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效率的一体两面

八月 28, 2018/ 0 评论

“非典”就是命令。4·20以来,政府行政效率显示出一种全新的战时姿态,这无疑是推动抗非典行动取得重大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另一方面,除了与抗非典直接相关的事件之外,其他事情上的效率低下似乎反而有了一个合理的借口,在这里,“非典”成了典型性的效率低下挥之不去的阴影。

见诸报端的一则报道透露,因为SARS的原因,QFII(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计划)的进展处于停顿状态。报道说,“即使以最晚递交QFII资格申请的德意志银行4月15日的日期计算,加上15个审批工作日,第一批QFII资格再怎么也不该推迟至今仍不出台。”人们不清楚其中是否存在外方因为SARS的不确定性而撤消投资计划的问题,但证监会方面说,主要是跟外资申请方不能与监管方直接见面交流有很大的关系。证监会机关对防“非典”的高度重视,据说到了“一些重点部门甚至连报纸进来都要实施消毒”的程度,却对因无法同外来人员接触而影响审批QFII的工作效率束手无策。

也许,这只是非常时期的一种非典型状态,由于可以理解的原因,在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随着一个又一个会议的取消或推迟,随着机关工作人员出差计划的取消或推迟,工作效率受到一些影响也许是顺理成章的。我们不想也不应该简单地否定这些为了防止“非典”扩散而采取的应急措施,但是,不能不置疑的是:难道工作效率的停顿和低下都是“非典”惹的祸?

许多单位面对“非典”手忙脚乱,网上办公流于形式是造成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网上办公无疑可以借助于数据通信技术提高办事效率,比之于电话机、传真机、公交车,显然要方便、快捷、安全得多。而在“非典”流行期间,也不失为值得提倡的一种有效避免“非典”接触性传染的手段。在这次“非典”流行时期,一些有条件的部门纷纷推出网上办公,能网上交流的事不开会,能不走路就办的事网上办,能不劳下属上门的事网上见。假如政府部门藉此机会改掉因循守旧的办公方式,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不能不说是一件好事。但即使是先进的网络也无法帮助人们打无准备之仗。在相当多的一些单位,依然是徒有形式。那些平时习惯于传统的办公方式的部门,即使赶紧添置起设备来,也是远水不解近渴。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鲁迅先生几十年所刻画的形象如今成了“非典”时期某些机关作风的生动写照。且不说一些领导部门满足于在网上指手画脚,遥控指挥,只知要下面把情况统计上报,自己不作调查研究,无形之中成了“空中楼阁”,四通八达的网络并未成为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桥梁;更不应该的是,在有的原来并无网上办事项目的机关,他们来凑网上办公的热闹并不是为了体恤下情,方便群众,而纯粹只是为了避免与外界接触,以减少自己接触传染“非典”的机会。有的甚至连网络的名义也抛在脑后,就大借“非典”之机闭关自守,消极怠工。这种明哲保身的作风与各级领导在抗“非典”过程中亲莅亲为的亲民作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不用说,其所表现出来的效率低下同抗“非典”的战时精神和高效率的工作作风更是格格不入的。

在某种意义上,工作效率的低下也是一种腐败。工作效率的低下所造成的工作延搁,事业停顿,其消极影响即使未必在当前表现出来,将来也是要表现出来的,甚至终究有可能将抗“非典”的物质成果毁于一旦。在当前这样的关键时期,“非典”是对工作效率的一个考验,它考验着方方面面的行动能力、敬业精神和综合素质,而不仅仅在于防疫。“非典”给我们一个机会,重新审视我们的政府效率,包括审视它的一体两面。如果说,抗“非典”中形成的战时高效率目前还只能说是非典型的话,那么,对于“非典”时期有增无减的典型的效率低下,我们就格外不能忽视。

黄湘源/深圳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