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一young,80/90消费面面观
六月 15, 2020/ 0 评论
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一半的朋友圈都献给了“后浪”。5月3日晚,一条名为“bilibili献给新一代的演讲”的B站宣传片在社交媒体刷屏,“后浪”这个词迅速成为舆论中心。有人说,《后浪》呈现了年轻人的自信与风采,也有人说《后浪》不过是精英人的集体狂欢,并不是广大普通青年的点滴日常。有人还为“后浪青年”算了一笔账,视频里展现的诸如出国旅游、高空跳伞等美好生活,全部需要金钱的支撑,能将这些精彩生活都体验一把的“后浪青年们”需要花费40余万元,按照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算,相当于159.54个国民的平均月收入之和。更多年轻人,只能在现实与梦想的“摩擦”中叹气。
5月4日一早,央视财经新媒体联合《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首次发布《2019-2020中国青年消费报告》。这一报告从青年人的消费观、消费热点、消费预期、消费模式等十个维度进行数据发布和分析,发现在过去的一年中,青年人花钱排行榜前三位的是教育培训(32.44%)、住房(31.53%)和保健养生(26.11%),其次是旅游、文化娱乐和保险消费。
这两个事件中,大家讨论的焦点,其实都聚焦在“钱”这个似乎有些世俗、却又是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时间都无法规避的话题上。上涨的物价,让初入职场的年轻人面临更加巨大的社会压力,面对压力,有人选择“花明天的钱,过今天的瘾”,洒脱生活;也有人开始“强制储蓄”,攒钱买房、买车……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改变了许多人的“冒进”想法,许多年轻人开始表示,消费时更倾向于“只买生活必需品”“少买点,买好点”……
“会花钱,也会赚钱”,这可能是大多数年轻人的理想生活方式。不能否认,当下年轻人追求财富的动力更强,但遇到的压力和挑战也更多,他们必须更积极、更独立地思考与探寻,如何实现个人财富的积累与升级。什么样的消费观才是更健康的消费观?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如何看待买不买房?存不存钱?买不买保险和如何更好投资自己?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决定和诸位一同去探寻。
消费观点大碰撞
数据显示,青年人花钱排行榜的前六位分别是:教育培训、住房、保健养生、旅游、文化娱乐和保险消费。大数据让我们看到“大势所需”,但每一个领域,其实也都在各执一词……我们采访了身边的一些年轻朋友,针对要不要买,花多少钱,怎么去花,他们有话说:
会选择花钱继续培训 VS 不会选择花钱培训
工作能力欠缺,提升自己 没有时间
培养兴趣,更好地生活 培训费用太贵
打发业余时间,结交朋友 不知道应该从哪里学起,没有学习计划
…… ……
要买房 VS 不买房
不用一直搬家租房子 房子太贵了
慢慢来,买房压力没有那么大 享受当下,看看外面的世界
有房贷,工作更努力了 把钱用来投资其他东西
…… ……
买保险 VS 不买保险
有保障,心里踏实 保险水太深了,看不懂条条框框
越早买,越划算 买保险是过度保障,太惜命了
保险也是一种理财方式 买保险的钱用于其他理财,回报更多
…… ……
传统投资理财方式 VS 新投资理财方式
强制储蓄
炒股 炒币
买基金 炒鞋、炒Lo裙
买债券 炒盲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