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灯长明,有感王阳明心学

十月 14, 2024/ 0 评论

文/刘俐 大连分公司

阅读《知行合一,王阳明》,有一种让人心安的魅力,虽然觉得自己的理解并不是很深入,但也能感受到王阳明心学的独特魅力,引领我们探索内心宇宙,领悟生活真谛。

一、心外无物,本自具足。

每个生命降生之时都是有道心的,我们拥有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与其对外界孜孜以求,不如反躬自省,点亮自己。如果我们能给自己很多爱,能坚定自己不缺少爱,就不会因为亲人或爱人的无视而怨恨;如果我们能给自己足够的支撑,就不会因为他人的不理解、不认同,或是背离而倒下,我本具足本身就是内心强大的表现。

如何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反思自身存在问题,我认为“精进提升”“强大自身”,是我们现在迫切去做的实际。正如赵权书记和李光荣组长所要求:作为华安保险的一份子,必须要坚定不移紧跟公司背水一战的思路和方向,做“四新”文化的践行者,做一名敢于战斗的人!不等待、不观望、不质疑也不怀疑。

二、心有所依,不逾矩。

任何时侯,我们的心都需要一个依靠,一个动力,一个指引我们行动的信念。如果将这份“所依”简单地等同于房子、金钱等物质财富,那便是对心灵归宿的肤浅理解。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正因迷失于物质的追逐而倍感焦虑,幸福感仿佛已经渐行渐远。此刻的我们,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能够跨越时间与空间界限的精神寄托,来安放我们漂泊不定的内心。如果把“所依”定义成房子、金钱等物质,那也太肤浅了。这份寄托,或许可以是源于日常的好习惯,又或许是一种信仰。总之,它应该是指导我们内心的标尺。

李光荣组长从保险企业的内在本质规律,企业的“价值三要素” “三个能力”等角度和我们强调企业经营发展之道。这几个月以来,公司各战略部署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这些都是我们的“所依”。面对挑战与机遇,身处华安保险的每一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都要知耻而后勇,从灵魂深处重塑新认识,从点滴行动抓实新规矩,并由内而外彰显新风气,并坚信我们一定能够成就新作为!

三、沉溺其中,且有结果。

王阳明的五溺之说即任侠、骑射、辞章、神仙与佛氏,这五件事都沉溺其中并拿到了结果。反观当下的我们,很多人爱好广泛,但都是浅尝辄止,远远没有达到沉溺其中的程度,甚至学了很多都不能为我所用。我想,如果我们可以有一件事能做到沉溺其中的程度,也许就会少一些碌碌无为之感吧?赵权书记在讲话中希望大家真的把华安保险装心里,大家努力工作,庸者下、能者上。这其实也让我们每一个人了解到华安未来是要打造一个怎样的队伍。我们要为四方(国家、社会、员工、股东)负责,把这四个利益落实到工作当中,运用党纪国法、公司制度等全方位的手段,形成强大的威摄力,从而真正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体现出我们是一家负责任的保险公司。

此生光明,亦复何言。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与这个世界周旋,而是与自己达成和解,认可自己,成为真实的自己,这样的我们,将不再畏惧任何挑战,任何问题都将成为成长的垫脚石。“管”与“理”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真正的管理者应当勇于担当,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逃避、不推脱,而是义无反顾承担应有的责任。浑水摸鱼、企图通过减少工作量来逃避责任的做法,非但不会带来工作上的平静,反而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以及内心深处难以名状的忐忑和不安。对于管理者,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至关重要。这意味着要对上级、对下属、对公司负责,做好协调呈上启下的管理者的角色,才能将责任意识贯穿工作始终。

四、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成功的秘诀往往简单而统一,而失败则常常源自缺乏将决心转化为行动的勇气与毅力。许多人对于生活中的诸多事务,往往止于一知半解,草草收场,这正是未能实现知行合一的体现。作为公司一名基层管理人员,能在华安保险这样一家有着深厚文化和保险底蕴的公司工作其实是我的幸运。干好工作的前提是对自己的能力和擅长有清醒认识。业精于勤,而荒于嬉。面对新形势,面对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的不断涌现,我们更要有强大的更新迭代能力,通过增闻广博、开拓视野,全面参与总分公司各类学习,用心主动向领导、向同事、向书本、向同业、向实践汲取经验,加快丰富自身学识、提升认知,并将创新工作方法尝试推广应用,始终坚持以学促干、以干验学,才能做到知行合一。

(本文荣获华安保险“开卷兴企,阅见未来”征文比赛优秀奖)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