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青春 ——每一个人都有他们的“芳华”

二月 1, 2018/ 0 评论

照日格图/内蒙古

      大约在小学五年级时,我特别迷恋街机,尤其爱玩《街头霸王》。当时我们的苏木镇里刚有了街机,我每天从父母手中要到五角钱,一路狂奔到游戏厅。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隆和肯都是我的英雄,如果可以发“连招”,那简直就酷毙了。

那年暑假,游戏厅里来了一位披着长发,穿白色连衣裙的女孩,看样子最多也不过是位高中生。她说话细声细语,笑起来眼睛总是眯成一条线,和游戏厅里的喧闹形成对比。她会玩却不跟我们玩,只看着我们在那里耍酷。当时的我们会把自己喜欢的歌都抄写在一个笔记本上。在一个下着小雨的午后她和我说,有一首歌叫《风雨无阻》,很好听。暑假刚过一半她就回了市里,再也没回来。过了一年,那家游戏厅也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只是,我直到现在都觉得再没有人穿白色连衣裙,长发披肩时会比她好看。直到上了高中,我才听到那首《风雨无阻》,觉得前奏里上发条的声音确实很好听。那是我的青春。

冯小刚和严歌苓都当过兵。结合坊间说法,我的猜测是,那时的冯小刚看到文工团里的那些姑娘时,多少会有些意淫。严歌苓则有很长时间的文艺兵生涯,还做过战地护士。一次聚会上,这两位同样生于1958年的人聊起了他们的青春。很自然地他们聊起了各自的部队生涯。冯小刚说,当时文工团里的那些女孩,都二十岁左右,可真好看。严歌苓说,我就是在那个时候跳舞的啊,跳了3年呢。于是冯小刚说,你来写吧,我来拍,就拍一个文工团的事,我要把她们拍得美美的。可是严歌苓写出那部名为《你触碰了我》的中篇小说发表在《十月》2017年的第3期时,冯小刚可能觉得这小说写得有些悲凉。他说,我们能不能只讲青春的激情和美?于是,对于很多部片子都提不起兴趣的冯小刚本着对青春负责的态度,认认真真地拍了一把。因为同样涉及到她的青春岁月,《你触碰了我》里写的也是严歌苓最动情故事。她这次还为冯小刚亲自操刀将小说改编成剧本,这原本也是她最擅长的。改编时冯小刚觉得小说的名字应该换一换,既然是一部美好的电影,这个名字显得不够青春。
于是,就有了如今热映的电影《芳华》。

商业电影是冯小刚最擅长的。他知道每一位走进影院的观众都期待电影里的暴力和性,这才是商业元素。于是,电影刚开始不久,他便让何小萍去洗澡;观众的屁股刚坐热,他又让那些亲自选出来的姑娘们穿上泳衣秀一把。仅仅演到这里,有一部分观众已经觉得这票买得值了。不过冯导怎么会止步于此?他让何小萍把垫着搓澡用的海绵的小背心挂在晾衣架上,任文工团里其他女孩向她兴师问罪。如果冯小刚把《你触碰了我》中女文艺兵训练时一脚踢飞自己卫生纸的事拍出来,也许会更刺激,只是这一次冯小刚做了减法。对于这部弥漫着单纯和美好的电影来说,这样的“重口味”显然有些突兀了。
他只想把那些女演员拍得美,拍得爱臭美。女生的什么最美?当然是肢体语言。所以,他选择了舞蹈。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那些女文艺兵穿着便装彩排的场景,很少看到她们带妆在台上表演的情形。因为她们编排的《草原女民兵》穿上具有当时时代特征的衣服时会影响她们的美,至少在今天的观众看来会觉得不那么美。电影里的那些女孩们想尽办法,用饭盒当熨斗,用当时最时髦的办法打扮自己,林丁丁被刘峰触碰(电影里表现为了拥抱)时手里还拿着白色的毛线,用钩针织着白色的茶壶罩或者其他的什么。为了让女孩们看起来性感,导演不仅让演员们穿泳衣,还特意让女孩们在游泳池边吃雪糕。在电影语言里,吃雪糕的嘴唇特写本身就与性感和性爱脱不开干系。

女孩貌美如花,男孩勤奋善良大概是当时的一大标准,电影里唯一的男主刘峰就被塑造成了雷锋。他的勤奋和善良与姑娘们的美呼应着,塑造出一个时代的美。被捧到天上去的男神刘峰如果突然变成油腻中年男的前身,可能女文艺兵无法接受,冯小刚和严歌苓也无法接受,于是就选择让他奔赴边疆像光头强一样伐木,身后留下的皆是荣誉——走的时候,刘峰什么都没带走。

最后,刘峰在中越战场上身负重伤,失去了一只胳膊。研究《水浒传》的专家说施耐庵之所以让武松失去一只胳膊是因为他为人太狂傲,还欺负女人。《芳华》里对女人百依百顺,做尽好事的刘峰从云端降临到尘世,有了青春期男女应有的情感和肉欲时遭遇了前所未有非议,可见冯小刚在怀念以女文艺兵为主的青春岁月时,男性的角色永远是可怜虫。关于这一点,严歌苓在小说中有明确的议论:“她把同情、善意,甚至崇拜都给好人,对好人慷慨一番;但激情爱情婚嫁,还是把好人关在门外。”有人在微博上和冯导打趣,说为何文工团如此美好时,他说只有半个文工团是美好的,因为文工团里还有男演员。

虽然冯小刚在商业片领域的本事令我们称道,不过这次他的确想做一部带着情怀的文艺片。所以从角色、物美、灯光、台词、音效上找不出什么问题。所以,电影结束,韩红唱起《绒花》时,观众还沉浸在自己关于青春的记忆中,久久无法自拔。

我在游戏厅见过的那个女孩,或许脸上有明显的雀斑,腿不够直,腰不够细,但是我没有看到。冯小刚也只想给我们展示她们最美的那些时光。至于青春的懵懂和无奈,他没怎么表现。

朴树的《那些花儿》里唱着:(那些花儿)她还在开吗?她们已经被风带走散落在天涯。关于女文艺兵的后来,有一句戏言,那么美好的芳华,尽数化作广场舞的喧哗。

一场战争,让部队文工团里打情骂俏的男男女女长大了。文工团里两个“异类”刘峰和何小萍冲在中越战争第一线,他们的青春在换一个舞台之后绽放出了另一种光彩。在那里,他们充分体会了需要和被需要的底线。只是,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战争给人带来上的伤害无非是身体和精神的,刘峰和何小萍分别承担了其中一个,刘峰失去了一只胳膊,何小萍住进了精神病院,在鲜明的对比中让我们看到支离却还未破碎的青春。战争结束文工团解散之后,他们才一个个从云端降落到尘埃里,开始了各自的“后青春”。和赵薇的《致青春》一样,光彩不再的他们,成了芸芸众生中真正的一员。尽管之后的故事是碎片化的,电影也因此变得厚重,远离了被归为青春偶像剧的危险。

而当角色们的年华老去,冯小刚的童话戛然而止,王子和公主永远过着幸福的生活。可是后来,真的是这样吗?还是从严歌苓的《你触碰了我》里寻找答案吧。

后来,只有一个“我”(萧穗子)还在部队工作,而其他人真的都散落在了天涯。小说中真正的主角林丁丁最后嫁给华侨出国,变成中年油腻女之后离婚回国,靠着给人看房子过日子;郝淑文与高干子弟结婚,虽然有了富足的物质条件,精神上依然得不到不满足;何小萍变成姓沈的女人,在刘峰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一直隐姓埋名地陪着他;战争结束后,刘峰为了生计去海南卖盗版书,生意失败,婚姻破裂,最后在北京受雇于侄子的公司,住在郊区的一个出租屋里直至患癌症去世。有一次,三个女生想约刘峰一起聊聊他们的青春,但是刘峰没有来,当时的他背负着柴米油盐和病痛的双重压力。

我想,一部电影要受到审查、影院排片等种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芳华》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模样。可以说《芳华》是一部合格的影视作品,有情怀,展现美,电影中每一个人物的性格和内心已经被表现得比较完整了。同时,它还努力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我们展示了不应该忘却的历史和真相。换句话说,它其实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历史责任。

文工团解散时大家唱起了《驼铃》,“革命生涯常分手,一样分别两样情”……而人生最大的离别莫过于生死。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小说一些,是因为它涉及到了这些,并没有让青春止于离别的眼泪和一场酩酊大醉。在小说里,有了后半生的人物们都变得丰满圆润起来,也变得更加可信。她们也让读者深深地觉得,青春散场之后,她们的生命没有停止,她们依然要面对比部队大院更为复杂的江湖。让青春之花凋零的,是时间,也只能是时间了。

单纯美好能安慰人心,不比那些现实的复杂与命运转变,直指人心。所以,我们都沉浸在《芳华》结尾的平淡旁白中,在刘峰与何小萍的相偎终老中感受安慰。但现实毕竟不是电影,那些失去青春的人们,还需要带着回忆走下去。走得远了,回忆会离我们更近。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