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情缘
《华安保险》创刊100期了,我应邀以作者的身份写一篇文章。本来想推辞,但回顾与这份杂志相识、相知的过程,有一种割不断的情愫,也就觉得是一种缘分,却之不恭了。
淮安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乡,深圳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两地相距千里之遥,然而我们四年前却在网上不期而遇。沉湎于其中精美的图片和精彩的文章,当即记下了网址、邮箱,从此便成了《华安保险》的固定读者,和《华安保险》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几年,工作岗位不断地在改变,然而,阅读《华安保险》的习惯却与日俱增。不仅认识了杨青、乐曼,知道了李光荣董事长,以及许许多多自强不息、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华安人,对华安人“责任、专业、奋进”的理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尽管我们未曾谋面。
这100期,见证了这个全国第一家民营资本控股的保险公司大发展的波澜壮阔,翻开一张张带着浓墨的纸香,华安保险发展中的每个细节都跃然眼前。华安人以其磅礴的气势、牢不可摧的凝聚力,朝气蓬勃的飒爽英姿在百舸争流中独占鳌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让这本杂志有了更厚重、更鲜活的内涵。
每当翻开它,总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其精心设计的版面、别出心裁的标题,赏心悦目的图片、丰富多彩的内容、都让人爱不释手。熟悉《华安保险》月刊的人都知道,它的稿源多数来自于公司的员工,尽管这些员工并非职业作者,但是因为他们的用心和真诚,这些文字显得笔触细腻,文字清新,同时又不失时尚,不落俗套。
最让我感动的是《华安保险》的人文精神。由一名读者上升到《华安保险》的投稿人,之中的角色改变,同样缘于《华安保险》的感召和牵引。当初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投稿的,因为毕竟是一张企业报,它能容得下我这个“局外人”吗?然而,华安人开放的心态和博大的胸怀在这本杂志中有了充分的体现,从发表第一篇文章起,一发不可收拾,一连发表了十多篇。近几年来,每月都会准时收到赠刊,在新年来临的时候收到贺卡及问候,这些不经意的常常被忽略的细节,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对华安人刮目相看。
我有个习惯,发表过作品的报纸杂志,有价值的就保存起来。尽管我清理过几次,但《华安保险》一本也没有扔。随着我们之间的感情在持续不断的交流中“升温”,《华安保险》在我心里的份量越来越重,一到时间杂志不来,我心中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总有一种期盼在其中。每期一拿到手,都会搁下手里的工作,首先约略浏览一遍,然后再精读细品其中滋味。
白驹过隙,100期已经过去了。我衷心祝愿纪录华安历史、纪录华安文化的《华安保险》,一定会伴随着集团的发展,与企业一起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绽放出美丽而绚烂的奇葩,走向辉煌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