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家庭理财风险预警
随着我国金融、保险、证券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个人投资理财渠道得以不断拓宽。2006年,百姓在获得更多投资理财机会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投资风险。如果我们把理财市场风险从低到高依次分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那么:
股市:风险为橙色
2006年的中国股市仍处于一个复苏的阶段,一个改革的阶段,一个创新的阶段,一个规范的阶段,一个与国际化接轨的阶段。众多机构的观点是,2006年中国股市有望步入牛熊转换期,预计沪综指全年大致会运行在1000—1350点的大箱体中。在国际化和市场化背景下,在股改稳步推进的同时,2006年的股市的不确定因素依旧不少:受宏观调控与成本上涨因素影响,数据显示上市公司业绩在2005年中期已经到达利润高峰,2005年整体业绩预期下滑,预计这一趋势将延续到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依然是影响市场的最重要因素,由此带来的市场结构性调整目前仍未结束,投资理念的缺失、股改带来的流通股扩容、权证带来的资金分流、新股发行的不确定性,都将是影响2006年市场的重要因素。分析认为,目前市场依旧运行于2245点以来的长期下降趋势中,2006年A股市场仍将是完成自身结构性调整的一年,是夯实基础的一年,市场机会主要存在于阶段性反弹与局部热点,全年市场会走出“N”字型。
基金:风险为黄色
2005年基金业绩差距拉大。有的基金全年净值区间回报率在12%左右,有的则为-10%,可见基金风险不小。专家认为,这种分化将会在2006年表现得更为突出。另外,从2006年起,将有基金兴业等封闭式基金陆续到期,因为目前封闭式基金折价率普遍较高,持有到期会有相关折价补偿,同时有可能享受转为开放式基金的政策。然而如果这些政策不能兑现,则就成为一种风险。因此,投资者要通过参考基金的评级情况,进行基金的组合投资,如:指数型、偏股型、货币型、债券型、封闭式等基金,以达到提高收益、降低风险的目的。虽然从长远看,开放式基金等产品不失为一个好的投资渠道,但近一年,基金几无收成,2006年基金的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其风险仍然多于诱惑。据有关资料显示,国内基金净值已近3000亿元,占A股股票流通水平的30%以上。
储蓄:风险为蓝色
调查表明,大多数居民目前仍然将储蓄作为理财的首选。2006年如果加息,储蓄这一传统理财方式将更受到人们青睐。如果加息的前景不明,储蓄也不会产生更大的分流。存钱还是国人的传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储蓄一直是稳健的理财方式,也谈不上风险的概念。然而,与其他的投资方式一样,储蓄同样存在风险:一是存款提前支取。根据目前的储蓄条例规定,存款提前支取,利息只能按支取日挂牌的活期存款利率支付。这样,存款人若提前支取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就会损失一笔利息收入;二是存款种类选错导致存款利息减少。储户在选择存款种类期限时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正确抉择。如选择不当,也会引起不必要的损失;三是选择信誉和支付能力好的银行存款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银行出现支付危机或倒闭风险,有关部门在处置金融风险时,储户并不能马上支取到自己的存款,这将失去一定的利息和机会成本。
外汇:风险为橙色
2005年以来,人民币升值、美联储连续加息到13次、油价飙升等经济事件使汇市潮起潮落,很多外汇投资者抓住机会赚足了钱。由于外汇市场是全球性的,很难被人为控制,投资机会公平,并且随着中国外汇机制的改革,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的扩大,汇市投资获利的空间将会更大,机会也更多,风险也随之而来。居民除了可以自己炒汇外,还可以购买银行的外汇理财产品,外汇理财产品虽回报丰厚,但风险相对高,投资后得不到回报也属正常。由于外汇理财产品跟汇率、利率和一些股票挂钩,买这些理财产品的消费者要有基本的财经知识,要注意三大风险:一是国内商业银行目前推出的个人外汇理财产品大多是外汇利率和汇率挂钩型产品,银行有提前中止权,如果外汇走势不利,银行会行使提前中止权,导致客户收益损失;二是当前市场对美元有较强的升息预期,一年期以上的产品收益虽然诱人,但由于客户单方面不可以提前终止,一旦汇率发生较大变动,银行承诺的收益可能无法弥补客户承担汇率损失;三是如果在外汇理财产品的投资期限内,美元出现升息,投资者也将失去投资于收益更高的新品种的机会。
房地产:风险为橙色
房产投资比较适合有一定资金实力的投资者,而贷款炒房是不可取的。此外,人们还要注意房产的变现能力差,遇到紧急需要出售的情况时,蕴涵的风险不可小视。北京房协刚刚出炉的一份报告显示:2006年京城房价下降已成大势所趋,上海、温州、杭州等城市房价都出现了下降,房地产业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调整周期,这一调整期将会持续到2006年或者2007年,相应地将会带动价格、投资、消费需求形成向下调整的趋势——2006年房价将会稳中有降。从房地产行业周期发展的角度判断,2005年应该处于行业从“繁荣”转向“衰退”的转折时期。回溯历史,以房地产投资额增速指标作为判断依据,房地产行业符合五涨两落的周期规律。1984年到1988年景气,而1989和1990年不景气。1991至1995年景气,而1996年和1997年不景气,1998到2004年维持了长达7年的景气期,2005年房市已从波峰降落,依照周期外推,2006年维持不景气的可能性较大,转暖点不会过早到来。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一个地区有一个地区的房价特点,如果当地房价已经涨幅过大,可以观察房价走势,不要急于购房;如果当地房价没有被大幅炒作过,房产的增值潜力应当还是有的。同时加息之后还要考虑房贷成本,目前五年以上住房贷款的年利率为5.31%,如果2006年央行宣布再次加息的话,年利率很可能会达到5.6%—6%,借款人的还款压力将更大。
债券:风险为蓝色
在债券投资中,主要的风险来自于利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利率是影响债券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利率提高时,债券的价格就降低,此时便存在风险。2006年受生产资料和能源价格上涨影响,银行面临较大的升息压力。从长期来看,随着美联储已连续13次加息,我国利率逐步回复到正常水平是一个必然趋势。2006年的债券市场,在升息预期的作用下,整体将呈现偏淡市道。而国债虽然风险小,收益高,2006年也仍将是国债市场的高发行年,国债的二级市场也将成为明年的发展重点。但交易所国债已走牛多时,风险聚集,而凭证式国债又因为其成为银行“私分”的投资产品和揽储的工具,所以普通百姓又很难购买到。
炒金:风险为橙色
2005年上半年,国际金价的运行范围为每盎司405美元至470美元之间,但到了下半年,国际金价出现了强劲的走势,达到了每盎司530美元左右,创下了24年来的新高。从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金价走势来看,在年中下探至年内低点每克111元之后,年底也出现了一波上升浪,最高升至每克140元,为上海黄金交易所创建以来的最高价。由于目前内地许多黄金投资理财产品都是参考国际以及内地金价,金价的大幅上扬自然吸引了不少普通百姓参与。随着越来越多的百姓参与黄金投资,其市场风险也在日益显现,这个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产品本身的风险。从2005年推出的黄金投资品种来看,除了“金行家”之外,其他产品都没有参考上海黄金交易所的金价,这就直接导致了最终的收益会打一定的折扣。同时由于许多黄金品种不是24小时交易的,因此即使在金价上涨的时候也不一定能抛掉,这也导致了风险的上升。除了产品风险之外,黄金市场的系统风险也在增加,国际金价近期大幅回调,一部分“炒金客”已被套牢。由于国际金价已经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区域,加上“热钱”的参与,对普通投资者来说,已经不能用传统思维来进行投资。
保险:风险为黄色
2006年保险投资将更为方便,由于新政策的出台,市面上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投资型保险产品。然而收益类险种一般品种较多,也具备保险最基本的保障功能,但保障功能并不突出。而保险产品回报率的设定,在很大程度上是参照银行存款利率,利率高低对保险费的影响极大。按照保险业内的测算,在保险业负债风险中,利率风险占70%。在低利率时期出售的保险因为回报率较低,所以当利率上升时,不少保户会选择退掉老保单,变现资金以购买其他收益更高的金融产品。专家认为,如果投保人盲目退保会带来不小的损失,扣掉手续费可能让保户“连本都保不住”。同时分红产品不一定会有红利分配,特别是不能保证年年都能分红。分红产品的红利来源于保险公司经营分红产品的可分配盈余。其中,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是决定分红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投资收益率越高,年度分红率也就越高。但是,投资收益率并非决定年度分红率的惟一因素,年度分红率的高低还受到费用实际支出情况等因素的影响。必须符合各项监管法规的要求,并经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与此同时,地下保单的风险也不能忽视。一些来自境外的、不具有在内地执业资格的保险公司产品,以低保费、高保障、高回报吸引境内消费者,其中的风险可想而知。
夏志琼/辽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