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风暴”考验保险业

八月 28, 2018/ 0 评论

最近,我国部分地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人们谈“非”色变。从白醋喷雾剂、板蓝根、口罩到热销的中成药,人们在寻找一切能够降低非典型肺炎风险的方法。“非典”是人类健康的共同敌人,面对这场猝不及防的灾害,我们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而作为降低人生风险的保障产品,保险也落入了人们的视线。与医学界、民航业以及旅游业一样,中国的保险业也正在遭遇非典型肺炎这道全新难题的考验。

商业保险助力抗“非典”

据了解,“非典”作为一种人类前所未有的疾病,一般不在各保险公司寿险保单的免责范围内。所以,投保人只要投保了疾病保险,一旦查出患有“非典”,就应该和其他普通疾病一样得到赔偿。为保护投保人的合法权益,中国保监会发出通告,明确保险公司不得拒付“非典”险。通告表示,各家保险公司要迅速、切实、有效地进行“非典”的保险理赔工作,使被保险人在不幸染病时能得到及时的保险保障,让被保险人及其家属得到适当的经济补偿。对推诿、搪塞等不负责任的行为和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的公司,将依法严肃处理。如果保险公司擅自将“非典”从已报备的条款责任中删除,保险监管部门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这也就意味着,以前的投保人如果被确诊患有“非典”,可以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完全有赔付的责任。

 

与此同时,与“非典”相关的新型险种在一些地方应运而生。香港盈科保险推出了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保障,客户只需于4月30日前成功投保个人寿险,便可获赠高达5000港元的保障,更可享受一次免费肺部X光检查。香港的中银人寿保险公司(简称“中银人寿”)宣布:凡在2003年4月2日至6月30日期间,前1000名成功投保该公司美满人生保障系列计划、同时第一年保费在5000港元以上的客户,均可免费获赠“非典”型肺炎住院现金保障;若客户不幸证实因SARS而需入住香港当地医院接受治疗的,在治疗期间将可获得每天200港元的现金赔偿,每张保单最高赔偿额为6000港元,以减轻客户在患病期间的经济负担。

自4月28日开始,太平人寿将推出专门针对非典的险种“太平特定疾病附加住院收入保障保险”,这是国内首家推出针对非典产品的保险公司。太平特定疾病附加住院收入保障保险是一个附加险,其保障期限是一年,其最大的优势是其观察期较一般医疗险的观察期少10天,而被保险人被确诊为非典患者后,能根据住院天数,获得每天100元至300元的住院津贴。另外,消费者只要投保太平人寿任一寿险产品,就能投保该附加险……还有其它多家保险公司都推出非典保险产品。

“非典”向保险业挥出双刃剑

目前,“非典”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人们对与“非典”相关的保险十分关注。比如,普通百姓还能投保吗?抗“非典”的一线医护人员能否投保?保险公司对于这种新型疾病,愿意承担高风险接单吗?保险公司会否推出专门针对“非典”的新品种?但是,与太平人寿及香港等发生“非典”疫情地区的保险商相比,内地多数保险公司显得思想“保守”而步调“迟缓”,还没有几家保险公司能主动应对观众的保险需求,少有保险公司接招争这块蛋糕。

 

当然了,目前医学界对“非典”认识还不充分,不确定因素太多,特别是一线医护人员是被传染的高危人群。如何确定不同人群的风险等级,如何确定的投保比例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技术层面的研讨,需要经过经济学计算,稍有不慎就可能承担较大的风险,可谓“吃力不讨好”,所以,多数保险公司都静观局势。

事实上,就像一个人如果没有风险意识,就不会购买保险一样。风险的存在是保险产生和存在的自然基础,风险的发展是保险发展的重要条件。在国外,五花八门的保险林林总总,只要妥善设计,都能从中分一杯羹。在人类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保险是化化解风险重要途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由于一场防范、抗击非典的战斗,正在全面展开,人们对非典役情极大关注,市场有着强烈的保险需求。比如,对由于“非典”住院的客户进行住院补贴或报销住院费用,不仅可以减轻国家财政负担,也可减轻个人经济压力;如果被保险人在不幸染病后死亡,让被保险人家人得到适当的经济补偿,也是一种必要的救助措施。可以说,“非典”保险产品商机无限,推出新险种,不仅可以抢占针对非典的医疗险或是健康险市场,还可制造一种市场效应,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另一方面,人类攻克医学顽症的过程,也是探索和掌握自然规律、改造和利用客观世界的过程。18、19世纪,世界范围内都发生过大范围的疫病流行,疟疾、霍乱、鼠疫、结核病、登革热等。尽管人类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但最终取得了胜利。与历史上的传染病相比,非典型肺炎的死亡率不到5%,但已经引起我们高度重视。我国科研人员仅用10多天时间就确定和破译了非典病毒的基因图谱,研究出检测方法,其速度之快,被世界卫生组织人士誉为史无前例。应该相信,经过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在科研攻关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要不了太长的时间,人类就会彻底降服“非典”这一病魔。由此可见,同诺大的投保市场相比,赔付机率还是比较低的。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能否抓住稍纵即逝的商机十分重要。总之,“非典”是一把双刃剑,正考验着中国保险业的胆识和勇气。一方面,保险公司有承担巨大损失的风险,另一方面也隐藏着较大商机。

保险产品需要与时俱进

这一段新闻焦点是伊拉克战争和非典型肺炎,在铺天盖地的硝烟味和抗炎声中,美国康涅狄格州的一家玩具公司开发了以前伊拉克新闻部长萨哈夫命名的玩具娃娃,娃娃身高25厘米,长着萨哈夫的脸孔,一身戎装,歪戴着贝雷帽。会说话的萨哈夫玩偶会吐出萨哈夫令人印象深刻的好几句名言,例如“在巴格达没有美国的异教徒,没有!”,还有“我们初步的估计是他们全都会死亡”。推出之后,萨哈夫人物玩具竟然大受欢迎,销售前途十分看好,订单不断涌入玩具公司在各地的分厂。

避开大发战争财不说,仅从商人角度出发,此举意味深长。从我国保险业在与“非典”的应对中,显示出我们对市场调节信号缺乏敏感性,我国保险业还不能从容应对。主要是对某些风险的认知程度较低,缺乏较精确的风险评估手段,保险人不敢贸然进入相关风险市场,不能及时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目前,我们面临着传统保险市场日趋饱和,可开拓的空间越来越小,而类似“非典”这样有着巨大潜在需求和现实需求的保险市场,我们动作迟缓,甚至无所作为。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时代,一切收益“风险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所以越早转变观念无论对于保险业的发展都越有利。可以说,与时俱进的研究和开发新型保险产品,将会在为广大投保人带来巨大保障利益的同时,为保险业未来的增长提供新的增长点,否则就会错失良机。

近年来,社会变迁相当快速,尤其市场变化之程度更是超乎人们的想象与控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巨灾发生频率和损失程度不断显上升趋势;经济集中度和关联度的提高,增加了经济发达地区和整个国民经济遭受巨大财产损失和金融危机的风险;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已经和正在给许多国家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风险,如核泄漏、计算机系统故障、遗传和基因技术的滥用、新型材料的污染;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在为各国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型国际经营风险;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出现正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信息和知识社会,同时也带来了利用高新技术犯罪的巨大隐患;国际分工可以使消费者得到更便宜的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埋下了国民经济被他国操纵的种子;生活和医疗条件的改善使人类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高,同时也带来了世界性的老龄化问题,加重了医疗、护理等方面的费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增加了对基础设施、交通、文化和各种消费品的需求,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等等;我们面临的风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多,同时无疑也给保险业带来了较大机遇和严峻挑战。

可以说,只有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才有生命力和竞争力,才有市场发展潜力,新品开发是保险业务发展的重要源头,是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保险业既要以“非典风暴”为机遇,积极研究和尽快开发与非典相关的险种,提高人们的保障能力,更要适时而动,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新形势,在各种保险需求中抢先商机,快速满足市场需求。与时俱进的开发保险新品,不仅能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满足市场和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还能赚个钵满盆盈。

陈爱和/江苏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