用为由,指引受害人将钱汇至其提供的账户。

5.低价购物:不法分子向受害人发送出售二手车等虚假信息,并以先交定金、托运费等费用才能进一步办理为由,要求向其提供的账号汇款,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Q2:面对电信诈骗风险,我们能做什么?保险产品是否能为此类风险“兜底”?

纵览近几年媒体报道的各类电信诈骗事件,我们可以发现,受骗者中既有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有正当壮年的年轻人,很多时候并不是我们的警惕意识不够,只是骗子无孔不入、骗术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那么大家应该如何做好防诈、守住自己的钱袋子呢?我们应该谨记以下7个“一律”:

1.接到陌生电话,谈到银行卡的,一律挂掉;

2.接到中奖电话/短信,一律挂掉、删除;

3.谈到“电话转接公检法”的,一律挂掉;

4.收到短信,要求点开链接的,一律删除;

5.微信、QQ陌生人发来的链接、二维码,一律删除;

6.谈到资金审查/安全账户的,一律是诈骗,挂掉;

7.特殊开头的电话,一律不接。

相信大家也发现了,上述的这些举措都是在事前阶段的处置方式,能够从源头降低遭受电信诈骗的风险。但万一因疏忽不幸中招,除了寄希望于警方,还有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挽回实际损失?答案是肯定的——购买一份保障电信诈骗损失的保险,就可以转嫁损失风险,在诈骗事故发生后,通过保险获得产品条款所约定的保险赔偿。

目前,市场上能够保障个人电信诈骗损失的保险产品数量并不多,如何比较性价比?可以看是否包含电信诈骗损失责任的个人账户资金损失险。

Q3:个人账户资金损失险产品的保障范围有哪些?

提起个人账户资金损失险,对于很多人来说会有些陌生。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个人账户资金损失险的适用对象。顾名思义,就是“个人账户”,指的是被保险人名下的所有账户,主要包括银行卡(借记卡、信用卡及其关联的附属卡)、银行存折、网银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股票账户、基金账户、期货账户不属于第三方支付账户,因此不在保障范围内。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个人账户资金损失险能够保障哪些风险。通常市面上的个人账户资金损失险产品一般包括五方面保障:

其一,客户的借记卡及信用卡遗失或被不法分子复制造成的资金损失;

其二,个人网银账户及第三方支付账户密码被破译后导致资金被转走的损失;

其三,客户的银行卡被他人在银行柜面及ATM机上盗取或转账造成的资金损失;

其四,客户在歹徒胁迫的状态下,将个人账户账号及密码透露给他人造成的资金损失;

其五,在扩展电信诈骗附加险前提下,客户因遭受电话或短信欺诈造成的资金损失。

对比其他产品,华安保险的个人账户资金损失险产品还具有以下三大亮点——
亮点一:保障多种账户。产品可以保障个人名下所有的账户,包括银行卡、信用卡、存折、网银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

亮点二:保障全面。它不仅仅可以针对“电信诈骗损失”进行保障,还将盗取盗刷损失等常见风险涵盖其中,可谓是个人账户的“一篮子”保障。

亮点三:保额和赔付比例高。对于消费者来说,“保险好不好”最终体现在理赔方面。保额和赔付比例高,能够获得的赔付就越多(最高不超过实际产生的损失)。举个例子,假设银行卡里有50万元,消费者买了一份20万保额的个人账户资金损失险,如发生保险事故,最多只能获赔20万,如买50万保额,就可以全额赔付。而华安保险的个人账户资金损失险最高保额达到100万元,基本能够较好满足大部分人的个人资金账户方面的保障需求。

Q4:购买个人账户资金损失险后,如遭遇电信诈骗发生资金损失,该如何操作?

第一步:致电银行,冻结账户

我们首先要尽快拨打银行客服电话,将账户冻结或挂失。大部分保险产品要求72小时内冻结账户,也就是3天之内。如果是第5天才冻结,就有可能因超过时效而得不到赔付。或者消费者赶赴就近的ATM机上,故意输错3次密码,也能快速冻结账户。做完这些应急措施后,还要记得去一趟银行,打印正式的交易流水和冻结证明。

第二步:拔打110,拿到报案证明

我们应立即向县级以上的公安机关报案或立案,并拿到报案证明或立案证明。

第三步:向保险公司报案,提交理赔材料,包括:

(1)保险单正本、保险费发票及索赔申请;

(2)与个人账户被盗刷、盗用、盗取、转账等相关交易记录;

(3)被保险人的身份证明;

(4)账户挂失或冻结时间证明;

(5)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报案或立案证明;

(6)其他证明或材料。

当前,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力度持续加强,相信将会迎来更加清朗的电信网络环境。而现阶段,在风险仍然高发的情况下,“加强自身安全意识+购买保险产品”无疑是你我“守好钱袋子”的可行选择。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