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领导者的“造势”艺术

五月 10, 2018/ 0 评论

不论何种领域,做为指挥者,如何才能做到“率万若一,指挥如意”?古代优秀的军事家孙子主张“求之于势”,他说:“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推动一个组织的运转需要“势”,没有“势”的组织不论如何貌似强大,也是没有生气的。因此,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只有懂得并善于“造势”,灵活运用“势”才能像决开堰堤的大水涌向山谷那样,唤起众人的热情,抵御各种干扰,保证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试就领导者“造势”的指挥艺术做一粗浅论述。

一、有意创设风险环境,用风险机制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常言道:“穷则思变。”行为学家研究指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动机是由需要引起。从需要到形成动机的过程,有两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是人的世界观,二是外部的刺激。在正常情况下,外部刺激是内部因素得以发挥的基础。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要控制和引导人们的行为,就必须创造一些环境或条件,作为刺激,以引起人们的某种“需要”,激发人们的动机,使其自觉地按预期的目标行动。那么,创造一种什么样的条件或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刺激人们的行为呢?“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主事也。”孙子认为,把全军士卒投置于危险的境地,使他们不得不拼死奋战,是一个指挥者最基本的责任。我以为孙子的主张很有道理,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人类一直是在风险环境里进行斗争,求得生存和发展。从古至今,大凡有所作为的指挥者,都善于利用“背水之阵”,用这样一种最危险的态势,去骤然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使人奋进。在工作中,人为创造一种风险环境,即个体经营从外在环境中体验到危机和挑战,调动下属经常保持应急、奋发状态,从而激发迎接危机和挑战的内在动力和奋进行为。以河北华安为例,开业之初,由于各项措施没有及时到位,思想行动仍停留在筹建阶段,致使员工既无压力又无动力,因此在工作中推诿扯皮,缺乏生机,业务发展一度缓慢。为迅速改变这一面貌,我们采取了自报目标任务分解法,进一步加大了业绩达成与工资收入的挂钩力度,并要求员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定的目标,否则从工资中扣发。这一措施的出台,为员工创造了一个风险环境,使他们增强了危机感,在短短的十几天里就收取保费100多万元。可见,有意地创设风险环境,使每个人都处于风险环境之中,就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并使优秀人才在与风险的斗争中脱颖而出。

二、因势利导调整心态,使职工按预定目标行动

为保证人为“造势”机制应有的激励作用,作为一个高明的企业经营指挥者,还必须善于因势利导,否则,“置圆石于高山之巅,其势虽不可挡,但若势不顺势而下,也是枉然。”“故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可见“造势”之后,尚须“利导”。

在企业天地里,“利导”之法很多:有启发式——晓之以理,启发下属自觉地置身于所“造”之“势”中,并为之奋斗不倦;有激励式——动之以情,激励下属在“顺势”而进时,满腔热忱,才智横溢,奋发有为;有诱导式——授之以法,诱导下属不论遇到何种挫折,都能迎难而进,化险为夷,百折不挠,凡此种种。

在经营指挥过程中,为使所“造”之“势”像高山上滚落下巨石一般样,在“造势利导”时,我们还必须遵循这样一些原则:

1、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个鼓舞人心的奋斗目标,可以诱导人的动机。一个企业要有自己的近期、中期和远期奋斗目标。例如,本企业的产品几年内在国内达到一个什么水平,几年后在国际市场达到一个什么水平,每年上缴多少利税,每年要开发几个新品种等。围绕这个总目标,每个基层部门,乃至个人,都要订出自己的指标。只有目标明确了,人们才会每时每刻把自己的行动与这个目标联系起来。

2、大步分成小步走。所谓“大步分成小步走”,就是把一个复杂的行为过程分解成许多小的步骤来完成。小步子的原则和目的,是为了建立信心。虽然最后所要求的行为目标可能是复杂或困难的,但是,员工在进程中的每一步都是自信的,积极性一直是高涨的。当然,小步子原则要求指标和计划制定合理。一般比原水平稍高,使员工经过努力就能达到或超过。过低了,人的潜力就发挥不出来,过高了达不到,则反而会挫伤积极性。要做到员工每前进一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果一下子要求过高,一时达不到,就会丧失信心,积极性就会消退。

3、及时反馈。就是让人能及时知道自己行为活动的结果如何。如每个员工能及时知道自己每天的业务进度和质量情况,就可以从对比中树立信心,就能针对问题,分析原因,及时改进,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进度,寻找改进或提高的方法。

4、赏罚分明。就是及时对一切直接、间接对业务发展做出贡献、成绩的人和事,给予肯定和奖励。反之,对一切不利于业务发展的行为就要酌情给予惩罚。这一点对强化企业管理十分重要。因为一个良好的行为如得不到社会的承认,就等于这样的行为没有价值,因而积极性就会消退。如给予肯定、表扬、奖励,就能维持动机,促进这些行为保持下去。而惩罚的作用在于使人们从惩罚中吸取教训,切不可掉以轻心。这类惩罚要得当、慎重、合理,使受罚者心悦诚服,才能起到鞭策作用,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三、精于谋划灵活善变,方能出奇制胜立于不败之地

“兵无常势,善变者胜”,企业各种矛盾事件的出现具有极大的随机性,再高明的预见家,也不可能把未来竞争场面的细节都清楚描绘,总有一些变化、影响干扰着“造势”和“利导”。在这种情况下,要想指挥如意,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就既要居高临下,善于谋划,严于部署,巧于调度;又要善于从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因时而变,因地制宜,灵活变通。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因地制宜、灵活多变、变中取胜?《孙子兵法·势篇》中指出:“以正合,以奇胜。”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绝招”。“出奇以绝,变众之所不能”是在竞争中制胜的法宝,它如同战场上的新式秘密武器,谁拥有它,谁就有可能获得更多的主动权。

一般说来,在灵活多变中出奇以绝,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以新内容取胜,目前,国内保险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谁能在第一个推出为世人所欢迎的新险种,那他就能占有优势,如愿以偿;二是以新奇的手法争优,在竞争中,我方如采用常规手法,则对方就会针锋相对,采取相应战术,以抑制我方战术优势的发挥。所以在竞争中,采用新奇的手法,就可以使对方措手不及,无从下手;三是居安思危,常保持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例如,我们在组织推广“禽流感无忧”疾病保险业务时,一方面用常规的方法抓好业务渠道的拓展,另一方面,实施重点突破,从而一举签下两个5万元的大单,使这项业务在全系统由倒数第一,变为名列前茅。当我们的业务迅速发展,成绩喜人,可谓“居安”时,我们并没有满足和松气,而是召开中层干部头脑风暴分析会,冷静地分析了公司的现状,并找出了阻碍业务发展的六大不足之处,及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完善措施。这一行为的动机就在于“思危”。我们正是依靠各种灵活多变的经营谋势,使公司得到较好的发展。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思必有一得”,领导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虽然内容多,但都是为了改造客观世界。作为企业领导者,无论采用什么方式指挥经营管理,一句话,就是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这就是一个制胜的法宝。

李伟/河北分公司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