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鸣放鞭炮是好是坏?

五月 10, 2018/ 0 评论

朋友,你春节时到过北京吗?你听到了春节数日不断的鞭炮声吗?这是一个伟大民族在用鞭炮表达自己的最强音。这是新时代的“黄河船夫曲”,比黄河船夫曲还要惊天动地,比黄河船夫曲还要黄河船夫曲。而且是普天同庆,你不听也得听。可惜,这样一来,春节就不是什么休息了,而是接连几天的闹腾,鞭炮放的惊天动地,汽车防盗器被震得直叫,还有些市民受伤和财产受损。

为了逃避鞭炮的伤害,居民中有不出门或少出门的,上街时也是东张西望。北京的报纸报道,春节期间确有行人被鞭炮炸伤。不少鞭炮的威力实在太大,腾空飞到十层楼以上的高度,没有巡航道德的精准,贴着小区住户的玻璃窗爆炸,考验你是否相信是“误炸”,都躲在家里了,还躲不过鞭炮,实在有些郁闷。

往年禁放鞭炮,除夕夜也是鞭炮声不断。但只要法律禁放,就说明这不是件好事,法律禁止这种行为,燃放鞭炮者也就有所顾忌。就如现在有死刑,但仍然有杀人者,但仅此一条并不能够成为废除死刑的根据。事实上,北京往年放炮远没有今年如此疯狂。今年燃放鞭炮解禁,燃放鞭炮者就遵守法律了吗?没有,除夕前几天,还不到允许燃放鞭炮之日,北京城内鞭炮声就已经此起彼伏。

北京禁放鞭炮十年,就是因为市民深受鞭炮之害。许多同志庆幸今年春节伤害不大。不大是不大,但伤害还是有的。有被鞭炮炸伤的行人,家中飞来横祸,玻璃窗被炸碎的,若是要问他们感想如何,回答恐怕不会是今年燃放鞭炮的危害很小。此外,统计燃放鞭炮所造成的伤害,不应当仅限于北京城内和燃放阶段。鞭炮的制作和运输都会产生危害。今年春节,河南的鞭炮仓库就炸死了许多人。那批库存的鞭炮是不是要运往北京的?如果是,那些人命也应当算作北京今年燃放鞭炮所造成的伤害。如果这批鞭炮不是运往北京的,那么准备运往哪里,那里就应当将此事故算作鞭炮所造成的伤害。

有人说,放炮解禁是顺应民意。但问题是主张解禁者,到底是多数还是少数?今年鞭炮放的气势汹汹,大有炸平庐山之势,似乎全民都在燃放鞭炮,似乎全民都热爱燃放鞭炮,恐怕未必。还记得“文革”吧?天安门广场上红卫兵排山倒海,似乎代表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心愿,甚至代表了广大世界人民的心愿。但如果真有民意调查,就可能发现,其实红卫兵小将并不占中国人口的多数。即便要放鞭炮的是多数,那也并不就一定等于过度燃放鞭炮在理——“真理有时也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表决开除刘少奇出党时只有一人反对,而且还是一位女性。有朋友说,这就对了:正因为敢于反对的是一位女性,正因为男人们害怕,所以爷们更要靠放鞭炮找回感觉。正是!请看,燃放鞭炮的是不是以中、青年男子为主?

燃放鞭炮有什么好?难道不是百害而无一利吗?但存在的就有理由。我以为燃放鞭炮是表达自己的一种方式,用鞭炮声表达,我们的鞭炮放的有声有色。燃放鞭炮是一种表达,是一种宣泄,还可以庆贺。有朋友说燃放鞭炮是图个吉祥,图个吉祥也是一种表达——尽管千百年来燃放鞭炮似乎没有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吉祥。

放鞭炮不像是什么好习俗。爱国的朋友会说,放鞭炮是祖宗留下来的,我们就是要宏扬民族传统。但我们的祖先恐怕不会想到,我们的鞭炮会发展到今天这样的先进水平,具有如此大的危险。

燃放鞭炮不像是什么好习俗。如果放鞭炮那么性感,那么体现一个民族的勃勃雄心,外国朋友为什么不肯学习此技?日本从中国学了不少东西,其服装、建筑乃至文字无不打上华夏文化的烙印,但燃放鞭炮不在其内。亚洲可能有几个小兄弟也燃放鞭炮。但即便是这些小兄弟国家,燃放鞭炮也没有放的如此地动山摇。

我顽固地相信,这个世界上对好坏还是有共识的。比如建筑,有些洋人非说中华民族的民居好——好的不得了,非说北京的四合院好的不得了。但在他们自己国家里,洋人却并不按我们的传统民居建造其民居。而我们倒是喜欢仿照西洋人的样子建造小楼。服装也是一样。西装许多人都喜欢穿,有一颗中国心也喜欢穿。反之,什么中山装啦,什么唐装啦,还有什么旗袍啦,无论如何推销都推销不出去,花大力气也推销不出去。相反,饺子好吃,没有什么推销,中外人士也都喜欢吃。

朱伟一/北京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