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自我职业素养 共筑华安辉煌明天

十月 14, 2024/ 0 评论

文/方亚宁 陕西榆林中心支公司

很多时候,我们常把“职业素养”或者“职业素质”这类词汇挂在嘴边,却很少系统、全面、深入地去细究其中的内涵与实质。读完《华为执行力》这本书,使我对“职业素养”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华为的企业文化核心是组织管理模式,华为的执行力正如中国共产党一样,来自组织。华为不推崇英雄主义,但在强大的企业文化之下,英雄辈出的结果是其必然。华为不依赖于某一个管理者或者某一个员工的强大力量,但在严密组织框架之下,管理者及其员工总是蕴含着强大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当然,企业文化和企业的组织力可以造就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员工,一个个优秀的员工又反作用于企业文化和企业组织力,相辅相成,兼容并蓄。就好比同一个企业文化就是同一片肥沃土壤一般,可以哺育出同样优秀的员工,而占据人数总量绝大比例的优秀员工又如同傲雪寒梅,绽放且继续孕育这片土地变得更加肥沃。

《道德经》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面对目前的公司形势,我认为,每一位华安人都要提升自我认知,彰显新风气,要勇于做“迎风奋起的翱翔者”,践行以“四新”文化为引领,以“三理”为指导的管理理念,在这种理念的框架之下,去切实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而提高公司的执行力,也同样需要从管理者和员工两个角度来各自当好应有角色,才能推动公司提高企业竞争力,突破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瓶颈。

从管理层面来讲,一是管理者要做好“领头羊”,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一个好的管理者不一定是业务精英,但一定是知人善用、能服于人。正如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建立这个单位的运转体制,设计好制度,用制度管人管事,是最好的“阳谋”。“三人行必有我师”,相互学习和借鉴是提高团队业务水平的重要方法,发挥好“传帮带”的作用,把已经学到的经验和业务技巧通过老员工传给新员工。其次,要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荣辱与共的意识,让员工认识到,自己是真实的业务员、也是一个隐形的管理者。不管是一家公司或是一个部门,都应该分工不分家,坚决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相互补台而不拆台,才能把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最大化。最后,要当好“领头羊”,发挥模范带头、示范引领作用。在成为“领头羊”之前,管理者也曾是一名普通的员工,既然成为了“领头羊”,就要把以往积累的周边工作经验和基层工作经验进行梳理和汇总,在所在单位的日常运转中灵活应用。

二是管理者要转化为“调解员”,上传下达全面协调解决问题。首先,要做好与本部门员工的沟通工作。沟通是一门艺术,懂得如何沟通,掌握沟通技巧是带领一个部门高效运转的必要手段。日常工作中,同事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协调障碍,这就要求我们在每一项工作安排部署前就进行充分沟通,解决将来可能出现的障碍和摩擦。“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沟通是一切工作必备的准备工作。沟通过程中,要讲真话,就事论事,放下架子,放下“我是管理干部,你就得听我的”的偏执。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员工。既要听得进去,也要说服得了对方,通过专业上的有效沟通去建立情感上的共鸣。一切问题之根源在于员工的思想,因此,遇到问题首先应该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讲究沟通方式方法,对症下药,充分交换意见,把握思想上的主动权。思想问题化解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此外,还要正确处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法不知则威不可测”,同理,管理者要与员工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树立威信,保证决策的自主性和行政指令的威严性。避免因私人关系过近而产生“小团体”或者让其他员工产生厚此薄彼的怨言。其次,要做好与领导的沟通协调。在完成一项工作的过程中,要适时向领导汇报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汇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小事一般口头汇报,大事最好附上书面材料。无法当面汇报时,可以及时编发信息进行汇报,拒绝向领导发送“语音矩阵”汇报。应准确把握汇报的目的,请示需要领导出面解决协调的问题,并拿出有建设性的方案。最后,要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对接。公司如同一台机器,如果不注重横向协调,就像机器运行出现卡顿和故障。在部门间沟通过程中,应该做到积极主动,遇到问题主动开展跨部门的衔接。善于发现部门间各项工作协调环节不顺畅、不协调的问题所在,积极主动与对方对接,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同时,也应加强部门员工间的沟通交流,指导他们在工作衔接上避免矛盾,提升效率,强化沟通。化解矛盾而不是制造矛盾,更要拒绝上交矛盾,从而使员工得到锻炼。此外,部门协调配合过程中应该相互补台、相互促进,拒绝推诿扯皮和推卸责任。当然,所有的出发点都要出于公心,不得夹带私人或是小团体利益。

三是管理者要成为“监督员”,抓住关键点做好流程管控。人们往往注重事情的结果,而忽视事情发展的流程。孰不知,在工作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效率越来越重要的时代,对流程的管控也更加重要。作为管理者必须学会流程管控,做一名合格的“监督员”:首先,要确定任务目标。事业的发展要有纲领,任务的完成要定目标。通过对目标的关注和期待,把握住任务每一个环节的走向,要让员工知道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什么,要达到什么质量,起到什么效果。其次,要合理划分任务环节,确定时间节点。尤其对一些时间跨度大、周期长的任务,一定要学会划分时间段。通过时间段的划分,去有效消除员工的疲倦感和长时间做一件事而引发的拖沓感、松弛感。同时,这也有利于管理人员对整个过程进行把控,做到有板有眼、有条不紊。再次,抓住关键点提升任务整体质量。每一件任务都有几个关系整个任务成败的关键点。通过对各个关键点的把控,让每个任务节点都能达到预期目标。这样,整个任务的质量也就有了保证。一个关键点出现问题,要进行及时补救,坚决不能“带病”进入下一个阶段,拒绝做“夹生饭”。最后,管理者要运筹帷幄,综合协调,善于利用优势资源。可以根据任务的需要,按照每个环节的特点适时调整部分计划。在一些关键环节一定要有“planB”,甚至C、D。任务完成后要回头看,总结工作亮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从员工层面来讲,一是员工要甘做公司的“螺丝钉”,为企业默默奉献。公司如同一台机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和职责。螺丝钉虽小但也缺一不可。公司的员工一定要甘做公司的“螺丝钉”,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尽自己最大所能,尽职尽责,勇于担当。

二是员工要主动去当公司的“主人翁”,爱公司如同爱家。公司是一个平台,平台又如舞台。有了舞台,个人才能才有了表现机会,如果公司发展不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有公司发展得好,个人价值才能更好体现。因此,员工一定要树立主人翁意识,把公司当做自己的家来爱护。

三是员工要历练成为公司的“多面手”,既能独行又能“团战”。一个团队中,如果每一个人都是精兵强将,那么这个团队就具备了最起码的业务素养。当然,特立独行、不善于团队协作的人,也必将会被这个团队淘汰。因此,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既能独当一面,又善于团队协作。专业水平、敬业精神及合作的态度合三为一就是最好的职业素养,由这样的员工组成的团队一定是战无不胜的。

作为公司“大家”中的“小我”,我们都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尤其在公司发展正面临生存之战的当下,每一个华安人更要夯实基础、同心合力、砥砺前行。

(本文荣获华安保险“开卷兴企,阅见未来”征文比赛一等奖)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