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严监管”新常态 坚持“创利润”求生存
龚小锐 / 人力资源总监兼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党中央针对金融乱象问题,明确指出要加强金融监管。监管单位也在一再强调“保险业姓保、监管姓监”,要把防控金融风险作为未来几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提高政治站位,要求严监管、强监管,做好保险领域重点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活动,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切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在财险领域,监管将继续保持对车险恶性竞争、数据不真实等行业顽疾的高压态势。在这一发展环境中,适应监管要求,坚持依法治司,确保合规经营,实现利润生存,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严监管”新常态下,企业管理能力亟需提升
可以预见,“严监管”将成为保险行业长时间发展的主旋律,如何直面“严监管”新常态,提升公司管理能力,关注监管风险,个人建议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对宏观政策及市场行情的分析能力:公司目前缺乏对宏观政策、市场分析力量,建议对重要监管政策的要求和实施加强研究,加大对市场、分支公司的调研,寻找共性问题的解决办法,预防重大风险问题的发生。有必要时需要对公司现有经营模式和发展战略进行检视。
(二)加强系统内合规经营的培训:对总公司部门和分公司班子、分公司财务及产品部门等,以及三级机构班子、四级机构负责人,加强合规政策、风险控制、监管检查要点等培训,提高各级干部的合规经营意识和合规管理能力。
(三)全面梳理内控制度、建立责任追究机制:随着公司业务发展、组织架构调整等,现有的制度体系需要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做到既要规范业务操作流程,也要明确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做到事事有规则、事事有人管、事后有监督的标准化工作体系。
(四)加大业务结构的调整力度:车险费改以后,随着市场费用不断攀升,车险的监管阈值管理更趋严格,以车险业务为主的分公司将面临更大的监管检查压力,建议公司避开竞争集中度较高的车险市场(如私家车业务等),因地制宜加大对非车险业务、招投标业务、政策性业务、共保业务、股东业务等方面发展。
(五)进一步加强对分公司关键风控人员的管理:近年来,公司已经强化了总部对分公司关键风控人员的垂直管理,并出台相应的聘任、薪酬、考核举措,但未来公司还需进一步加强对分公司关键风控人员的配置和培养,进一步强化总部对风控人员的聘任(如在合适时机由总公司直接聘任部门一把手),提高分公司关键风控人员的话语权,同时建立相应的争议协调和解决机制,在分公司班子与关键风控人员有重大分歧时提交总部审议。
(六)全面提升公司信息化管理水平:我司现有的信息化管理与市场标杆、客户需要、一线需要、管理需要还存在很大差距,建议加大对公司信息化的投入,以提高工作效率和人力投入,也能更好地减少人为操作失误,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为公司管理优化提供支持。
(七)加强系统内对财务知识的培训:公司不仅要加强对财务系列人员的专业培训,也需要加强对机构班子、团队主管、两核人员等人员的财务专业操作知识培训,提高专业处理能力。
二、严峻的竞争环境中,提升盈利能力,方能继续生存
华安保险的保费规模在近几年实现了一定增长,进入了百亿俱乐部,但承保业务的盈利能力却不甚理想。尤其是部分分公司依旧采取粗放的发展方式,承保风险控制能力有限,理赔中的“跑冒滴漏”比较普遍,人均产能和人力成本投入产出不高,对长期发展策略、精细化管理、风险控制等关注不够。而在目前如此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唯有提升公司盈利能力,才能实现企业生存。建议公司从以下方面提升盈利能力:
(一)全面审视公司发展战略:由于目前商车费改以后,大型保险公司利用品牌、成本、机构、服务等优势在不断提高市场份额,中小保险公司的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建议公司加强对国内外保险市场的调研分析,重新调整公司未来的发展战略,必要时在部分市场选择防御姿态,同时争取更符合各地市场的承保业务发展政策,尽量消化一些历史包袱,鼓励机构轻装上阵。
(二)更科学合理地制定预算目标:公司目前的预算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利润进行的倒算,预算启动时间和下达时间比较晚,建议未来根据存量业务、增量业务等分开预算,根据收入、成本之间的逻辑关系制定分产品、分渠道、分机构的预算,使预算基础更加科学,预算执行的目标能更加聚焦。
(三)建立分支机构运营分析纠偏机制:公司应建立对机构经营过程指标的分析监控体系,对重要指标出现重大偏差或异常时,公司相应部门必须提出改善纠偏的举措和要求,必要时成立专项小组派驻机构。
(四)完善公司两核管理,强化垂直管理力度:根据随人原则进行两核授权,加大总部对风控人员的录用、聘任、定薪、考核,全面梳理两核流程,利用IT技术将个人承保、理赔业务质量进行量化考核,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进一步明确分公司业审会机制,推动保单获取成本的阳光化管理,加强对重大承保业务、重大理赔案件、高赔付业务的处理。
(五)挤压水份、减少理赔成本:建立人伤专业队伍,加大对有医学、医院等背景专业人士的引进;加大对案均赔款的考核与管控,加大对协商案件和未决案件的处理时效,建立诉讼案件的处理、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建立修理厂的黑名单,加强对查勘人员职业操守的培训与考核,整合行业资源,加大防欺诈力度。提高智能定损定价的能力,制定修理费用增值税抵扣制度,加强对查勘车辆及查勘费用的管控、切实降低公司的理赔成本。必要时,可成立理赔部,进一步加大对理赔成本的管控及考核。
(六)提升公司人力资源效能:公司未来要建立高素质、高绩效、高薪酬、强考核的人才管理机制,须通过精简组织架构、优化存量人员、控制增量人员,提高人力投产、加大创新力度等进一步提升公司人力资源效能。
(七)建立差异化的三级机构管理机制:我司目前的三级机构经营成熟度与竞争对手间还存在差距,经营不好的分公司其三级机构也都较弱,建议公司建立差异化的三级机构管理机制,加强对三级机构尤其是优秀机构的激励和资源投入,对长期经营不好的落后或者僵尸机构量身制定盘活计划,鼓励三级机构做大做强。
(八)加大非车险优质业务的发展:因地制宜制定非车险发展规划,加大对政府业务、招标业务、大项目业务等拓展,同时需要加强非车险人才的引进和非车险产品培训,将非车险的结构占比提升到行业平均水平。
(九)创新营销管理模式:平安产险和太平产险等公司的营销渠道改革有效地促进了公司发展,我司目前的销售方式仍比较单一,公司应该切实提升客户资源管理水平,推动客户分类和服务体系的建设,继续加大对渠道专业化管理,加大总对总业务、车商业务、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将续保率纳入销售人员和机构负责人、产品负责人的考核指标中。建议与市场上网络比较成熟、销售能力强的寿险公司建立战略合作(比我司排名靠前的产险公司绝大部分都有寿险的交叉销售,其收入占比有的高达30%),这类合作不仅能够快速提升规模,同时也可大幅降低外部成本、摊低固定成本。
(十)由上而下全面落实开源节流:加大对自购门店或自有物业出租回报率的考核和激励,提高租赁收入;降低公司职场的装修、水电、卫生、绿化等维护费用;实施无纸化办公,降低办公用品费用;加大非现场办公和检查,严格控制差旅费、异地培训费、招待费、会议费等支出;加大对现金流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资金结算成本,合理提高增值税抵扣,降低公司税费成本;加强对车辆的管理,降低车辆的使用和维护费用;在IT开发上实施虚拟成本分摊,将成本分摊到需求和使用部门,评估有效产出,科学合理投入IT费用;实施销售人员的薪酬改革,实行收入阳光化,降低公司支付保单成本所承担的税费,同时将工资级别与存量业务挂钩,奖金与增量业务挂钩,鼓励销售人员提高业绩。
(十一)快速提升公司信息科技水平:加大对IT开发的投入,提升公司核心业务系统处理效率,有效支持业务销售;提高自动核保率,减少人为对风险控制的干预;加大标准保单设计,减少出单人员配置;加大智能客服和学习技术开发等,降低管理人员配置,提高工作效率。
(十二)整合内外部资源,实现多赢:公司要充分利用股东的客户资源,加大对保险场景的设计,满足客户更多保险需求,例如为海南航空的VIP客户提供高额意外险,为凯撒旅游的客户设计更好的境外意外险等,充分利用股东的IT技术提升公司IT能力。公司也可加强与保险经营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例如入股大型汽车销售公司等,整合外部资源,实现多赢。
(十三)加强工作作风建设:要走出经营困境,提升盈利能力,我们还需要一支有战斗力队伍。在目前形势下,除了提升必需的专业技术、管理能力外,公司还应加强员工队伍的工作作风建设,尤其是各级干部和总部的管理部门要以身作则,切实践行华安保险“责任、专业、奋进”的企业文化,杜绝“假大空、庸懒散”,提高服务效率和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