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无量,贵在行——也谈企业执行力

十二月 29, 2020/ 1 评论

文 乐曼/行政管理部总经理

每次和分公司行政管理条线的伙伴交流工作,都绕不开一个话题:行政管理工作涉及领域众多,大事小事千头万绪,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更好?

行政管理工作有其独特特性,很多项目和事项如果只是落在脑袋里或是纸面上,那其实就是一场空。办好一场对外接待,调研当地职场租售价格,编辑一篇公司新闻,甚至是把合适的印章盖到对应的文件上,都离不开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和详尽的事前安排,如果最终没有落地,就等于工作没有开展。因此,要做好行政管理,不仅要想到,更要切实做到。

这几年,在探索华安保险行政管理工作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陆续拜访了华为、平安集团、中信银行、腾讯等标杆企业,学习他们在行政管理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巨额的投入和先进的技术固然令人震撼,但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他们作为超大规模的企业,各层级人员依然葆有的务实进取的踏实精神和作风。大至印章集中管理体系的精密架构,小至参观过程中不同区域间的无缝衔接导览安排,无不体现一家企业敢想敢为的实干态度。反过来想,也可能正是因为他们至上而下的强大执行能力,才为这些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沛动能。

作为一家全国性的保险企业,华安保险目前已有员工超万人,机构数量逾千家。在这样的规模下,如何实现更进一步的发展,执行力的激活与提升十分必要,也存在不小的难度。公司最近向我们推荐了《责任胜于能力》《华为执行力》两本书,通过阅读,结合我对其他优秀企业的观察,对执行力提升问题上,我有如下三方面的个人意见:总部先行、目标牵引、文化塑造。

首先,总部的执行力需要传导至各级机构,让制度规范和工作要求切实“动起来”。

一个强大的总部,不仅需要各条线职能部门站在更高角度,对各领域工作开展具有建设性的规划,同时也要将各项政策、导向和要求充分传达至各级机构,在推行过程中对机构进行充分指导,让工作真正落地。“执行力是各级组织将战略付诸实施的能力,反映战略方案和目标的贯彻程度”,我深以为然,一项工作的启动不能止于制度或通知的下发,配套实施细则的制定落实,方案的层层宣导,以及持续的跟踪关注和必要时的纠偏同样重要。

作为总部的职能部门,制定制度和工作方案时要考虑周全,必须具有可行性、可操作性,避免“拍脑袋”,而要“动脑筋”,多听、多了解各地机构的现实情况,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制度和方案,让总部的执行力传导至“末梢神经”和“毛细血管”,真正实现上传下达。

其次,要坚持结果导向不放松,以此激活各层级人员的工作执行力和发展潜力。

想要调动和提升团队成员执行力,离不开“目标”和“结果”的牵引。在制定目标时,不能偏离“跳起来够得着”的原则:一方面是目标需要有一定的挑战性,不能轻易地躺着、坐着甚至是站着就能达到,要真正起到引人向上、催人奋斗的激励作用,否则也将偏离公司整体的发展目标;另外一方面,目标不能脱离实际,不然最后完不成目标反而让团队士气低迷,失去上进心。

“以成果为导向,用过程来保障成果,用成果来检验自己的工作”,只有每一名员工都将组织目标、团队目标以及个人目标摆在统一的位置上,才能充分激发出不断奋进的活力和动力,最终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公司每年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季度经营分析会,部分机构还会举行月度会议、周例会,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不断地向员工宣传贯彻公司的发展目标和经营要求,调动起必要的紧张感和压迫感,让每一名员工主动、有意识地参与到任务目标攻坚当中,

最后,我认为“责任心”和“执行力”不仅要写在制度要求和行为规范里,更应该成为一种文化氛围,要欣赏“责任心”,肯定“执行力”。

在“责任、专业、奋进”的经营理念指引下,全体华安人在过去二十余年中戮力同心,为公司的经营发展贡献出智慧与汗水。在这个过程中,对国家、对社会、对行业始终怀揣的“责任心”其实已经成为华安保险企业精神的显著特征。具体到任何一个细节工作上,也都应成为大家公认的“责任文化”。

一家具有高效执行力的企业,体现在员工能够自动自发去执行工作,只有当高效执行的思想成为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当高效执行的行为成为员工共同的规范,也就是说企业形成了高执行力的文化,才能称之为高执行力的企业。企业的文化具有导向功能,也将在“执行力”的推行和深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建立执行力文化,要坚持以员工为主体,将企业文化内化于思、外化于形、固化于体。内化于思,是指将执行力文化融入到员工的头脑和思想当中;外化于形,是指将企业文化要融入到员工的言和行当中;固化于体,是指将企业文化演变成为员工自己做人做事的习惯和准则。通过将“执行力”理念的贯穿于员工培训、素质评判、文化宣导、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把“执行力”的理解和实践升华为全体华安人的共识,在企业内部营造出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