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经济学
十六大以来,保险业强调要高度重视发挥社会责任的作用。中国保监会第二任主席吴定富上任后不久,在第一次调研中就十分明确地提出了,保险业要主动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几年下来,保险业不论是繁荣市场,改进服务,还是产品创新,资金运用,理论建树,都紧紧围绕“承担社会责任”这一中心。
近来也有其它一些行业的企业积极倡导社会责任的发挥。国家电网公司日前发布《2005社会责任报告》,这是中央企业对外发布的第一份社会责任报告,标志着中央企业开始融入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的世界潮流。据了解,国家电网公司的社会责任报告分为16节,包括坚持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的基本价值取向、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建设世界一流电网、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电力保障等10个方面内容。国家电网公司今后每年将发布一次类似报告。
应当说,企业社会责任对中国企业而言,还是一个新事物,而在当前的世界潮流中,几乎所有的国际知名跨国企业都有相应的理念来指导各自企业的社会责任行动。日本当代经营之圣稻盛和夫的话,足可以为企业社会责任做注解。他说:“公司并不是经营者个人追求梦想的地方,公司应该在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幸福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欧洲的企业中已经日益形成风气,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把履行社会责任作为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欧盟早在2000年提出的共同体建设规划中,就把“建设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文化”作为其一项重要工作。随后,欧盟委员会出台“企业社会责任框架标准”,为企业开展这一领域的工作提供方向。欧盟还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组织”,为境内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提供咨询。并为成员企业建立了网络,相互可以沟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和经验。该组织目前正在开展一场遍及全欧洲的“企业社会责任马拉松运动”,在各国轮流组织有关会议和培训,以促进更多的企业成为社会责任型企业。
为改变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滞后的状况,我国政府目前正在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商务部和国资委已将企业强化公司责任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那么,企业需要承担哪些方面的责任呢?最明显的,是对股东,企业要负责赢利、发展的责任;对职工,企业要有分享企业发展成果的责任;对社会,它的责任更加丰富多彩,纳税、稳定、就业、带动第三产业、推动社会进步、扶贫济困、慈善事业、两个文明建设、社会治安等。但是,就社会责任而言,每个行业又各有不同。
4月15日,中国民航总局消费者事务中心组织首都国际机场、中国国际、东方、南方、海南、厦门、上海、四川航空公司等单位,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举行“以人为本至诚服务、构建和谐消费环境”的主题活动。民航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将直面民航服务质量与大众需求存在的差距,向大众需求靠拢。
国航副总裁杨丽华坦言,我国民航市场正快速发展,民航消费正从原来的服务于少数人走向大众化、多元化。国航已经认识到了新变化,正转变观念主动与消费者接触,了解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比如发生航班延误后,国航将及时告知旅客,妥善安置好旅客,国航努力的目标是,逐步把旅客对航空公司的要求转变成企业的自觉行为。南航副总裁任继东指出,南航在服务、安全管理等方面,正在按照国际标准提升自我,今年将投资5000万元,启动服务质量动态评价体系。东航副总裁吴九洪表示,东航正致力于强化投诉流程,努力做到内部不扯皮,服务接口无缝隙,为旅客提供一条龙服务。
这就是民航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最近首都的大部分网站联合签署声明,坚决净化网络,远离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努力给广大青少年的成长创造健康有益的网络环境。
这就是网络信息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一提社会责任,有人就表示置疑:企业就是企业,能赚钱就行,还要求它社会责任是不切实际,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保险业近年来积极探索发挥社会功能和作用的渠道和道路,努力承担社会责任,就有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斥之为“玩政治”。
但同时也有一些有识之士,在他们经营管理的企业,响当当地提出“责任”的口号。华安保险,即是一例,在他们企业精神指向中,责任也包括了社会责任。这个公司去年开发的有关应对禽流感的保险产品,不但拓展了新的市场,取得了初步的经济效益,而且树立了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鲜明地亮出了保险公司为国分忧、为民解愁的神剑。
笔者访问过的一些欧洲企业都曾表示类似的观点: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不仅不影响企业发展,反倒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使企业在获得贷款、赢得高素质员工、扩大市场等方面,获得更多回报。实际上,欧盟有很多相关的研究和调查都表明,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和发展。德国贝塔斯曼集团前总裁莱因哈特·莫恩如此注解:“愿意在为人服务方面投资的企业,也将因此获得更大的创造力、事业心和生产力”。
企业社会责任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是我国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关节。保险业这两三年呈现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势头,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把社会责任的发挥和自身的做大做强紧密结合起来。换句话说,从过去保险业发展的旧模式、旧套路中解放出来,按照新的发展方向,在积极参与社会发展中寻找事业空间,在主动服务经济改革中探索效益增长。正是因为坚持了以社会责任为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全面进军责任险、企业年金、健康险和“三农”保险新领域,所以把资金运用与国家经济发展重心、金融改革热点密切融合,在原来业务的基础上开始有了新的效益增长点。
之所以强调责任经济学的角度,还有着非常广泛深刻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和国内国际环境因素。从国内发展来看,首先,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是贯彻党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一个具体行动。这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企业也有义务。其次,这也是落实宪法、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需要,体现我国更加尊重人、尊重劳动的大国形象。再次,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增加中低收入阶层收入、缩小贫富两极分化、扩大农村消费和维护社会稳定。从国际背景来看,我国应该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内要加强境内企业社会责任,外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增加主动权和话语权。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应积极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社会责任工作组会议,加快制定一套符合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标准体系,适时推出,并加以宣传和推广,力争被其他发展中国家接受、被跨国公司认同。
从外贸发展来看,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对出口企业形成压力机制,加快外贸增长方式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传统的外贸增长方式不但容易引发贸易摩擦,从长期看,也不利于这些产业竞争力的提高和产业结构升级,甚至会丧失现有的竞争优势。同时,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多年,今年可能突破800亿美元,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有利于进一步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早日承认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增强企业社会责任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共同发展来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世界贸易格局和产业分工形成了一定冲击。甚至一些与我国传统友好的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经贸扩张都保持着高度警惕心理,由此而来的“中国威胁论”也不时甚嚣尘上。占领国际市场,既是个策略问题,也是个战略问题,我们在寻求外部发展空间的同时,也要统筹兼顾国际市场的接受能力。
当前,对待企业社会责任问题,需要一个理性的态度。企业不应视社会责任为洪水猛兽,而要视之为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我国经济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经济发展中存在着贫富不均、地区不平衡因素、职工权益保障和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在我国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是企业将自己的专业优势与我国的这些社会和环境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将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当每一个企业都能自觉地做到这一点的时候,自然、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近。
(作者单位:中国保监会办公厅)
张忠宁/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