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贷险,用信用力量 撬动扶贫的杠杆
编辑部
导读:
华安保险将不断优化自身服务能力,继续深化校园金融保险领域的扶贫工作,赋能广大贫困学子及其家庭脱离贫困、走出贫困的有生力量,用信用保险撬动起更加巨大的保险扶贫力量。
“五年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贫困人口减少6800多万,易地扶贫搬迁830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到3.1%……”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用掷地有声和详实的数据,向人民交出了一份过去五年扶贫攻坚工作取得的丰硕成绩单。这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脱贫攻坚战,被人铭记之处不仅在于帮助了千万人口摆脱贫困,还在于它动员了社会各方力量为这一伟大目标共同奋斗。
2006年,华安保险将保险机制首次引入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体系,通过信用保险为学子增信,帮助寒门学子用“个人信用”获得国家助学贷款。截至2018年2月,华安保险的学贷险已覆盖全国14个省市,与400多所高校建立合作,累计承保的助学贷款超过66亿元,帮助54余万名寒门学子获得助学贷款,自信阳光地走进大学校门。经过12年的用心经营,这款由华安保险创新探索的信用保险产品一步步发展壮大,在脱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的新时期,用保险的方式,发挥信用的力量,成为撬动扶贫扶智的有力杠杆。
关注助学贷款管理痛点,承接历史坏账降低违约
1999年,国家开始实施助学贷款制度,由银行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贷款,用于学生交纳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这一形式,为寒门学子打开了大门,但在助学贷款面世之初,居高不下的贷款违约率也成为银行的管理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彼时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不完善、借款人违约成本低所致,与此同时,相较其它贷款管理,银行考虑管理成本也无暇为小额的助学贷款后续管理投注太多精力。出于对贷款风险的担忧,各大银行的贷款意愿不断降低,对助学贷款“望而却步”,纷纷压缩助学贷款规模,甚至出现贷款停发情况。有数据统计,在“学贷险”面世的2006年,学生贷款的违约率高达28.4%。
针对这一痛点应运而生的“学贷险”,旨在通过信用保险的方式,将贷款管理工作及违约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推动银行积极发放国家助学贷款,促进国家助学贷款发放量和覆盖面的提升,给予更多寒门学子走进大学、走出贫困的机会。产品一经推出,即在业界引起热烈讨论,但面对当时社会整体诚信环境的缺失以及守信机制的薄弱,不少业内人士在赞赏、支持同时,也对学贷险的发展抱有观望和疑惑,有人评价:“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华安保险则坚持认为,尽管诚信环境不容乐观,但学贷险是一个值得实践并推广的信用保险新模式。多年实践中,华安保险建立起专业风控技术的人才队伍,开发上线了以学生信息管理和风险管控为核心的学贷险电子管理平台,并与高校、基层教育部门建立工作联络机制,构建出一整套完善的风控体系,有效实现了国家助学贷款运作机制的“两降一提”,即降低成本、降低风险、提高效率,保障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
以黑龙江省为例,自学贷险业务2007年在当地开办以来,经过多年积累,得到了当地保监局、教育厅、财政厅、哈尔滨银行等政府和金融企业的支持,并摸索构建起了“政、银、保、校”四位一体多方合作的国家助学贷款新模式。在这套工作机制下,黑龙江学贷险开办十一年来,累计承保学生超过20万人,贷款违约率不足5%。
用“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诚信教育降低违约
助学贷款还款违约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还在于高校学子毕业后大多各奔东西,还款信息无法有效到达借款学生端。针对这一困境,华安保险拟定了周全的诚信教育工作,围绕“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出于对学生的关爱,采取诚信教育、设置多方式还款提醒、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等多种途径加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并将还款方式有效提前告知借款学生。面世12年以来,学贷险业务没有发生过一起通过法律诉讼来解决学生违约的案例。
每一年,华安保险都会派出人力分赴全国各地与高校合作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举办讲座、高校广播、微信推送等形式,向学生传播自食其力贷款上学、科学了解金融知识、努力培养自身优秀品质的独立意识。这些活动深受高校与学生的欢迎,也让学生意识到社会信用的重要性,成为高校学子在“诚信教育”领域的引路人。
小杠杆撬动的大能量,联合公益资金撬动更大助贫效能
坚持了12年的学贷险,在“脱贫攻坚”的浪潮中成为华安保险探索保险助力扶贫的重要力量。学贷险管理团队通过精简、高效的运作模式,用信用保险产品的特殊杠杆,撬动起了社会各方主体参与的巨大力量。
这一产品的业务管理实行总、分公司垂直授权,同时全国电话服务中心也成立学贷险专项小组,由总部统一管理。这一团队在各地充分与政府、扶贫部门、教育部门、银行、高校、贫困生间展开合作,不断吸引社会资金进入扶贫领域,加大了助学贷款在贫困生群体间的发放覆盖面,形成多方“共赢”局面。
将保险机制引入到助学贷款中,一方面使银行贷款的风险得以锁定,政府无需再为超出风险补偿金部分的风险垫资买单,节省了一大笔风险成本,让助学贷款惠及更多需要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贫困学生;另一方面将资助中心从贷款管理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转由保险机构承接管理,促进资助中心从原先助学贷款环节中的“经办行”角色回归到政府管理的角色中。不让财政多出一分钱,不用政府多配一个人,这些年来,华安保险的“学贷险”在黑龙江、云南、福建等诸多省市落地生根,成为当地助学贷款良好循环中不可缺少的“助推器”。
201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深入推进产业、教育、健康、生态扶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激发脱贫内生动力。”华安保险将不断优化自身服务能力,继续深化校园金融保险领域的扶贫工作,赋能广大贫困学子及其家庭脱离贫困、走出贫困的有生力量,用信用保险撬动起更加巨大的保险扶贫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