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眼系统”:科学风险查勘,助力防灾减损

十月 13, 2022/ 0 评论

“锐眼系统”:科学风险查勘,助力防灾减损

最快三小时即可获取风勘报告,这是华安保险的“锐眼系统”给风勘工作带来的转变。长期以来,中小财产保险公司一直存在风险查勘人力不足,且风勘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传统的全人工线下操作,不仅处理时效低,且风勘人员绝大多数时候只能“凭经验办事”,风勘质量不可控。风勘环节又对财产险的询报价时效及风险定价能力产生直接影响,风勘结果不准,将直接影响后续众多管理环节。

近年来,华安保险在实践中也在积极思索:如何通过科技赋能,建立智能风控系统,帮助风勘人员在承保前对保险标的开展更为科学的风险评估,大力提升风勘能力。2020年12月,华安保险智能风控系统“锐眼系统”顺利上线。通过对各行业数十个风险因素的分析评估,这一系统帮助风勘人员更科学开展风险调查,更准确识别高风险标的,帮助保险公司对该财产保险进行更准确科学定价并提高报价时效。这一系统还可为有保险需求的客户及时提供个性化风险咨询和防灾措施建议,帮助客户科学开展防灾减损,防患于未然。

项目特点:

风险查勘更科学,管理工具更得力

这一系统建立起了全面风险因子库:针对客户特点分析不同行业风险,并根据需求迅速搭建各种风险模型;并实现在线发送报告:根据风险查勘结果实时生成防灾防损报告,经专业岗位审核无误后即可将报告在线发送给客户,最快可在风勘员到达3小时获取风勘报告;接入物联网平台:布置物联网感应设备实施监控投标项目电路、温度、气体、液位等情况,还可让客户实时掌握风险隐患;提供定制保险服务:根据已知客户风险点,险企也可在台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来临前更快向保险客户发送气象预警,并提供定制化的防灾减损指南及建议。

从运用流程上看,“锐眼系统”的上线,也优化了风勘工作的各环节:

风勘发起:核保人员在报价过程中即可发起风勘任务申请,目前华安保险的非车询报价系统已在同步建设规划中,待询报价系统上线后,在询价过程中即可发起风勘任务申请。

风勘调度:任务调度规则支持多种模式,风勘任务经过任务调度中心可自动分派到人、用户组,风勘员也可以自行进行认领。对于某些案件,也可以由管理岗集中管理,分派到指定人员名下。任务调度完成后,风勘员也可在自己的待办任务中看到任务清单。在这一系统上,风勘任务还能直接外派给外部的公估公司进行处理。

风勘作业:风勘员赶到现场即可通过手机上的微信小程序完成风勘任务操作,并实时提交上级风勘员审核。操作过程中,在风勘模型的指引下,风勘员通过问答式作业、指引式拍照,根据系统规则开展具体工作,内容提交后,系统将自动进行风险评分和自动生成风勘报告,相关风勘资料也一并流转到影像系统。

风勘审核:通过系统,相应管理人员对风勘照片、评分明细情况、风勘报告、风险程度等内容进行逐项审核;系统也随即针对不同风险模型、风险程度,审核权限判断审核任务流转层级和级别,进行逐级审核。

风勘报告:核保人员在报价过程中发起风勘申请,风勘作业审核通过后,系统生成风勘报告并共享回到报价系统,并自动报价,实现核保人从发起到完成的任务闭环。

典型案例:

2021年9月,某分公司核保人接到一笔需要风勘的询报价业务,马上在“锐眼系统”中生成一笔保前风勘任务,系统根据业务标的地址判断当地三级机构有指定风勘员,即自动将任务转排到该风勘员任务列表中,机构风勘员在核保人下发任务后不到1分钟的时间内就通过企业微信收到了新增任务提醒。风勘员随即与被保险人取得联系,由于同城相距不远,半小时后便到达标的地址。根据“锐眼系统”的任务指引,风勘员在一小时内收集齐全风险信息,并现场提交了风勘任务;核保人在分公司同步收到风勘员已提交的风勘报告。此时,距离核保人下发风勘任务不到两小时,根据风勘报告信息,核保人快速回复业务经理承保意见,促成此次业务的落地承保。

项目成果点评:

截至2022年7月,“锐眼系统”已生成任务1200条,应勘标的风勘率接近99%。通过“锐眼系统”所触发的风勘任务,其处理时效获得显著提升,从原本的最快1天到现在的两小时,也因此有效改善了整个财产险的询报价环节效率。同时,根据风勘员权限管理办法,公司目前已向全国242名风勘员授予相应权限,通过覆盖全网的不同权限的风勘队伍在“锐眼系统”中严格分级审核风勘任务,有效改善风勘任务的完成品质。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