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从这一刻开始——写给髫年入学的你
蓝星/文
时节如流,忽忽经年再一秋。临近幼儿园毕业典礼,你说早知道念南师附小就好了,隔着矮墙就还能见到心爱的老师们。我想:成长的世界也只是隔着那么一堵矮墙就好了,其实可不尽然……
报名之后,你俨然就是一名小学生了。提及读书学习就很自然扯到“成龙成凤”“起跑线”之类的老套词汇。我和你妈妈早就形成共识,只要你不感兴趣的就没必要随从大流。然而,随之往后的学习,则不能由你任性。你出生之时我说过,“夫予者,不求予闻达于众,不拜巾帼翘楚”,但为人父母难免存克绍箕裘、踵武赓续之私心,期望子女之幸福甚于自己,期待子女之快乐更甚于自己。
时代标签会伴随着一辈人的成长,每一代人都无法偏离主流。我小学至初中、高中至大学,先入队,后入团,再入党。爷爷奶奶一再坚持读书才是安身立命之根本,却又未施于太多压力。还算艰辛地挤进了象牙塔一隅,拿着名存实亡的“粮油关系证明”去报到;四年后,戴着眼镜却非要从镜框外瞥你几眼的老师郑重其事地在“毕业分配表”上盖章,与之往后你四处面试的经历相比。重头想来,不值一哂。
曾有人统计明、清两朝状元,成大事、有大作为者寥寥无几,连文采飞扬的唐、宋名人中,也鲜见读书优异的“三好学生”。李时珍之于《本草纲目》、徐霞客之于《徐霞客游记》、郦道元之于《水经注》……参照古时科举制度以及“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概应归为“不务正业”一类吧。
故窃以为:读书,未必成才;成,亦未必为良才;良才未必得其所用;得其所用者亦未必等量其值。但,必须肯定的一点是:若非苦心读书,将来之选择权就绝不在于你。反而推之,你就是要为自己今后争取更多的选择权。
就某种程度而言,学习成绩好坏的本身不重要,知识掌握与否的本身也不重要,建设强大祖国,维护世界和平,探索未知宇宙……诸如此类大事,自然由你朋辈们去干。为父已然远离而立,坐望不惑,虽不敢故作持重,但也算弄清点皮毛:“我所理解的生活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养活自己,养活家人,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一切在一起”。希望今后的你也能认同一二。
六年前,为人父母之初,心焉忉忉。作为“垮掉一代”的80后,我们期望你读书明理,具备富不娇、贵不舒、贫不卑、穷不屈之为人品质;秉持长幼有序、举止有度、爱憎有分、取舍有节之处事规矩。六年后,父爱仍沉着,母爱还细腻。虽不忍你如我等之负累求学、拼命登科、努力上进,亦只能心有戚戚然从旁携行,长亭更短亭。
及至夜央,不知所云。套用你自发微信朋友圈的文字以为标题——愿你一切都从这一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