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风华年少 当奋发进取

六月 15, 2020/ 0 评论

文 龚小锐/人力资源总监兼人力资源部总经理

前不久发布的《2019-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显示,在青年人的消费排行榜中,排名第一的是教育培训,占比高达32.44%,说明中国的青年群体对教育培训领域有着强烈需求。当然我想这里面也可能包含了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疫情期间,许多年轻人都有时间去静下心,多学习充电,我们也从新闻中看到,这段时间,“考证”这个词汇的搜索量提升了100%,驾照、普通话、教师资格证成为大家最关注的考证、培训项目;二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人们可以找到更多的培训渠道,利用在线课程等方式更快捷地获得知识拓展与能力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大家在培训教育领域的投入。

培训教育资金投入有必要,但需量力而为

从人力资源角度看,教育培训也是一种人力资本的投入。其实我们的小学、中学、大学教育都是一种投资。现在中小学教育的压力十分巨大,父母在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也很大,各种补习班都价值不菲,这从长远来看,其实都是因为父母希望孩子大学毕业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在未来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和收入回报。不过,这一阶段的教育投资周期很长,更多的是理论、书本的应试教育,与实际的工作实践需求衔接不紧密。

在那个年龄段,很多年轻人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没有明确目标,更多时候是听从父母或长辈的建议去选择专业。而进入社会后,经过职场历练,年轻人可以更清晰地明确自身岗位需要哪些知识、能力,以及自身存在哪些能力短板,这时候进行培训再学习,对职业发展的帮助更加巨大,产出回报率也非常高。尤其像职业资格证书等,在一些关键岗位而言是十分重要的敲门砖,因此,我认为,年轻人在教育培训上进行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

教育培训以职业能力提升为主,兴趣爱好为辅

教育培训是一个十分宽泛的词汇,包括方方面面的提升,有专业知识方面,也有业余兴趣爱好、职业素养等方面。就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而言,建议大家在前期先着重进行职业能力的培训,通过考取职业技能相关的证书、参加专业课程等方式去提升自我硬件条件,个人兴趣爱好等培训可以作为后期辅助。

我们知道,即使在不同行业,有一些能力其实是互通的,例如团队领导力、项目管理能力、高效率学习能力等,当然也有一些是诸如人力资源、财务管理、文秘管理等方面的专业序列能力,不同序列要求不同。在我们保险行业,诸如精算师、金融分析师等证书的含金量就非常高,而随着行业的发展,风险管理意识与能力亦非常重要。因此,在选择外部培训课程时,建议年轻同事根据岗位需求进行挑选。

此外,也建议年轻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进行进修。对于许多应届毕业生而言,许多人在刚开始择业时大多都是被动的,当时的自己,可能并不了解自己喜欢、擅长哪些岗位,而是在工作后才通过慢慢的摸索实践,去找到兴趣方向。所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方向,去主动学习,才会真正激发内心的学习欲望,效果也会更好。

除了参与个人能力的再培训与再提升之外,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还需要更多关注自我的身心健康,参加一些有益身心的心理教育类培训,去了解这些领域。因为现在的社会给大家的压力很大,尤其像北上广深这类一线城市,我们常常看到身边的人患上抑郁症、狂躁症等等。所以,在开展体育锻炼强健个人身体素质同时,也建议年轻人多去学习心理辅导的知识,学会更好排解不良情绪,养成健康的心理,建立起更加融洽的人际关系。

学以致用、火眼金睛,避免掉入培训投资雷区

不管我们选择了哪些教育培训项目,最重要的是要学以致用。在职场中,我们也常常看到有这么一类同事,他拿到了很多资格证书,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屡屡出错,工作能力并不突出。如果培训的目的是为了拿证,而非是为结合工作实际去实现真正的自我提升,那么这样的培训就失去了价值和意义。
也有不少年轻人认为,只有接受了更多的外部培训才能获得进步,但在事实上,更多的学习应该是随时随地的,前辈的言传身教、对某个问题的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参与一个重要的项目,都可以帮助个人成长。在工作中定期对自身进行回顾、总结,找到问题所在并进行改进,再结合培训进一步提升,往往就能实现事半功倍。

现在的线上培训很方便,供大家选择的培训平台也很多,时间也相对更加自由灵活,碎片化的学习更适合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所以,也建议大家在进行培训项目选择时,平衡好金钱、时间、能力等各方面的因素,在不同阶段区分不同重点。如果确定要参加一项高强度的长期培训,那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手足无措,顾此失彼。

由于各类培训机构鱼龙混杂,也提醒大家在选择外部培训项目时一定要火眼金睛,平衡好投入与产出,避免盲目花费。有些课程看起来高大上,其实可能只是一种在表面上的“镀金”,实际效果一般;但如果有些课程确实是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的,可以弥补自身短板,这时就不妨认真考虑,就算价格高一点也要咬着牙去参加。但在进行大笔消费时,务必重点关注培训平台的安全性和性价比,多问问亲朋好友和身边有这方面学习经验的同事,选择高水准、靠谱的培训机构。

积极参加内部培训提升,实现共同成长

近年来,有一个观点认为,初出茅庐的年轻人,还是更建议寻找比较成熟的大平台开始职场历练,我认为不无道理。例如比较成熟的公司有更加完备的管理及培训体系,对于员工而言,也是一种重要福利。年轻人在应聘入职前,除关心薪资待遇,晋升通道等问题同时,也应该多了解这家企业的人才培养政策,为未来职业发展做好规划。
当然,培训也只是人才发展的一部分,例如在华安保险,我们熟悉的总分公司之间的轮岗、跨部门锻炼等机会,其实也是对个人发展有着巨大帮助。员工与企业之间的最好状态应该是相互成就,员工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并在企业中获得不断充电,与企业共同成长、一起进步。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