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麦建立/广西分公司副总经理
今年春节回家乡过年。
离开吉甫村30多年了,吉甫村的泥墙瓦房已经变成了具有中国农村特色的“别墅”,缺乏规划的“别墅”错落在旱山脚下,还是那么安静。村里铺上了水泥路,而儿时嬉戏的竹林、果树林也消失了。村前的小山丘是小朋友们最喜欢去玩的地方,可以捉迷藏、分边打仗、滑草……如今也全部种上了庄稼。然而最有感触的,还是家家户户都在后院挖了水井,装上了小马达抽水机,相当于都用上了自来水。
以前的吉甫村是没有这种“自来水”的,生活用水要到村边去挑泉水。这个活,都是大人的事,所以儿时的我从来没有关注过,一直到初中毕业。由于贪玩懵懂,我没考上高中,按村上的惯例,从那年的暑假开始,我就要“顶工”了,也就是要像大人一样干活,不能有特殊照顾了。挑水这种活当然也不能免。当时,吉甫村挑水已经流行用锑桶挑水,这种桶比较轻,桶壁薄,可以挑更多的水,而我家用的还是木桶。这副木桶估计是全村最大的,也是最重的,装满水后至少能达到50公斤。从我家到挑水的地方大概有1公里,可以想象,这1公里对于一个才十几岁,肩上压着50公斤的少年来说,是多么的刻骨铭心。现在我们常说,压力就是动力,但一般很少有深刻的体会。其实,当50公斤的担子往你身上一放,你就有深刻体会了:由于肩上的重量,你会不知不觉地加快脚步,向目的地奔去。就是在这种沉重的步伐中,每迈出一步,就有一种声音对我说:读书!每挑一担水,“读书”这两个字就会在我心里不断得到巩固。过完暑假,父母决定让我补习一年。从此,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毛泽东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邓小平说,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新路好路。然而,一直到40岁以后,我才真正理解这种“精神”以及这种“气呀、劲呀”。十几岁的我,也许也有一点决心,但这个决心,只是想着要改变一个农村少年的命运而已。同样十几岁,我们敬爱的毛主席已经思考改变旧世界了,而敬爱的周总理则立志“为中华的崛起而读书”了。
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我们并不苛求每一个人都要像毛泽东、周恩来那样,但是,我们在每一个岗位上也需要那么点精神。用现在的一句流行语来说就是:激情决定成败。激情能激发出一个人自身的智慧和潜能,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对于我们的员工来说,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就有什么样的工作状态。看干部要看什么?精神、激情是必然的选项。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和一个同事有过几个回合的讨论,议题是我们应该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还是以职业经理人的态度来对待。我一直坚持认为,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工作当作事业来做,才能激发我们的激情,才能更全面地发挥我们的潜能,把工作做好;如果仅仅把自己当作职业经理人,则太冰冷、太没有活力了。结果也可想而知。
虽然每年的春晚都被砖头砸,但它至今仍是中国人过年的重要节目。也许从我们的下一辈开始会有所改变,至少我家的公子就是这样。当我们兴致勃勃地看春晚时,他连说无聊就洗澡上床玩他的ipad去了。快到12点时,叫他起来一起放鞭炮,他也守着暖暖的被窝不愿起来,还找借口说放鞭炮不好玩。我严肃地对他说,守岁放鞭炮并不完全是为了好玩,而是祈福更好的来年,也是一种责任啊。他只好慢吞吞地爬起来。12点钟到了,整个县城立刻沸腾起来,烟花也照亮了天空。在鞭炮声中,小儿也手舞足蹈起来,显然他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开始享受过程了。于是趁机对他进行教育:在我们乡下,除夕有“抽懒筋”的说法,除夕12点一过,去挑一担水回来,并且往水里扔几个硬币,就可以抽掉自己的“懒筋”,来年无论做什么,肯定更勤奋,更有收获。小儿看着我,似懂非懂。唉,不知什么时候他才会理解那股“气呀、劲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