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刻时光

十月 31, 2018/ 0 评论

“二零零六年十月十八日”,桌上的台历非常招摇地提醒着我。我忍不住激动起来,今天是华安的十周岁生日,而正是三年前的这个时候,我走进了华安,与我的事业和信仰有了一次美丽的邂逅,之后整整三年与他的亲密接触中点滴难忘。在今天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有些感悟淤积在心里不说不行,于是我写下来,就算是写给华安十岁生日的一个纪念。

我要说的是信仰。

俗话说人生有四大赏心乐事:一个刻骨不忘的女子;一本百读不厌的诗书;一片流连忘返的山水;一个永不动摇的信仰。其中,在欲望高涨,理想走失的年代最可贵的就是坚定的信仰。不仅人要有信仰,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向左转是利,向右转是义,该如何选择,太多的企业在这里迷失,肆虐的苏丹红、遭封杀的广州潮安果脯、不达标的婴儿奶粉,无不像歌中唱到的“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难道真应了那句古话:“无商不奸”?企业的信仰就是企业文化,就是深入“企业骨髓”的“DNA”,好在世上不乏有骨气的人,也不缺乏有骨气的企业。我们的华安保险就是其中值得骄傲的一个。

我所在的华安保险,她的信仰是“责任、专业、奋进”,在她的宣传册中有这样一句话:华安保险与您共成长!我们是朝气、创新、可靠的集体,我们是为理想而坚持的团队,我们力求每一个举措都能成为传承当代保险业的经典。十年,对于一个有抱负的企业,仅仅是少儿期,虽然我有可能看不到他成为企业帝国的壮年,但我用了三年的汗水,见证了企业实现信仰的努力。

忘不了北京华安创建的日子。选址、招聘、建章、立制……在阜成门外的今儒大厦,来自五湖四海的华安新兵,怀着共同的期盼,走进华安,希望植根在这片充满朝气的家园。

忘不了北京华安的开业庆典,第一次携手展示,这个集体的热情、细致、和谐及倾情投入,一登场就放射出闪亮的光芒,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忘不了筹建支公司的风风雨雨。有幸带领海淀的团队冲锋拼杀,感受着压力,体会着艰辛,但因为有了信仰,便有了动力,有了策马扬鞭的激情。

历经三年发展,北京分公司已居北京市场第七,看着她一天天壮大,由衷地说声:北京华安,一路好走!

我只是华安保险最普通的一员,我的信仰完全融合于华安的信仰之中。因为有了明确的信仰,我们有了坚定的方向,才逐渐形成了真正的企业文化。其实,华安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有荆棘和坎坷,也曾经历了风波和危机。但在每一次风波和危机中,华安人所表现出来的团结、责任、真诚、奉献、协作、信心、相互关爱、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以及对于信仰和价值的坚持和执着,使我们一次次顺利渡过难关,而这些恰恰正是企业文化的精神和灵魂所在,也正是这样,华安保险越来越得到理性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华安保险诚信可靠的品牌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并得以发扬光大。
有时,我也在想,信仰是什么?北京华安三年的经历让我明白,信仰是越来越多的员工与股东、与公司价值取向的趋同一致;信仰是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对我们的认同、信任和折服。信仰是文化的基石,有了信仰,才有了真正的华安文化。

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逝去,并且永远的逝去,今天正和我们在一起,但很快也会离我们而去,明天正踏着平稳的脚步向我们走来。我们所努力维系的信仰,也会像如烟往事般的缥缈,但毕竟会留下经久弥香的气息。前苏联导演Andrei Tarkovsky写过一本自传,书名叫《雕刻时光》,大意是说电影这门艺术是借着胶片记录下时间流逝的过程,时间会在人的记忆里留下印记,即雕刻时光的意义所在。经营企业也是如此,传承和创新是凝固的音乐,让情感在空间和时间的交错中驻留,留下美好的回忆。我很庆幸自己作为华安的一名员工,生活在理想和责任交织的企业文化中,三年的工作就像一次耕耘心灵的旅程。

想起旷世才女林徽因先生的一句诗:“献出我最热的一滴眼泪/我的信仰,至诚,和爱的力量/永远膜拜/膜拜在你美丽的面前!”信仰,对于华安而言,将会走得更远;而对于个人,我的心灵在三年的雕刻中,如同经历了最辛勤和最彻底耕耘后一样的根深蒂固,并直接影响着我未来的人生。

王忠/北京分公司

评论一下?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
*