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听听葡萄牙的『法朵』

一月 15, 2020/ 0 评论

文 郝纪柳/深圳

Amália Rodrigues,曾是一个刺绣女工、水果小贩、糕饼厂工人、店员……但是,因为她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来演绎有着悠久传统的“法朵”,使她最终成为葡萄牙的象征,被称为“法朵皇后”(Queen of Fado)。而这恰好印证了葡萄牙人的一句谚语——法朵就是生活。

关于“法朵”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摩尔人的音乐,其音乐哀愁感伤,恰似现在的“法朵”;一说源于中世纪的游吟诗人的歌唱,沉湎于思念与男女之情;一说来自前葡萄牙前殖民地巴西及非洲移民,他们带着当地的音乐来到里斯本,融合了本土乐风与葡萄牙音乐而成。

法国学者认为,“法朵”的真正来源是在葡萄牙居住了一千多年的犹太人,是犹太人“Saudade”的音乐表达。撒武达德(Saudade的音译)其含义为乡愁、思乡病、离愁别恨,同时又有遗憾、无助的意思,很难确切地翻译。这种情愫不仅深入到音乐中,也同时为葡萄牙诗歌,甚至整个文学创作定下了调子。

一直以来,“法朵”都是由男士演唱。至今在科英布拉大学,每年都有裹着黑色披风的毕业生,演唱忧伤的科英布拉“法朵”。这是一件极其严肃的事,无论听者还是演唱者,一曲演唱终了,听众要清清嗓子表示认可,而不是哗哗的掌声。

1939年,19岁的Amália Rodrigues,在里斯本当地著名的夜总会参加了第一次唱歌演出,演唱大获成功,很快她就成了明星,每晚的演出都是观众爆满。

评论家认为,Amália Rodrigues最杰出的成就是对传统的“法朵”进行了革新。她那来自贫民区形式的里斯本Fado(生命的哀调)和科英布拉“法朵”完美地融合起来,使得“法朵”转向探索人们内心深处的焦虑与忧愁,以这种歌唱形式和内容,来传颂人们生活中宿命的力量和所有难以忘却的美丽。她说:“法朵并非唱出来的,它乃油然而生。你无须理解也无须诠释,你唯一需要的就是去感受。”这也许是她成功的秘密之一。

Amália Rodrigues 曾唱过《All This Is fado》。挫败的灵魂、失落的夜晚、摩尔区里黑暗的阴影、妓女歌唱、吉他呜咽、灰烬与火光、痛苦与罪恶,这一切的存在全被娓娓诉说,这全是fado。

就像宗教无处不在一样,“法朵”也融入葡萄牙人的日常生活。无论欢乐时、忧愁时,不论在什么场合,只要有人唱起“法朵”,就会立刻引起在场人内心的共鸣。它是葡萄牙人心中的歌,也是葡萄牙民族音乐的灵魂。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深圳福田图书馆“一间书房”领读人)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