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乌兰巴托,半个蒙古国

六月 18, 2019/ 0 评论

文 黄橙/厦门

乌兰巴托是蒙古国的首都,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工业、科技的中心,它几乎承载了整个国家的全部梦想和压力。很难想象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度,竟然在首都挤进了一半的人口(全国300万人口,近150万人生活在乌兰巴托),而第二和第三大城市的人口都只有8万多人,也难怪当地人戏称乌兰巴托是“蒙古国唯一的城市”。

压力归压力,乌兰巴托的辉煌和富丽,无疑是每一个蒙古人心中的天堂。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有一首歌《乌兰巴托的夜》开始在世界各地传唱,绵密浓烈的爱意随着空灵的嗓音飘荡开来,在呼麦、长调、马头琴等蒙古音乐元素的加持下,每一枚音符都直落人心最柔软的湖区。

这座始建于1639年,别有草原风貌的城市,也经历了近代政治运动的苦难洗礼。城市里没多少高大上的摩天大楼,所幸一些历史古迹依然保存完好,市中心的现代建筑亦有奇绝之美,当绮丽华贵的传统服饰遇上轻奢引领的世界时尚风潮,演绎出来的是惊世骇俗的视觉享受……

【成吉思汗,神一样的存在】

对于蒙古人来说,13世纪的世界霸主成吉思汗(1162年5月31日—1227年8月25日,蒙古帝国皇帝)永远是他们心中的英雄。他们热切地将成吉思汗印在伏特加酒瓶、香烟、巧克力棒,绣在挂毯上,把唯一的国际机场命名为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最为有趣的是,乌兰巴托市中心那个宏大的广场,原先是以开国元勋苏赫巴托命名的,自从2006年,蒙古国为了纪念成吉思汗登基800周年,在广场北面紧邻总统府的地方建造了成吉思汗铜像之后,这个具有国家象征意义的广场就渐渐被叫做成吉思汗广场了。

除非节日庆典或举办大型集会, 成吉思汗广场总是显得空旷安静,这里是欣赏蒙古历史建筑,观察蒙古

人丰富表情的好地方。常见当地人三五成群来成吉思汗铜像前拍集体照,或是为了孩子的成年礼,或是为了自己或亲友的纪念日……他们大多盛装出现在广场,穿传统服装的必是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色彩夺目,穿现代服装的必定是西装革履、衣着入时。蒙古人的面部特征非常明显:高颧骨、细长眼睛,配上一张圆圆肉感或充满沧桑的脸。他们即使很多人在一起也不喧闹,或许是因为长期的草原生活让人习惯了安静。

成吉思汗铜像位于广场北面,在他的东西两侧,分别矗立着忽必烈和窝阔台的雕像。广场东北是现代气息浓厚的文化宫,也是蒙古国家现代美术馆和其

他一些文化机构所在地。在广场东南角,有一座粉红白边的希腊风格建筑特别像梦幻城堡,一打听原来是国家歌剧芭蕾舞剧院,西南方向的土红色建筑是蒙古证券交易所,与它相邻的带钟楼的建筑是中央邮局。蒙古国的零公里基准点也在广场的一个角落,这是蒙古国名符其实的地理中心。

距此30余公里,还有一尊进入世界吉尼斯纪录的成吉思汗骑马雕像,这个不锈钢雕像40米高,250吨重,也是为了纪念成吉思汗登基800周年而建的,已成为蒙古国民引以为傲的新标志。雕像脚下的圆形台座是成吉思汗博物馆,展出了许多与成吉思汗有关的历史图文,蒙古游牧文化的珍贵文物,除了古代兵器之外,还有一个9米高、由225张牛皮制成的皮靴子,据称全球最大的皮靴。靴子旁边还有一个3米多长的巨大马鞭。马鞭背后有一部电梯直通成吉思汗坐骑的颈部,顺着阶梯可以抵达马头上的观景平台,在这里环顾四周都是辽阔葱郁的大草原,顺着一代天骄眼睛的朝向,可以望见他的出生地和800年前横扫亚欧大陆的烽火硝烟。

【那些打上中国烙印的古迹】

砖雕照壁、歇山式木牌楼、重叠飞檐,琉璃绿瓦……刚与博格多汗宫打个照面,就被各种中国建筑元素洗亮双眼。连门神也是以秦琼与尉迟恭的形象为蓝本,木牌楼上的蓝底金字匾额,上书蒙、汉、满、藏四种文字“乐善好施”,一切都印证了100多年前这座宫殿与中国的不解之缘,据考证博格多汗宫系蒙古宗教领袖博格多汗哲布尊丹巴(1869-1924)奉清廷谕旨而建。整个木构建筑群未使用一颗钉子,只用了108个榫口,属于十分传统的中式建筑。连选址也是严格按中国的风水原理,建于博格多汗山脚下的图拉河畔,依山傍水,风景如画。

博格多汗宫是蒙古第八位活佛、也是最后一位国王的居所、办公和礼佛场所,有许多珍贵的佛像、经卷和法器可以观赏。宫殿一侧两层欧式楼房才是博格多汗宫博物馆的珍宝聚集地,收藏着博格多汗当年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其中最为奢侈的是用80条狐狸皮制成的长袍、150头雪豹皮毛围成的蒙古包等。令人疑惑的是,这位活佛不仅喜欢狐狸皮、雪豹皮,还喜欢各种野生动物的标本,佛教不是倡导不杀生的吗?临别博格多汗宫,不禁又多看了一眼150头雪豹皮毛围成的蒙古包,觉得这些雪豹真是生不逢时。

博格多汗曾经在甘丹寺铸造了一尊铜佛——章冉泽大佛(即千手观音菩萨),可惜在二战时期被运到苏联熔化做了子弹,间接参与了列宁格勒保卫战。后来蒙古人又重建了一尊高达28米的镀金铜佛,镶嵌了2000多颗珠宝,大佛体内藏有27吨药草、334卷佛经,如今已经成为蒙古的国宝。面对章冉泽大佛,你除了仰视、匍伏,就是围着佛殿的转经筒行走,口中念念有词,仿佛有数不尽的心愿要跟大佛说。在佛殿之外,还有一个诉说心愿的地方,一根被涂成红色的沧桑树干立在这儿200多年了,一天不知要听取多少信众的思想汇报,连树干的折皱都被人摩挲得油光发亮,当地人说它是最灵验的许愿树。

这座建于1838年的甘丹寺,一直是蒙古国香火最旺的寺庙。尽管它的五座僧院犹如随意摆放的五子棋,让信众摸不清这儿的佛门仪轨。每次来礼佛更像是一场自由的拜谒,与蒙古人天马行空、任意驰骋的习性倒也吻合。

【无处不在的蒙古艺术之美】

每到一个国家,最不能错过的是国立博物馆,这里汇聚了这个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精华。蒙古国立博物馆就在成吉思汗广场附近,与总统府隔街相望。这里有4万多件历史展品,包含石器时代,突厥时期的文物、蒙古民族的服饰、蒙古牧民生活用品等等。其中,最令人痴迷的是蒙古民族服饰展厅,感觉每一件精美的服饰上都打着游牧文化的印记。

直到晚上看了一场Torgo时装秀,才真正领略了蒙古民族服饰的无穷魅力。这是传统与时尚的梦幻演绎,模特儿身上每一件服装的古典元素都拥有蒙古先人智慧的结晶。“用苍天的颜色将绸缎展开,用广袤的大地去衡量剪裁,那日月星辰,是我的装饰。”Torgo是蒙古国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时装品牌,其设计师擅长从蒙古各部落服装中觅得灵感,将传统蒙古服装与当代欧洲设计相融合,视觉冲击力“爆表”。如果说博物馆里的古代服装令人惊艳,那么时装台上活态的历史只能用惊世骇俗来描述了。

在总统府西北面的对街有一家蒙古最著名的乐器店,四壁挂满了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的马头琴,有的马头琴柄上雕刻着三匹马,可爱的马耳高高竖起,仿佛在聆听美妙的琴声。热情的店员正在为顾客推荐经典的马头琴音碟,她耐心地介绍着不同演奏者的艺术风格。每张音碟的价格在25000-30000蒙古币之间(相当于68-83元人民币),由于蒙古人视音乐如生命,所以并不会觉得贵。

在中央邮局,前来买蒙古国邮票的人络绎不绝,本地人占了多数。此前就听说蒙古国邮票一直是国际

邮票市场上的抢手货,绝大部分邮票的发行量只有10000至30000套,这么少的发行量加上可以媲美印钞的印制技术,使得蒙古国邮票投资价值稳步上升。不少反映草原生活和历史故事的邮票都精美得让人爱不释手,有一套蒙古包外型的邮票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对了,世界上最大的佛教邮票《和平的曼陀罗》也是由蒙古国发行的。

在许多人印象中,蒙古除了烤肉,好像就没什么好吃的。不过,乌兰巴托的蒙古烤肉烤出了艺术风情,在味觉享受之外又多了视觉享受。BD’s蒙古烤肉餐厅位于乌兰巴托的美食街上,提供半自助式的烤肉,食客端一个空空如也的大碗,自选各种肉、蔬菜和酱料,放到柜台的某个编号框内,很快就有“小鲜肉”级的帅厨师将它们分别倒到一个比车轮还大的铁板平台上,然后他们挥动不锈钢长夹以杂技式的互动,将食材翻炒腾挪,节奏锵锵,直至肉香四溢。在这样热闹的氛围中等待盘中餐,食客的兴奋程度不逊于正在厨艺表演的厨师。

如果是周末,餐后最好的“甜点”就是去那座粉红白边的国家歌剧芭蕾舞剧院,看一场浪漫诗意的演出,给乌兰巴托之旅留下隽永美好的记忆。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行走56国,出书21本)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