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一个人的长征》的几点思考

十二月 14, 2018/ 0 评论

文 王晓娜/重庆分公司

近期,华安保险邀请左力先生向全体华安人作《一个人的长征》的主题演讲。左力先生通过精彩的演讲,带领大家回到了炮火纷飞的年代,回到了激荡不安的旧中国。虽然隔着视频,但是聆听者依然被深深感染,视频会议室里几度沉寂哽咽,又几度兴奋沸腾。听罢演讲,我亦思绪万千,无处宣泄,借此征文活动聊以抒发个人所思所想,一吐为快。

第一,我们从哪里来?

听完演讲以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从哪里来?生理上来说,我们由父母生育抚养,是家庭养育了我们。从更宏大的角度来看,我们所享受的一切得益于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是祖国养育了我们。高中时读老舍的《茶馆》,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国都没有了,还谈什么家。”这个梗在我尚不成熟的心灵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作为一名80后,我们是幸福的一代,就业面广泛,购房时的压力也没有现在的大。虽然成长环境不如90后、00后这么优越,但是比起60后、70后,我们已经幸福太多。左力先生演讲中有一个故事特别触动我——战场上,一位妇女正在生产,旁边的战士为了保护新生命的诞生而死伤惨重,有的战士不理解,但一个声音大声吼道:“我们流血不正是为了这些孩子吗?”时至今天,我们正是“这些孩子”,正是这些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一代又一代的孩子。

成长道路上,我们感恩父母家人,也应该感谢那些为了新中国成立而浴血奋战的先烈们。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更没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和后继发展的经济环境。喝水不忘挖井人,我们虽然没有亲历过战争年代,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也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忘记历史。在对家庭子女教育中,父母应该把红色教育作为重要一课,把爱国主义教育和关于战争历史的教育传承下去,世世代代,铭记于心,也感恩于心。

第二,我们应该怎么做?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我们的人生任务是不一样的。我曾经试着把人生分成了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0-3岁,婴幼儿时期;第二个阶段是3-25岁左右,从幼儿园到大学或者更高级别的学习阶段;第三阶段是毕业以后到35岁,大多数人会在这个阶段实现成家立业、结婚生子;第四阶段是35岁到60岁左右,属于工作和家庭的巩固阶段;第五阶段是退休以后,可以继续发光发热。年龄越大,我越体会到:噢,原来这就是生活。在单位努力工作,在家里精心经营,个人更要不忘学习和进步,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心中的梦想似乎渐渐失去了光芒,带着几许挣扎,我们不得不接受自己是一个平凡人的现实。可是什么是平凡人,什么又不是平凡人呢?不好高骛远,不暗自神伤,珍惜眼前,踏踏实实过好每一天,方不负时光、不负此生。

首先,三观要正——心中有信仰。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做一个积极向上、正直善良的人,传递正能量,明辨是非善恶。我在工作中经常和新同事们交流的是熟悉了解公司的规章制度,按照制度约束自己,而不是去看别人怎么做,可以向优秀者学习,但是要知道标准是什么,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风。勇于与负面行为较量,向懦弱与退缩说不,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关键时刻要能够挺身而出。我想,这也是华安保险责任文化的意义之一。
其次,要有目标和行动——手上有力量。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人们很容易浮躁和迷失自我,信仰模糊。天上不可能掉馅饼,我们也不可能一口吃个金娃娃。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容易产生倦怠和和尚撞钟的心态,我们需要保持激情和明确目标,目标不一定要非常宏伟,对于我们的工作而言,可以将年度目标分解到每一个月、每一周,落实到每一天。重庆华安有开展晨间学习的传统,每天学习以后,我们会对部门当天的工作计划进行简短的交流,将计划和目标填满在每一天的日常工作中,虽然不会立马出现成效,但是长久坚持下来,我们的工作肯定会有进步,自己会有收获和成长。所谓熟能生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日积月累也是华安保险专业文化的诠释。

最后,要有进取的欲望——脑袋中有想法。脚踏实地并不意味就要放弃仰望星空的追求,而是先有沉淀才会有突破,细处着笔才能绘制出心中的蓝图。红军在长征中坚定地迈出每一步,才能走过25000里,迎来胜利会师。

除了三观端正,还有一观也很重要——荣辱观。我们既要保持平和的心态,也要追求进步。如果做好做差都一样,没有奖优罚劣的机制,没有荣誉与羞耻的差异体验,就不能激发我们的斗志,整个团队和氛围就会死气沉沉,不思进取。团队中一定要弘扬优秀,塑造典型,每一个团队成员也要争前恐后,你追我赶,共同践行华安保险的奋进文化。

第三,我们将到哪里去?

人生是一场自我的修行,也是每一个人需要行进一辈子的长征。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和世间的不完美,对于可以改变的,试着全力以赴,对于无法改变的,学会温柔相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有这样的心态,还能有什么困难呢?红军长征的目标是胜利会师,解放全中国,而我们人生的追求是什么呢?

想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一段名言,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红军那一代人做到了,如今现世安稳,已不再需要我们弃笔从戎,可是如何守住现在的美好生活,如何推动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在单位做一个好员工,尽职守则;在家扮演好三个角色,尊老爱幼;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遵纪守法。我们每一个人都付出一点努力,做一个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终会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战争离我们很远,我们从未经历过。战争又离我们很近,正在地球的另一侧发生。常怀感恩心,历史不能忘,革命先烈不能忘,长征精神不能忘,共产党员的信仰不能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使命,也有每个时代的英雄。虽然我们很难成为别人眼中的英雄,但是谁说不辜负平凡的一生不是幸福呢?战胜自己,突破自己,就是做自己的英雄。

文至末尾,以一句名言与诸君共勉: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
笔罢,心安。
(本文系“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争做奋进华安人”主题征文大赛二等奖作品)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