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一次挂职

八月 11, 2022/ 0 评论

文·浓香/北京

十年前,我来到山东省菏泽市挂职,时间大约一年多。时光荏苒,一晃十个年头过去了,然而挂职期间许多人和事,以及很多感触感受,依然难以忘怀,常常萦绕在脑际。

来菏泽之前,一点也不了解这个鲁西南的三线城市。唯一的印象,是小时候在河北沧州老家听收音机里的天气预报,偶尔会提到菏泽的地名,印象里那是一个夏天雷阵雨很多、冬天北风很烈的地区,大概也表明这个地方和我的老家“属于同一片云彩”吧。确定挂职后,才赶紧查了一下那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初步弄清那也是一个平原地带、产粮大区,位于河南、江苏、安徽交界之处。上菏泽市政府网站看了,多少记住了当时市委书记市长同志的大名。仅此而已。

9月初,在单位人事部门同事陪同下,拖着一个大行李箱子,我来到山东省会济南。在这里,省委组织部领导把我交给了菏泽市委组织的一位副部长齐晓华同志。次日,我们辞别省里领导,跟随齐部长去菏泽报到。

出了济南,过了几处小山丘陵,地势逐渐平坦,眼前是宽广的平原。大片的庄稼地,展现着秋天丰收硕果累累的盛景。汽车在日荷高速上行驶,齐部长和善地给我介绍了很多菏泽情况和风情世故,我在内心越来越希望早一点看看菏泽的模样。大约2个半小时之后,菏泽的路牌出现了,我特意请司机停下,拍了一张照片,这是我第一次见到的菏泽。不多久,汽车驶出菏泽高速路口,在这里见到了前来接我的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金融办主任等市里领导同志,面对陌生的面孔,在内心里对自己说:另一种生活开始了。

了解一个地方,有时候城市的建筑物就是很好的地方志。菏泽城市不大,老街区和新市区泾渭鲜明。走在老城区,仿佛回到了九十年代初的中国,商场、写字楼、机关楼、居民住宅,基本保持了那个年代的模样,唤起我记忆中的碎片。茶色玻璃幕墙、大红大绿的装修颜色、参差不齐的招牌字体,差不多都是在上个世纪街头最普遍的风格。然而,一些地方小吃,却在这些仿佛落伍时代的街巷间,保留着令人惊艳的特色。有一次在老街区寻到一处喝羊汤的饭馆,灰呼呼的门脸,店堂内横七竖八摆放着折叠桌椅,不少桌椅已经被油污覆盖的看不清颜色,但羊汤的味道却十分正宗,喝起来大快朵颐,浑身冒汗,胃里热乎乎的,口舌间充溢着羊肉的鲜香,还有极有特色的辣子和鲜葱,竟彻底被鲁西南特色美食征服,那种记忆一直留存到今天,感觉此后没有再品尝过那种风味。走进菏泽新区,仿佛跨入了新时代,一下子满目高楼林立,街道宽阔,绿化极好。街边商户也是众多时兴小店,从各种快餐、西餐到新潮衣物,证明另一个菏泽的年轻活力和时代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那是一处颇为陈旧的院落,大约有三栋三四层楼的主体建筑,通体灰色的外貌。完全是上个世纪的样子,呈现出几十年使用后的斑驳。步入办公楼,只有上个世纪才有的挑高三米多的空间和掺杂着碎石子的水泥地面,感受了收藏家里鉴定古物时所称呼的“包浆”。办公桌椅都用了很多年,漆面斑驳,椅子坐上去吱吱乱响。可能是最早出现在中国市场的那种空调,打开后声音很大,隆隆作响。最令我难忘的,还不是物件,而是机关大院特有的风格。没多久,就发现不少菏泽老百姓可以随便进出大门,门卫象征性地问一句,也不会阻拦。人们进来后,很随意地到处看看,大声地跟机关干部聊上几句。各位市领导似乎习以为常,该干啥干啥。个别的还会用极地道、正宗的家乡话和乡亲们斗几句嘴,拉拉闲磕。这种景象,在国家机关是很少能见得到的。过后我曾问过当地一位干部,他说菏泽老百姓就是这样,天不怕地不怕。我说那也要干部们能容这种做派。他沉思一阵,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大概是改革开放初期(1980年左右)的一个仲春时节,原菏泽地委书记周振兴到菏泽地区曹县韩集“红三村”,看望革命烈士刘齐滨的83岁遗孀伊巧云。这个伊巧云老人,不仅是烈属,还是杨得志将军当年的老房东,一名老共产党员,当年曾为支援革命事业尽心尽力、散尽家财。然而就在这样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面对革命功臣的老人说出的一个要求,周书记却潸然泪下。当时老人已经重病在身,周振兴亲切地双手握着老人枯瘦的手,真心实意地问老人还有什么需要他们帮助的,内心还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出来。伊巧云老人犹豫了一下,说她“就是想吃半碗肥中带瘦的猪肉”。然而老人话刚出口就后悔了,她怕给书记添麻烦,给组织增负担,就用另一只手拍拍周振兴紧握着她的手背,说她也就是这么一想,周书记别当事儿。周振兴书记听罢此言,瞬间泪流满面,这可是一位平时工作雷厉风行的铮铮汉子呀!他赶忙又擦了擦脸,也是怕老人心中有负担。随即从兜里掏出一沓钱,递到乡村干部手中给老人买肉吃。老人想要吃半碗肉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看望结束后,周书记在县委会议上,满怀深情地讲述了刚刚去看望的伊巧云老人,回忆她为革命做出的贡献。这位老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家有4名烈士,丈夫和3个孩子先后牺牲,可谓满门忠烈。在抗战时期,杨得志将军曾率部在此地驻扎,就住在她家里。为了让住在家里的抗日官兵吃饱,她曾在一天里做过9顿饭,为了让他们吃得更好些,她还变卖了家中所有值钱的东西甚至是自己的嫁妆。周书记讲完这些,声音变得激动、颤抖甚至有些哽咽起来,说出了一句“在我们领导下的重病老人,竟然吃不上半碗肥中带瘦的肉,我们还有脸当他们的书记吗?”的狠话。突然间,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原来是周书记抬手狠狠扇了自己一记耳光,并说道:我们这些大大小小书记们的脸还叫脸吗?真可谓是一记耳光打下去,高大形象竖起来!当时坐在周书记身边的曹县委书记趴在桌上“呜呜”哭了起来,边哭边说该打的是他,主动要求地委处分他。

给我讲这个故事的干部说,40年弹指一挥间,老周书记的这一记耳光声犹在耳畔。他说,这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菏泽经济落后,干部们心里不好受,但菏泽干部对老百姓都还是比较宽容的,大概是内心里觉得都欠着老百姓的情哩。

又一个十年过去了,菏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城市面貌,还是基础设施,有了菏泽机场、高铁,菏泽电商全国闻名,牡丹产业异军突起,都慢慢跟上了时代发展的节奏,群众的生活也有很大提高。只是希望菏泽干部对老百姓的那份宽容,不要改变,永远记住老书记那记响亮的耳光,记着曾欠下的那份情!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