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有酒天山客
对于住在海边的人来说,天山多少是带有神秘色彩的。而今天,那在中华版图上充满神秘色彩的天山,终于来到我们身边。
导游是位维吾尔族小姑娘,一路上,心地纯洁的她为我们唱起天山下的歌曲,成为旅游中的一大乐趣。车窗外,天山树立云霄。
车行百转,清澈如带的白水从天山之颠流向天山脚下,山腰间的绵羊,在自由游走。驱车不久,我们来到位于天山山腰的天池。车上的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始大呼小叫起来。山腰的这一溪碧绿池水,原来就是著名的天池之水。
如果不是周围的天山围绕,高原与白云映衬,丝毫看不出天池水与江南的湖水有什么差别,湖水碧绿,小舟在池水中滑过,在倒映的白云中划开美丽的浪痕。
天池水旁的山间小路上,常有新疆少数民族小孩身着节日盛装,手抱着一只羚羊兴高采烈地喊:“照张相片吧,为民族大团结照张相片吧!”
纵马天山
走上天山小道,路边的赶马人叫着:“上马吧,我拉你一程”。纵马天山显然是潇洒的,《七剑下天山》的豪情在我们心头涌起,按耐不住做英雄好汉的冲动,我们飞身上马。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纵马天山确实是潇洒的。青山环抱,碧水沉静,回头看天山,雄伟壮观。5000多海拔的山上,中国电信的磁卡电话亭巍然屹立,让如今的天山也变得难以与世隔绝了。
天山气候独特,刚才还是风和日丽,突然间就下起大雨,又再刹那转向风和日丽。气象万千的天山,莫非真有种神奇的鬼魅力量?在天山北麓的牧场,在当地维吾尔族人民的热情邀请下,我们来到帐篷里,虽然说是小本生意,可蒙古包里的人民却依然淳朴,热情的大婶告诉我们,只要买15块钱门票,在帐篷里吃多少东西都是免费的。
奶茶和葡萄干盛上来了,哈密瓜切好了,天山脚下的帐篷里,我们打开一瓶伊梨特曲,让羊肉和着酒香在天山回荡起来。
高昌:断代历史多风云
高昌是新疆历史上一座古代名城,坐落在火焰山前,木头沟畔。东起高密,西到库车,北到天山山麓,是一个辽阔地区。
高昌得名来自一个传奇故事。公元前2100年,汉武帝命令大将军李广利远征,由于人困马乏,士兵们在这一片荒漠的沙漠中再也走不动了。忽然前面的木头沟水清泉涌,如果再往前,一支骁勇军队将困死在漫漫黄沙中,汉朝大将下令就地囤田,于是,沙漠中出现了一座新城市。“地势高敞、人书昌盛”,取名高昌。
高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点,有着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线,历史上,曹丕在这建立戍己校卫府,西晋朝代,设立高昌郡,北凉沮渠氏王朝在这建立起第一个小王国。而在唐朝的坚决打击下,高昌又回到了原先的建制……
今天的高昌,进城要乘“驴的”前往,小毛驴晃悠悠地走上一条荒芜道路,让人们重新回味起古道西风的韵味,想起金戈铁马驰骋在黄沙古道。
交河古城:风沙不见英雄面
废墟就是一片蒙断的历史,而交河古城展现的却是废墟上的一片辉煌。交河城西约10公里,有一座叶状孤岛,那就是著名的交河古城。
古城被一条小道分成南北两块,城内有官署,有民舍,有寺院,有街道,甚至还有陶窑,可见当年的相当规模。其中,官署保存最完好,那是车师国王侯将相们讨论国家大事的地方。
历史上,交河作为车师国的都城,一直归属汉朝,汉朝政府也是心胸开阔,积极推行开荒囤田制度。那晃晃的水井,那田园牧歌式的犁耕,那外圆内方的货币,在大一统的时代里,被融合再融合。而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在与沮渠氏的争斗中,车师王国在经历了700年的辉煌后,终因战火,在一片黄土中湮没。
夕阳中,古城的低洼地,依然绿草如茵。站在废墟上,依然可见车师国的官署,在夕阳的冷风中,依然可以感受到这座古城的动人情景。
“白日登高望峰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交河城边,已经不见横卧疆场的悲壮,英雄时代的史诗文化,已经在历史中黯淡了她的颜色。而古城夕阳中,一排排小店里,人们在吆喝,他们在这古代文化及现实的市场经济中找到了平衡点。
火焰山·石窟寺·壁画——王朝背影
来到火焰山时,有夕阳落日。
《西游记》中有一个动人场景——相传孙悟空在大闹天空时,踢出几块炼丹炉中的火块,落到人间,于是有了火焰山。
虽然已是黄昏,但我们从空调车上下来,就立刻感受到气氛非同寻常,导游告诉我们,在最炎热的夏天,这里的温度可以高达70度,是全中国最热的一个地方。地质学家则告诉我们,火焰山实际上是由于2亿多年前的地壳运动,使许多第三纪、侏罗纪岩石从地下涌出,形成了波浪形皱折。
横亘南北的火焰山,把吐鲁番划分成为气候截然不同的两个部分,让吐鲁番真正成为“百里不同天”。
沿着火焰山的漫漫戈壁,我们漫漫前行,寻找西域的佛教胜地——柏孜克里克石窟寺。
柏孜克里克石窟寺在盛唐时期建造。南北朝时期,封建帝王发现佛教可以平和人民心头的怒火,可以实现自己在另一个世界万岁无疆的春梦,于是大力崇尚佛教。到了盛唐,更是发展到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就连文治武功的唐太宗,居然也与出身贫寒的玄奘结交兄弟,为的就是取回那传说中的西天圣经。而此时的回鹘高昌王国,也和唐王朝保持着友好密切的联系,对佛教的推崇,成为那一时代封建统治者的共同偏好,对壁画艺术的爱好,也多少成为封建王侯将相附庸风雅的绝好话题!在柏孜克里克石窟寺,壁画艺术的辉煌,则反映了人们在那一时代的精湛技艺。
“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是“山腰”的意思,沿山而登,在北山腰地带,远远就看见许许多多的石洞,导游告之——这叫做石窟。1000多年前,回鹘高昌王国就在建筑艺术上巧妙利用了地形特点。柏孜克里克石窟寺的88个石窟,1200多幅壁画,充分表现了当时人民对神话的独特想象力。
1000多年前,佛教在回鹘高昌王国的扶持下,在唐宋王朝政府的支持下,发展得相当兴盛,谁想200多年后,蒙古铁骑跨越火焰山,席卷吐鲁番,清水绿树下的木头沟峡谷,成为清真教的统治地,教派间对民众的争夺,不亚于政治斗争。柏孜克里克石窟寺里,香火被折断,僧人被赶走,壁画艺术,也受到相当的破坏……让如今的柏孜克里克石窟寺,折射出西域艺术历经的风云,映现出几代的王朝背影!
幽幽泉水出旱海葡萄美酒夜光杯
水是人类生命之源。在翰海般的沙漠中,水更显珍贵。天山独立,挡住了西伯利亚的寒流,吐鲁番盆地上,勤劳的新疆人民想出了特别的办法,把地下暗流,引向地表。据不完全统计,那的坎儿井共有1000多道,这些地下暗渠,流入了千家万户,流入了万里田园。
而今,坎儿井多少带上了些展览的成分。葡萄树底,小院深处,流淌着的清澈水流,伴着琴声,展示出西域黄沙中的一番别有洞天。人们用清凉的井水煮好茶叶,招待来自全中国各地的游客,让天山之水流入众人心中。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葡萄和美酒,在“此去茫茫三千里”、“他生未仆此生休”西域战士手中,就多少有种笑卧沙场的独特风味,“今朝有酒今朝醉”,对古代戍疆战士而言,表现的反是一种古代真实者的豪情。
我家在江南,葡萄对于我不是什么希奇事,但来到新疆,才知道葡萄是新疆人民心中的尤物,葡萄在新疆,就如丝绸在杭州,端砚在安徽,有着当地特殊的风物情节。
葡萄种植,在《汉书》上早有记载。《史记》中道,张骞出使西域归来后,就曾为汉王朝带回了葡萄的种子,朱雀桥边,宫廷内外,人民尝试着开始学习种植葡萄。
我们下塌的饭店,在中午休息时间,总有服务生给我们送来一串葡萄:“尝尝新疆的葡萄吧,你们在南方看不到这么新鲜的葡萄”。热情得让我们着实感动。
我们来得正巧,吐鲁番的葡萄节刚刚开始。坐在的士上,司机总问我们:“去过葡萄沟吗?”那永远是吐鲁番人心中的闪亮情结。
马奶子葡萄,珍珠葡萄,红葡萄……在吐鲁番,无论是低垂的小院,还是高高的葡萄架上,都长满了这些神奇的植物。
葡萄沟里,游人如织,热情的吐露番少女身着节日的盛装和游人一起合影,笑容天真灿烂,在她们眼中,吐鲁番是心中的天堂,向来客宣扬她们的吐鲁番,永远是心中的一大快事。
(图片由作者提供)
辰田/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