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比恨更需要勇气 ——评《寻找更明亮的天空》

二月 1, 2018/ 0 评论

胡艳丽/深圳

在书的最后古尔瓦力说:“我热爱阿富汗的热土,热爱它的传统和文化,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虽然英国人与阿富汗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但他们追求和谐、幸福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依然坚持我的理想和信念,但这并不妨碍我尊重其他的文化。”

一个年仅12岁的阿富汗少年,在一年的时间内两次入狱,数次陷入生死险境,行程20000余公里,穿越亚欧大陆9个国家,最终到达他的避难国英国。他克服重重困难,从一个难民成长为一名优秀大学生,还曾担任伦敦奥运会火炬手。这样的过程,足以用励志来形容,但你若用心品读这本由曾经的流亡少年古尔瓦力·帕萨雷所写的亲历传记《寻找更明亮的天空》,就会知晓,这种“励志”的背后有太多难以承受的生命之重。正如书中爷爷所说的:“生命本来就是一场教育”,在苦难的生活中,爱比恨更需要勇气。

对于古尔瓦力而言,结束快乐的童年时光,父亲和爷爷同时被害,母亲将自己和哥哥送上逃亡之旅,这一连串的事情似乎都是凭空而来的。昨天还在享受一家人相亲相爱的幸福,第二天家庭就破碎了,开始颠沛流离;原本还是一名无忧无虑的学生,在家里以捉弄婶婶为乐,转眼就成了需要东躲西藏的难民;说好的兄弟不论遇上怎样的困难,都要手牵手一路同行,转眼就被蛇头欺骗拆散,各自流亡。
生命充满无常,这些变故的背后,涉及着庞大的政治、历史、宗教以及经济原因,在表面的国家冲突背后,是深不见底的利益之争。对于一个只有12岁的少年来说,他不可能厘清其中的是非因果,更不可能看清时局。小小年纪的他希望自己能做到的,是保护家中女人们的安全,撑起破碎的家庭,这种责任感来自于他从小所受的教育。他的血管里流淌着普什图人英勇忠诚的血液,自己要像个男子汉那样保护家人。同时,他又是个不折不扣的孩子,大海遇险、穷途末路之时,他心底里呼唤的那个人是妈妈,他仍然需要妈妈温暖的怀抱。

她的妈妈已经为他付出了一位母亲能够做出的最大牺牲——让爱子远离自己,去寻找生机。古尔瓦力有时会恨妈妈,恨她为什么让自己经历这么多磨难,每天生死难料,甚至生不如死,恨妈妈为什么不让自己与家人在一起共患难。当然,流亡的路上,他更恨那些为了钱,而不顾及难民死活的代理人、蛇头,憎恨害他陷入如此悲惨局面的战争和冲突。但是他不清楚的是,在塔利班和美军的对垒中,他和他的哥哥,以及和他们一样的普什图人,都只是双方博弈的棋子,无论他做出怎样的选择,等待他和他的家人的,都是无尽的厄运。逃亡,是他唯一的出路。当年,他的爸爸和爷爷,就是试图在复杂的时局中寻找中间之道,保护家人安全,最终却死于非命。

多年后,当他明白这一切时,世界已然向他敞开了另一扇大门。当年的小古尔瓦力,已然经受了人世无常的考验,在英国接受了高等教育,他用勤奋努力证明了自己这个曾经的小难民,也可以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此时,他攻读政治学,希望自己有朝一日可以成为阿富汗的总统,让曾经的血泪成为历史。不知道这样的雄心壮志,这样的责任担当,是否可以告慰那些枉死的同胞和亲人?

相对于生命的无辜逝去,历史不值得被原谅。但为了今天和未来,人们需要不再背负苦难,不再被仇恨蒙蔽双眼,一个国家必须选择原谅那些曾经的敌人,同时找寻、积聚能够让自己中兴的力量,才能让历史不再重演。相对于国家而言,一个人所经历的切肤之痛,是难以被时间消解的,如果没有爱来化解仇恨,这愤怒的火焰,更容易将自己灼伤、烧毁。小古尔瓦力正是如此,一路上那些难民兄弟与他生死与共,虽然其中也会有不愉快,也会对彼此怀疑、愤怒,但一旦突围,过程中所有的不快都会被原谅,因为他们能够理解彼此的难处。困境中难兄难弟的彼此照护,让他感受到了人性之光,在艰难中有了活下去的勇气,每当仇恨在他心中上浮,总有爱的力量令他得到心灵的救赎。

灾难总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逃难的途中,同胞在自己眼前倒下,古尔瓦力被逼从火车上跳下因此摔断了腿,因为错上了运送化学物品的车,浑身伤痕无数,而在希腊海域中的经历,也令他患上了深海恐惧症。一年之内,数度生死,迂回辗转终于在“寻找哥哥,不让妈妈失望”的精神力量支撑下,逃到了英国。

英国是自由的国度,但绝非天堂。来到这里时,他已身心俱疲,身上旧伤未愈,又因年龄认定的问题横生波折,险些被提前驱逐出境,而他心理的创伤,也在深夜里不断地啃啮他的内心,令他半夜惊醒,不由自主地狂叫。两度自杀,几度想要放弃努力,当一个人的伤痛久久得不到慰籍,精神的崩溃比身体的痛苦更容易将人带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在书中,我们看到真正帮助小古尔瓦力走出阴霾的,不是越来越好的生活条件,不是日渐开朗的人生前景,而是爱:哥哥的爱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他对妈妈和家中弟、妹的挂念令他无法轻言放弃;在梦中听到爷爷的教诲,令他平复心中的怨气。同时,英国起点教育机构、艾萨学院善良的校长、老师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他的养父母良好的教养、彼此的尊重,对他的温情,更令他深刻体会了爱的真谛。爱是彼此尊重、包容、相互扶持,爱令生活充满阳光。奥运火炬手的经历,让他重新找回了阳光自信,一个属于普什图男孩骨子里的自信。

在未离家之前,他排斥来自西方的一切,甚至认为穿牛仔裤都是对自己民族的背叛。刚开始逃亡的路上,他见不得那些不遮盖头发、面容,露出身体曲线的女人,认为这是不知羞耻的表现。而行程越远,经历的越多,他越懂得尊重和包容。其实,对其他文化、生活习惯的尊重,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极为难得的品质,养成这种品质需要突破自身所属族群文化的限制,以谦卑的心态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天地之大,任何一种文化、民俗的形成,都自有原因,当我们站在审判者的角度,居高临下去质疑批判别人时,其实是最可笑、最无知的。但遗憾的是很多自诩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仍然无法突破自身的局限。

在书的最后古尔瓦力说:“我热爱阿富汗的热土,热爱它的传统和文化,但我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多元的世界。虽然英国人与阿富汗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但他们追求和谐、幸福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依然坚持我的理想和信念,但这并不妨碍我尊重其他的文化。”这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心中有爱,包容世界,他不仅原谅了过往世界对他的伤害,还以满满的爱意回馈这个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爱比恨需要更多的勇气。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