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生猛的女人
文 冰妮/广州
过去一个多月,我在湖北荆州的“战场”上,每天工作16-20个小时,甚至通宵。我是广东支援荆州医疗队的队员,离开了原本的岗位,丢下了繁重的家庭负担。作为一名8岁孩子的妈妈,结婚10年的熟女,我觉得单纯地享受工作的快乐,非常带劲。
我并不是医生、护士,在医疗队负责宣传工作。疫情刚起之时,我所在的单位不断抽调队伍支援湖北,但是我并没有想过要请战,毕竟不是核心工作。然而当机会摆在面前时,我毫不犹豫地奔赴战场。尽管我当时刚做完一个小手术,身体尚未完全复原。2月10日的晚上,我站在飞机下,听着领队慷慨激昂的发言,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来为大家壮行,我为成为战场的一员而倍感激动。
我当过10年的记者,本能地喜欢待在事件的中心或者说历史事件的中心。做记者,只是旁观,而这一次我要见证更多的东西,深入其中看到每一个决策出炉的过程,看到战场里更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在医疗队驻地,每天只有工作,通勤就是一部电梯,1分钟就可以抵达房间,不需要做饭,不需要管孩子的作业和家庭琐事。每天躺下都是凌晨2时,先生也知道我很忙碌,所以也不打电话,只是等候我的电话或者语音。
40天的时间里,遇到各种困难,小伙伴们一起克服,一起搞定,这种团队战斗的快乐非常令人动容。我在3月19日凌晨1时的小结会上,用了“珍贵”和“生猛”两个词来形容这段经历。它是珍贵的,是非常难得的经历,值得一生铭记。它是生猛的,团队的每一个人都像猛龙过江,浑身散发出能量,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时的发言触动了不少与会同志,说让大家都想起自己青春岁月里那些在岗位上不休不眠的奋战日子。
身为女性,要发光,或许要比男性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多的时候,我们可能想发光都会遇到阻力。
我特别不喜欢别人称呼我为某某某的妈妈。母亲只是我多个角色中的一个,不应该成为我主要的身份代表。我认为在职场环境下,如果称呼谁为某妈,潜意识里就造成了家庭与工作的边界不清,给人造成不能全心全意工作的错觉,是对女性的不公平对待。在职场里,说“我不行”是大忌,身为女性更要注意少说这一句话,或者尽量不要说这一句话。例如,我家孩子要小升初了,我不行。作为女性,我觉得更要给孩子树立出榜样。我们不是为了孩子的一切而活着,不应该丢失自我。
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我觉得应该是女性追求的一个方向。不要谈太多的牺牲,美化牺牲,给牺牲带上光荣的“圈套”。做一个浑身散发能量的家伙,做一名生龙活虎的女性,做一个对自我也很满意的人。
我们是一个独立的人,然后才是女人。相信自己实力无限,不留遗憾,发出自己的光芒。
(作者系援鄂医疗队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