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需要工匠精神

二月 27, 2019/ 0 评论

浓香/北京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大致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等四个方面内容。其中,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是根本,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核心,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要义,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是灵魂。自古以来,无数称得上这份荣耀的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他们对细节有着很高的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无数名垂青史的作品、技艺、成就和文化因此永存世间。

保险业需要“工匠精神”吗?之所以会提出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之一,工匠是那些干最粗、最笨活儿的社会底层,保险人是金融白领,不需要当这种层次很低的工匠。误区之二,保险合同、保险产品都是定制格式的,不可能有发挥的余地,工匠精神无用武之地。

乍听起来,似乎有一点道理。分析进去,恍然大悟,实在谬矣,容我一一道来。如前文所述,工匠精神的爱岗敬业,互为表里、相辅相成。爱岗是敬业的基础,而敬业是爱岗的升华。所谓“爱岗”,就是要干一行,爱一行,热爱本职工作,不能见异思迁,站在这山望那山高。所谓“敬业”,就是要钻一行,精一行,对待自己的工作,要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近年来凡是获得“工匠”和“劳模”荣誉称号的工人,都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很多人都在本职岗位上工作了二三十年之久,干出了一番事业。所以,“工匠精神”最根本的内涵,就是“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保险业的从业者们,都爱岗敬业了吗?未必。我们常说,保险是百年基业,保险公司要当百年老店。然而,不少从业人员别说爱岗了,连行业最基本的诚信要求都做不到,销售误导、理赔难等等,都是不爱岗、不敬业的典型表现。还有一些高管人员,完全漠视企业社会责任和股东利益,为了一己之私利,为了完成奖金目标,跑马圈地、挑战法规底线、大搞内部交易、抽屉协议,结果是制造风险、为乱市场、盲目经营、饮鸩止渴,哪有一点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个别高管人员好似跳跳蛙,不断追求职位高薪,别说工匠了,就是连普通员工的踏实肯干精神都没有。这是其一,其二:工匠精神的精益求精,是指一件产品或一种工作,本来做得很好了,很不错了,但还不满足,还要做得更好,达到极致。“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是“工匠精神”的核心,一个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工匠”,就在于他对自己产品品质的追求,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改进产品,努力把产品的品质从99%,提升到99.9%、再提升到99.99%。对于“工匠”来说,产品的品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当代获得各类“工匠”荣誉称号的工人们,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身怀绝技,在国际、全国或省的各种技能大赛中斩金夺银。保险业其实更需要精益求精的品质,但是事实上在国内却相当缺乏工匠精神。早年间,不少公司的保单十分雷同,大家互相抄,个性化、定制化的保单很少,没人费那心思。这很典型地反映了行业普遍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和追求。其三,工匠精神的协作共进,主要体现于新时代的团队意识。比如“复兴号”列车,一列车厢就有三万七千多道工序,这三万七千多道工序,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由车间或班组亦即团队协作来完成。“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是现代“工匠精神”的要义,就是团队成员的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共同进步。现代保险业,也是一架精密机器,需要研发、合规、风控、销售、理赔、精算等部门的通力合作,共同管理运营。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公司内部部门之间矛盾重重,矛盾牵扯不断,互相埋怨互相拆台也是常有的事,协作共进的理念碎了一地。除了内部结构设计上的不足,协作精神缺乏是关键。其四,“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也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之一,甚至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灵魂,强调的则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推动产品的升级换代,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目前保险业创新不足,卓越意识普遍淡漠,盯着抢客户、拼费用、挖墙脚、人海战术的多,主动进行模式创新、程序改进、技术升级的动力不足。

中国保险业发展到今天,提倡工匠精神,是一种回归本源的呼唤。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协作共进、追求卓越,是保险业提升管理经营水平的迫切要求,是增强科学经营理念、严控风险的自觉性的客观规律,也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回应人民群众保障诉求的时代答卷。工匠精神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尺度、是中国制造前行的精神源泉,也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唤醒保险业“工匠精神”,时不我待。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