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无言胜千言,可抵书万卷
文/周思明 深圳
“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根据热门舞剧IP改编的《只此青绿》,是一部以电影视角窥见民族文化之美的作品。影片大胆使用全程“无台词”的表现方式,让舞蹈成为诠释美学的通用语言。
上映以来,《只此青绿》收获好评如潮:豆瓣评分8.0,票房突破3000万,被誉为今年国庆档口碑最佳新片。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自2021年首演以来,“青绿热”便在全国点燃,不仅包揽各项大奖,场场演出更是一票难求。剧中,一位现代文物研究员在《千里江山图》即将展出之际潜心钻研,跨越近千年时空走入北宋少年画师王希孟的内心,目睹其呕心沥血、忘我创作,与无数劳动者携手创作出传世画卷。以画中主色调“青绿”为视觉线索,影片将画作形成所需的篆、绢、颜料、笔、墨等材料和工具制作工艺一一串联,集中展现多项中华非遗技艺,充分诠释了《千里江山图》千年不褪的色彩、无数劳动者的匠心创造,以及一代代文物保护工作者们的接续守护。《只此青绿》以舞剧为本体和支点,戏剧和舞蹈语言的表达,已将千言万语包含。观众非但没有被全场无台词这个“梗”阻碍,反而愈
发沉浸到故事与人物中,感受扑面而来的审美与情感的冲击,《只此青绿》的勇气和自信于是得到充分的彰显。
《只此青绿》聚焦于两位人物的塑造,一是宋代少年画家希孟,二是现代故宫文物修复师(展卷人)。希孟是电影中的核心人物,北宋时期的一位天才画家,以旷世奇作《千里江山图》闻名于世。希孟的形象被电影深度挖掘,展现他的心路历程和匠人精神。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关于王希孟的记载极其有限,电影通过舞蹈画面表现他的痛苦与倔强,以及他追求绘画艺术的执着。在动乱的时代背景下,他依然坚持绘制大宋江山,此乃他对国家的热爱,并希望江山永固的美好愿景体现。作品通过精致的妆造与电影语言,细腻展现这一青年面孔的褶皱,又使观众感受到了岁月对人磨砺的沧桑感。舞蹈和画面的配合,呈现希孟在创作过程中的灵魂雀跃和少年意气,他与众多劳动者携手共创《千里江山图》的场景,则生动刻画了他的创作激情和工匠精神。
展卷人是电影中另一重要角色,现代故宫文物修复师,以其视角带领观众穿越至宋代,进入《千里江山
图》的画中世界。展卷人是连接现代与古代的桥梁,通过他,观众能够理解希孟的故事并感受到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通过展示和解读《千里江山图》,他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展卷人的角色,也经历了从舞台艺术到电影艺术的转换。在此过程中,他对空间感知和理解发生了变化,这也为观众提供了一次关于舞剧与电影的不同体验,增强了观众与角色间的情感共鸣。
可以说《只此青绿》这一影片通过精心的人物塑造和情感表达,将两位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物形象呈现在观众面前。无论是天才少年画家希孟还是现代故宫文物修复师,通过电影艺术形式得到了生动展现,使得观众在欣赏美丽画面同时,也深刻感受到跨越千年的文化韵味。
我以为,《只此青绿》的视觉美学和东方文化气韵突出且饱满。影片虽全程无对白,却能通过视听表现和文化底蕴实现完整叙事和高度充沛的情感表达,使得观众即使对舞
剧艺术或是《千里江山图》没有深入了解也能够顺利入戏,并感受到电影独特的美学魅力。《只此青绿》的成功也得益于其高度适配大银幕的特点。影片的视觉色彩、空间布局、舞蹈场面等元素,均源于中国山水画的灵感,这些元素在电影中得到充分展现,为观众提供了不同于舞台剧的观影体验,不仅在视觉上给观众带来震撼,更在文化层面上引起共鸣。通过展现中华非遗技艺和一代代文物保护工作者的辛勤努力,也传递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激发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与此同时,《只此青绿》的成功还体现在其独特的“长板”效应上,作为一部由舞剧改编的电影,它在新奇性和品质感上具有显著优势,能够吸引更广泛的观影群体,尤其是合家欢及亲子群体,这也是其他同类电影难以比拟的。
通过现代电影语言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重新诠释,《只此青绿》也搭建起一座古今对话的桥梁——服饰、建筑、音乐等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展现出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影片在视觉艺术上展现了极高成就,每一
个细节都透露着精雕细琢,色彩斑斓、构图精妙。这些元素共同绘制出一幅幅富有诗意的青绿画卷,在传统文化底蕴的关照下,电影中人物展现出独特个性与成长轨迹,映射出现代社会变化及个人探索的独特主题。
影片的每一幅画面都蕴含着中式美学,一镜一帧中都透着“只此青绿”的东方气韵,以《千里江山图》的主色调“青绿”为视觉线索,探究画作形成所需的篆刻技艺以及绢、颜料、笔、墨等材料和工具的制作工艺,也邀请到多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电影非遗顾问,深度提炼并展示中国传统非遗技艺。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心灵的滋养。通过新的传播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
这部没有言语的舞蹈电影,却比许多有着万语千言台词的电影和书籍更有内涵。主题之深刻,演技之精湛,构图之精妙,效果之奇幻,使得剧中的“青绿”,诗意盎然、美轮美奂。正可谓:无言胜千言,可抵书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